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來自法國Collège大學微生物系的一項研究證明,腸道菌群失衡會促進大腸癌的發作。作者發現,將結腸癌患者的糞便菌群移植到小鼠中會引起惡性腫瘤發展的病變和表觀遺傳變化。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PNAS》雜誌上。
散發性結直腸癌是由於個人與其環境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而發生的。在不利的環境下,可以觸發宿主細胞的遺傳和表觀遺傳學DNA的改變,從而促進散發性結直腸癌的發作。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此前一些研究調查了微生物群作為這些相互作用的媒介的作用。基於小鼠的研究結果表明,微生物群中某些細菌觸發的表觀遺傳機制有助於散發性結直腸癌的發生或惡化。他們隨後在人類中驗證了他們的發現。
這項研究中,136只小鼠被移植了9名散發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新鮮糞便或9名無結腸疾病的患者的新鮮糞便。之後,作者在移植後7和14周檢查小鼠的結腸。並且重點研究了異常隱窩灶(或ACF,一種癌前病變類型)的數量和惡化情況,微生物特徵以及對結腸DNA的損害。他們還測量了動物的食物攝入量,體重和血液指標。
糞便營養不良(腸道細菌組成失衡)與動物組織中遺傳和表觀遺傳學DNA標記之間的聯繫已通過統計測試得到了證實。從散發性結直腸癌患者那里獲得新鮮糞便的小鼠體內出現了稱為異常隱窩灶(ACF),這被認為是癌前病變的一種。然而,結腸組織則沒有任何顯著的遺傳變化。
在驗證了作為糞便移植供體的散發性結直腸癌患者糞便中菌群失調情況以及與DNA異常(甲基化)之間的聯繫後,作者希望開發一種可重復使用的簡單血液測試用於無症狀患者的大腸腫瘤的早期診斷。
這項研究表明,散發性結直腸癌患者的微生物群會通過少數基因的高度甲基化而誘發動物產生癌前結腸病變。因此,CMI和/或甲基化細菌可用作此類癌症的診斷標記。當然,上述初步發現需要在臨床試驗中進行評估和確認。
資訊出處:Gut microbiota imbalance promotes the onset of colorectal cancer
原始出處:Iradj Sobhani, Emma Bergsten, Séverine Couffin, Aurélien Amiot, Biba Nebbad, Caroline Barau, Nicola de’Angelis, Sylvie Rabot, Florence Canoui-Poitrine, Denis Mestivier, Thierry Pédron, Khashayarsha Khazaie, Philippe J. Sansonetti. Colorectal cancer-associated microbiota contributes to oncogenic epigenetic signa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9; 201912129 DOI: 10.1073/pnas.1912129116
原題:PNAS:腸道微生物紊亂導致腸癌的發生
轉自:細胞
掃一掃,關注本公眾號!
腸菌與健康 microbiota & health
帶你了解腸道菌群與健康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