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隨著治療技術的發展,乳癌從「絕症」逐漸演變成「慢病」,患者不僅追求活得長,更追求活得好。術後康復期間,乳癌患者如何提高生存率和提升生存質量?我們從以下幾個康復方法進行學習。
1 患側上肢功能鍛煉:盡早進行
乳腺手術是目前乳癌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乳癌術後,患者可能會發生患側上肢功能障礙,表現為上肢淋巴水腫、肌張力低下、患側活動受限等,影響日常生活自理。
為了降低患側上肢功能障礙的發生,提升患者術後生活質量,患者在術後及時進行上肢功能鍛煉非常有必要。
…
研究認為,乳癌術後功能鍛煉持續時間應在6個月以上,尤其是前3個月的鍛煉,如果未能盡早進行功能鍛煉,形成的瘢痕組織將影響肩關節的活動。
國外研究者根據乳癌患者的情況設計了一套康復操,以防上肢功能障礙的發生:
1、術後24小時:保持肩關節制動,以防術後出血、皮下積液
2、術後第1天至腋下負壓引流期間(正常為7天):鍛煉指、腕、肘關節,避免肩關節大幅度的外展,不要用患肢支撐起床;
3、術後第8天至第14天:小幅度鍛煉肩關節活動,防治疤痕組織黏連;
4、術後3個月內:逐步擴大上肢活動範圍,進行規律適量的鍛煉,防止造成關節內黏連。
除了康復操,患者還可以配合爬牆操、梳頭、穿衣、散步、慢跑等運動,一方面鍛煉上肢功能,另一方面促進身體機能康復。
2 術後心理呵護:學會溝通
乳房在某一層面對女性患者來說是性別的象徵,在確診乳癌後,患者往往將拯救生命放在形體美麗之前,但真正切除乳房後,因為形體完整性的缺損,使女性患者的自信心收到傷害,產生自卑的心理。
另外,由於手術較長的疤痕、不對稱的胸部使許多女性患者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正視自己的手術傷口,產生自我形象的雜亂,很難走出這種「不完整女人」的想法中。
許多淋巴清掃的患者,術後需要終身保護患側,不可提重物,因此把自己歸納為「殘疾人」一列。
術後患肢功能下降,影響患者進行日常的家務和工作,也使患者陷入焦慮、沮喪、憂鬱、憤怒等心理。
…
這些心理問題在乳癌患者身上並不少見,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不利於疾病的康復。如何改善這些術後心理問題呢?
1 首先,要學會尋求一個出口消化不良情緒。你可以向自己的家人、對象、親密好友講述出現存的心理問題,他們雖然不能感同深受,但他們給予的理解和支持將會是你對抗心理問題的一股力量。
2 其次,學會轉移注意力,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當你的時間用於發現、實現更有趣的事情時,或許就沒有多餘的時間讓你胡思亂想,進而陷入悲觀的心理中。
3 當你發現自己借助身邊的一切力量都無法改變自己時,可積極尋找專業的心理醫生幫你解決問題,必要時可服用相幹的藥物。
3 術後中藥的使用:正規合理
幾乎所有的乳癌患者在進入康復期間,都會服用一段時間的中藥。但具體藥效如何,應該如何服用就無人深究了。
乳癌患者術後要不要服用中藥?
其實這個問題目前並沒有答案。中藥對治療乳癌,是否能預防復發並無臨床論據。但我們應該都聽過「是藥三分毒」的說法,目前倒是有許多研究證實部分中藥對肝腎的損傷性。現今的中藥材是否「地道有效」,其產地、采摘、炮制等是否真的遵例講究,我們仍需要仔細斟酌。
…
一竿子打死中藥的作用也是不對的,我們建議康復期的患者,在正規治療外,如無異常還是盡早回歸社會,無需再服用中藥。如果確實想要服用中藥,也應該到正規的中醫院找專業的中醫,而非「江湖方士」所提供的偏方。
4 復查隨訪:定期定量
手術結束並非萬事大吉,有些患者仍需要進行放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等。前半年的隨訪對醫生的診療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醫生需要定期監測治療效果,評估治療方案。
術後復查隨訪,還有利於及早發現同側復發和對側乳癌;檢測遠處轉移以及第二原發癌;對臨床治療提供寶貴的資料,促進醫學的進步。
術後復查隨訪講究的是定期和定量。定期即按照醫生規定的時間,到點進行復查;定量即依據醫生開出的復查項目,按項目檢查。
復查隨訪時間
術後前2年:每3~6個月隨訪一次
術後後3年:每6~12個月隨訪一次
術後5年後:每年隨訪一次
復查項目
自我檢查:每月自行乳房、胸壁和腋窩檢查,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乳腺鉬靶攝片:一年一次。
B超(包括乳腺、腋窩、腹部臟器和婦科檢查):3-6個月,每次隨訪時由臨床醫生決定。
血常規,血液生化檢查:視情況進行
骨掃描:1-2年一次,除非懷疑有骨轉移,否則不建議作為常規檢查。
胸片、CT、MRI(磁共振):1-2年一次,除非隨訪中醫生認為必要。
CEA、CA-15-3:不常規推薦。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正國界庫
責任編輯:乳癌互助君
大家都在關註(掃描關註)
我就知道你「在看」
…
>乳癌術後提高生存率的4大康復法寶,建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