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有毒、致癌、掉髮、殺精到底是真是假?爭論多年的事終於有答案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曾幾何時

味精也是

家家戶戶可見

增鮮提味的「神器」

圖片來源網路

而如今

卻背負著「有毒」、「致癌」、

「掉髮」、「殺精」的罪名

讓人們有所畏懼

網路新聞截圖

那麼

味精到底

有沒有被冤枉呢?

味精真的有毒嗎?

20世紀初,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偶然注意到自己喝的海帶黃瓜湯味道出奇鮮美,就將湯樣品帶回實驗室,用化學分析手段從海帶中提取到一種神奇物質——谷氨酸鈉,取名「味の素」。

1920年,中國化學家吳蘊初成功從谷物中提取並制成谷氨酸鈉,取名味精。

吃了好多年味精,但近年來很多人都說味精有毒。

然而,在葡萄、番茄、海帶等天然食物裡都含有谷氨酸鈉。而且在我國,味精的制備也大都是以玉米淀粉、大米等谷物為原料,通過發酵、 提取、精制而成。這些天然食物和谷物無毒無害,那麼符合國際標準的谷氨酸鈉,自然也是無毒無害的。

此外,味精的前身——谷氨酸,是動植物蛋白的基本成分。而且谷氨酸還是肝臟疾病患者很好的輔助藥物,谷氨酸被人體吸收後,與血氨結合成谷酰胺,解除氨的毒害作用,從而保護肝臟。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曾表示:在現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下,長期食用味精對人體沒有任何障礙。1999年,我國首次獨立完成了味精的長期毒理試驗,結論一致,即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這些年,味精背的「黑鍋」可不止這一個。

味精致癌、殺精、導致掉髮?

1、味精致癌?

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組從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慢急性毒性、致畸形性和突然變異性試驗等多種試驗中,都已證明味精是安全的。

而且味精被食用後,經胃酸作用轉化為谷氨酸,進入血液,成為合成蛋白質的「要件」,並參與體內新陳代謝的過程,反而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因此,關於味精致癌說法不可以相信。

2、味精殺精?

有大鼠實驗表明,大量食用味精後,與生育相幹的器官中子宮、卵巢、睪丸、前列腺各臟器大體及鏡下檢查均未明顯中毒性病理改變,而且對體重、攝食、血象、心、肝、 腎功能等十項生化指標及心電圖等也均無明顯影響。所以,味精殺精的謠言亦不攻自破。


3、味精導致掉髮?

關於味精導致掉髮的說法沒有相應的理論和實驗數據支撐。

掉髮按病因分類,內分泌性掉髮和神經精神性掉髮最為普遍。前者是遺傳因素和雄性激素的共同作用導致的,後者病因尚未完全認識清楚,可能是免疫因素、遺傳因素與精神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還有不常見就是營養不良或代謝異常導致的掉髮。

雞精有沒有害

雞精的味道之所以很鮮,根本原因還是其中有味精的作用。雞精中約含40%的味精,約含30%食鹽,及淀粉、砂糖、香辛料和一些增味劑。

因此,雞精只是比味精多了一些食鹽和其他食品添加劑。市場上的其他增鮮劑比如醬油、蠔油、鮑汁也開始添加谷氨酸鈉。

所以,雞精也是無毒且不會致癌的,這些增鮮劑只要適量吃都是無害的。

但與食鹽一樣,味精、雞精中的谷氨酸鈉中含有鈉元素,而過量攝入鈉則會導致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因此,要像控制食鹽攝入量一樣控制味精。那多少算適量呢?

味精應該怎麼吃?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鹽量應少於 6g,但是實際攝入量普遍達10g左右,如果再加上味精中的鈉,就會更多。歐盟食品安全局採取100倍安全系數,為谷氨酸及其鹽類制定了新的安全攝入量,即每公斤體重 30mg,相當於 60 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上限是 1.8 g。

圖片來源網路

日常飲食中,我們在食用味精時參考以下規則:

1、避免高溫。研究表明,當溫度過高時,味精就會變為焦谷氨酸鈉,雖然無毒,但鮮味也不復在了。

2、避免過量食用。畢竟一些品種的味精中含有不少鈉鹽。

3、避免重復使用。魚、蛋、蘑菇和茭白等天然食材本身烹飪過程會同時生成鮮味,無需另加味精調鮮。

圖片來源網路

所以

味精對我們來說其實是友非敵

味精既不會致癌

也不會讓你頭禿


但要注意的是

一定不要過多食用

有些天然食物也可以起到增鮮的作用

是不需要加味精的

>味精有毒、致癌、掉髮、殺精到底是真是假?爭論多年的事終於有答案了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