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症狀/胡盛壽院士回顧中國70年心血管外科發展:從艱難起步,到「中國制造」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心血管疾病症狀/胡盛壽院士回顧中國70年心血管外科發展:從艱難起步,到「中國制造」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今年正值新中國70周年。70年滄桑巨變。

  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院士指出,對於大陸心血管外科的發展而言,這70年,就是一代代心外科工作者從無到有的砥礪前行,從弱到強的銳意進取。

  憑借這種堅韌,大陸心外科工作者將心血管外科的發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緬懷先輩,致敬學科先鋒,激勵自己,未來還需全體都有負重前行,再攀高峰,再創佳績。

  學科探索期(1949~1979年):艱苦卓絕中揭開心血管快速發展序幕

  1944年,剛回國的吳英愷教授完成了大陸首例動脈導管未閉結紮;1948年,他又完成了大陸首例縮窄性心包炎手術。

  心血管外科事業開啟。

心血管疾病症狀/胡盛壽院士回顧中國70年心血管外科發展:從艱難起步,到「中國制造」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在座諸位誰能做成 Blalock-Taussig 手術,我就把自己的腦袋砍下來!」這一 美Leo Eloesser教授1945年的在華斷言,在8年後被石美鑫教授在「無前人經驗可循、無文獻可查、無專業設備」的條件下打破。

心血管疾病症狀/胡盛壽院士回顧中國70年心血管外科發展:從艱難起步,到「中國制造」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在此之後,侯幼臨等老一輩心血管外科工作者相繼開展了低溫、非體外循環支持下心臟直視下肺動脈瓣切開、房間隔缺修補手術。

  1958年,蘇鴻熙教授在體外循環輔助下完成了大陸第一例室間隔缺損修補手術。這與全球首例心臟內部手術僅相隔 6 年。手術的成功被國內40多家醫院爭相報導,標誌著大陸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開始起步。

心血管疾病症狀/胡盛壽院士回顧中國70年心血管外科發展:從艱難起步,到「中國制造」 汪醫師產文 第4張

  20世紀60年代初期是國家經濟困難期,但一批專家在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開展了一系列高難度新型手術,包括二尖瓣狹窄閉式擴張術、先天性肺動脈狹窄直視切開術、全主動脈弓置換術、主動脈瓣/二尖瓣成形術、主動脈瓣/二尖瓣置換術、法樂四聯症根治術。

  一系列心內手術的成功實施揭開了大陸心血管外科加速發展的序幕。這一番極速奮進,使得在十餘年的時間里趕上了國際心血管外科發展的步伐。

  但隨後文革的到來,嚴重限制了心血管外科的發展,但即便如此,心血管外科還是努力「發芽抽條」。

  在1965~1976年,大陸自主研發的二尖瓣機械瓣成功應用於臨床、大陸首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成功實施、大陸自主研發的生物瓣在主動脈瓣位和二尖瓣位成功應用於臨床。

  學科形成期(1979~2000 年 ):學科加速發展,微創技術應運而生

  借助改革春風,心血管外科快速發展,逐漸成熟。1985年8 月22日,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正式成立。學會的成立,極大地推進了學科的發展。

  截至20世紀80年代末,國內已有超過2000例複雜先心病治療的報導,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第一:

  大陸首例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手術在阜外醫院成功實施;大陸首例Bentall 手術在北京安貞醫院成功實施;大陸第一個液氮保存同種瓣和同種血管庫在阜外醫院建立。

  20世紀80年代,心血管外科發展量與質齊升,各種手術死亡率大幅降低。

  1978年,在終末期心力衰竭這一心臟病學領域「最後一個戰場」上,上海第二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張世澤教授吹響第一聲號角:為一位 38 歲的晚期聯合瓣膜病患者實施了大陸首例心臟移植術。

  但之後,心臟移植術無人問津。直至1992年,北京安貞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黑龍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醫院、武漢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分別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於1996~2001 年,為了解決供體心臟短缺、技術交流不暢等客觀原因,創造性地推出了「流動醫院 」,並將這一模式向全國 20 幾個大中城市的 20幾家醫院推廣。

  90年代後期,大陸經濟飛躍,環境開明,國外學子學成歸國,心血管外科飛躍蓄勢待發。

  就在這一時期,微創技術應運而生。心血管外科的黃金時代悄然來臨。

  學科成熟期(2000年至今):新技術打上「中國製造」,質控體系成熟

  技術由點及面全面發展,創新挑戰屢創新高

  2000年之後,大陸心血管外科常規手術技術逐漸步入正軌,各種新技術蓬勃發展。

  全國數十家中心常規開展了微創手術,微創手術年手術量超過千例;自2007年阜外醫院建立了亞洲首個「一站式 」雜交手術室以來,國內現有數百個雜交手術室;10 餘家醫院引進了達文西系統並可開展各類心臟手術。

