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症狀/JAMA子刊:30歲心血管危險因素多,老年癡呆風險高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心血管疾病症狀/JAMA子刊:30歲心血管危險因素多,老年癡呆風險高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最近,發表在JAMA Neurol上的一項英國研究提醒:30多歲不注意心血管風險,就開始影響大腦健康了,而且這種年輕時對心腦健康的影響更甚於50歲後。

  研究顯示,血管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36歲時2.7%,69歲則達24.3%。但老中青人群中,血管風險高都與70歲時腦容量小、白質高信號更強有關。

  而白質高信號區域多易受缺血影響,白質高信號多為腦小血管病變的特徵性影像學表現。

  進一步分析發現,36歲時血管風險,與70歲時腦部健康更相關,血管風險評分每增加1%,70歲時白質高信號增加9%,腦容量減少3.6 ml。

  而53歲時,血管風險評分每增加1%,白質高信號增加2%,腦容量減少0.8 ml;69歲時,血管風險評分每增加1%,白質高信號增加1%,腦容量減少0.6 ml。

  值得注意的是,36歲時這種心血管風險對大腦健康的影響對女性更為顯著。同期述評專家指出,這或者某種程度上解釋了老年女性癡呆症風險更高的原因。

  不過研究未發現,血管風險與β澱粉樣蛋白的相關性。

  研究者指出,他們的研究提示,從生命早期就應注重心血管健康,以更有效預防老年癡呆的發生。此外,也提示對於澱粉樣蛋白沉積這一癡呆症的發病機制假說外,還應注意其他可能的因素和途徑。

  這項研究共評估了Insight 46隊列中502人,51%為男性。受試者在36歲、53歲和69歲時,分別接受了Framingham心臟研究-心血管風險評分的評估,70歲時又接受了認知功能和腦部影像學等檢查。

  來源:Lane CA, Barnes J, Nicholas JM,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Vascular Risk Across Adulthood and Brain Pathology in Late Life: Evidence From a British Birth Cohort. JAMA Neurol, 2019, 4:1-9.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

  《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專刊,邀請來自國內各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過去一年近 30 個重要指南進行了詳盡解讀,願能為廣大心血管醫生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點擊查看內容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可能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心血管疾病症狀/JAMA子刊:30歲心血管危險因素多,老年癡呆風險高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阜外說心臟」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阜外說心臟」,採用網路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經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薦,衛健委宣傳司評選,「阜外說心臟」 系列節目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每天一個微視頻,助您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疾病症狀/JAMA子刊:30歲心血管危險因素多,老年癡呆風險高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征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征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訂閱點擊: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

  《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專刊,邀請來自國內各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過去一年近 30 個重要指南進行了詳盡解讀,願能為廣大心血管醫生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點擊查看內容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可能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阜外說心臟」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阜外說心臟」,採用網路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經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薦,衛健委宣傳司評選,「阜外說心臟」 系列節目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每天一個微視頻,助您心血管健康。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征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征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訂閱點擊: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