中醫治流感,中醫院院長放大招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醫治流感,中醫院院長放大招 健康 第1張

目前,大陸大陸大多數省份已經進入流感流行季節,而且活動水平呈現繼續上升趨勢。感冒患者前來就診,醫生首先要分清是普通感冒還是流感,才能更好地進行治療。

中醫治流感,中醫院院長放大招 健康 第2張

以「傷寒」理法論治流感

流感是人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與普通感冒的病因不同,不是同一種疾病。流感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流感病毒易變,因此,在不同季節、不同年份會有不同的流感病毒。早期治療是關鍵,戴口罩、洗手是常規預防方法。

中醫學無「流感」一詞的記載,早在《黃帝內經》時期就以「傷寒」為診斷,且屬於廣義傷寒的范疇,後世又將其分為「傷寒」和「溫病」兩大類。《周禮》提出了「疫病」的概念,進一步認識到不同於一般的傷風、感冒,它是一種具有一定傳染性、容易造成流行,以發熱、頭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今冬流感以甲型H1N1病毒感染為主,少數患者感染的是甲型H3N2病毒。他認為,從中醫角度看,由於氣候變化較大,忽冷忽熱,由內熱積聚、外感寒症引起高熱不退,以表寒里熱為基本病機。首發症狀主要為發熱、咽痛,或兼有惡寒、肌肉酸痛、頭痛等里熱症狀。發燒一般持續5天左右,而後會出現咳嗽等症狀。中醫診斷以溫病為主,部分為太陽病傷寒,以風熱襲肺證、熱毒壅肺證為主,病位在肺、衛、氣。

病因根源還是正氣虛

西醫認為,流感病毒感染、寒溫的變化及勞累等是流感發病的關鍵因素。這與中醫風寒暑濕燥火六淫為誘因,夾雜疫戾毒邪的發病認識是一致的。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明流感的發生與病毒有關,更與正氣虛相關。因此,發病季節不集聚,保護好正氣才能更好地預防。

因季節不同、氣候不同,中醫對流感有「傷寒、熱病、溫病、濕溫、風溫、春溫、冬溫等」不同診斷,防治流感方法、藥物也不同。中醫防治流感不僅有效,更不會出現病毒的耐藥現象。2009年甲型H1N1全球爆發蔓延,相關專家用治療「傷寒」的經典方麻杏石甘湯和治療「溫病」的經典方銀翹散為基礎方,經過半年多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成功優選出了專門針對甲型H1N1流感治療的有效方劑金花清感方。臨床研究成果不僅得到了國內外中西醫專家的認可,以金花清感方為基礎的金花清感顆粒因能有效抑制甲型流感病毒,還正式獲得國家批准上市。

以連花清瘟膠囊、疏風解毒膠囊等為代表治療外感發熱的中成藥治療流感,也開展了科學、規範的臨床研究,充分證明了部分治療「感冒,外感發熱」中成藥治療流感的有效性。包括這幾個藥在內的十多個中成藥,也成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年版修訂版)中醫治療的推薦用藥。

中醫治流感,中醫院院長放大招 健康 第3張

注重初期和重症治療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不僅及時修訂了2018流感診療指南,還成立了國家層面的流感救治專家組。各省市均有救治體系,各地也結合實際制定了防治方案,推薦了治療流感的有效處方和中成藥。因此,科學、規範治療是關鍵,切忌濫用抗生素和輸液治療。在及時就診、正確隔離的同時,還可用白蘿蔔煮湯或放些蔥白等輔助治療,不僅能提高療效,更能保持「正氣」。

中醫藥治療流感的關鍵在於注重初期和重症的治療,把握病機,辨證施治。由於今冬流感為外寒內熱,寒熱錯雜,所以治療應採取寒熱並用,以期外解表寒、內清鬱熱。在用藥方面,可運用麻黃、羌活、獨活、防風、柴胡、葛根等解表藥物,銀花、石膏、知母、黃芩、梔子、青蒿等清里藥物,青果、射幹、杏仁等利咽止咳的藥物。如果內熱較重,可加點大黃。

針對小兒的高熱,若發熱期長,不要盲目使用退熱方法,能用中藥退熱,就不用西藥退熱。特別是不能盲目追求捂汗、出汗,否則易損傷正氣。體質較強的兒童,可以在大椎穴刮痧退熱,體質較弱的兒童則不宜使用。能否使用這類中醫外治法,需遵醫囑。

文/全國流行性感冒醫療救治專家組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

劉清泉

編輯/ 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點擊下方圖標,您的讚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