心血管疾病症狀/胡盛壽院士回顧中國70年心血管外科發展:從艱難起步,到「中國制造」 汪醫師產文 第5張

  主動脈外科也告別「血戰、死戰 」的困境,象鼻技術、腔內支架開窗技術、雜交技術在很多中心廣泛開展。

  此外隨著學科的成熟,很多新技術不再是舶來品,而是打上了「中國製造」,並在國際上得到認可。

  技術上也是迎難而上,堅韌不拔的。心外科專家 Reddy 曾在第88屆美國胸心血管外科年會指出:「新世紀留給先心病的最大難題是心臟大動脈連接異常合併室間隔缺損和左心室流出道狹窄」。

  而在2004年,阜外醫院創造性發明了根部雙調轉手術,摘取了這顆皇冠上的「明珠」。

  時任美國Ann Thorac Surg 雜誌主編的 Edmunds 教授就此評價說「阜外醫院團隊的工作是開創性工作!」該術式還被美國胸心外科協會雜誌收入教學手術圖譜。

  全人工心臟技術長久以來為西方發達國家壟斷。而2017年阜外醫院成功將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用於臨床。

心血管疾病症狀/胡盛壽院士回顧中國70年心血管外科發展:從艱難起步,到「中國制造」 汪醫師產文 第6張

  這不僅是大陸心外科技術成熟的體現,同時也是大陸綜合科技實力的體現,具有非常深遠的歷史意義。

  醫療質量不斷改進,但中心、區域差異突出

  千禧十年,患者數量大幅增加,大陸心血管外科技術也呈現質的飛躍。

  2000~2009 年,全國手術例數從 80 000 例增加到 160 000 例,心臟外科中心數量從 477 家增加到 694 家。2018 年全國年手術量達 240 562 例,各個亞專科手術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2004~2013 年,大陸單純搭橋患者死亡率從2.8% 降至 1.6%;主要並發症發生率從7.8%降至3.8%;住院天數從22天縮短至20天。

心血管疾病症狀/胡盛壽院士回顧中國70年心血管外科發展:從艱難起步,到「中國制造」 汪醫師產文 第7張

  圖82004~2013年,大陸單純搭橋患者死亡率(◇標記)和主要並發症發生率(□標記)情況

  還有研究顯示,2007~2010年,大陸成年單純搭橋患者死亡率顯著高於美國同期手術死亡率;但2011~2013,差異已無統計學意義。這意味著學科建設成熟期的到來。

心血管疾病症狀/胡盛壽院士回顧中國70年心血管外科發展:從艱難起步,到「中國制造」 汪醫師產文 第8張

  圖9 2007~2013年,大陸(◇標記)與美國(○標記)單純搭橋術後死亡率比較

  醫療質量的改進,不能不提到全國性成人心臟外科多中心臨床註冊登記平台,這是2004年,阜外醫院主導建立的全國首個平台。

  到 2009 年,該數據庫已經涵蓋 17個省 43 家醫院,納入病例數 35 859 例。到如今,已涵蓋94家醫院,僅2012~2016 年即納入 65 484 例患者。

  隨著成人心臟外科多中心臨床註冊登記平台的建立,先心病、大血管、瓣膜病、心臟移植等一系列大型全國多中心註冊登記平台也陸續建立。

  這些數據庫的建立,為改善醫療質量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比如阜外醫院2012年發表的研究就發現,即便是在大陸 43 家精英醫院中,醫院間的醫療質量差異仍非常明顯,數據提示,某些醫院術後主要並發症發生率已經控制在 3.8%,而某些醫院竟高達 10.1%。

心血管疾病症狀/胡盛壽院士回顧中國70年心血管外科發展:從艱難起步,到「中國制造」 汪醫師產文 第9張

  圖 圖10大陸各地區搭橋患者院內死亡率和術後並發症發生率情況

  胡盛壽院士指出,從臨床中獲得數據,進而根據分析結果形成對政策、行業規範、公眾宣教的指導,是提高大陸心血管外科整體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個行業漸趨成熟的標誌。

  他表示,在提高醫療質量的探索之路上,大陸學者放棄了對個別新技術放衛星式的宣傳、放棄了對某些個人經驗的盲目追捧,取而代之的是從宏觀角度對整個行

  業乃至整個醫療體系的思考。

  胡盛壽指出,雖然學科發展令人鼓舞,也應該看到,大陸各中心間、不同區域間醫療質量仍然存在較大差異,大陸心血管外科整體醫療質量的提高任重而道遠。

  來源:胡盛壽. 新中國成立以來大陸心外科發展:成就、挑戰和應對. 中國循環雜誌, 2019, 34: 937-943.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

  《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專刊,邀請來自國內各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過去一年近 30 個重要指南進行了詳盡解讀,願能為廣大心血管醫生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點擊查看內容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可能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心血管疾病症狀/胡盛壽院士回顧中國70年心血管外科發展:從艱難起步,到「中國制造」 汪醫師產文 第10張

  「阜外說心臟」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阜外說心臟」,採用網路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經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薦,衛健委宣傳司評選,「阜外說心臟」 系列節目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每天一個微視頻,助您心血管健康。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征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征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