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註 中 醫 館 產 業 新 媒 體
第256期
▼
「
中醫是否必須是名醫好藥,有沒有別的方法,能讓中醫得到市場更大的認同?
」
■北京本草生活創始人 羅峰
老羅,中醫圈里敢說敢做的怪咖。中醫世家子弟一枚, 擁有深度中醫領域建店及經營實戰經驗,對日本漢方藥、香港私人診所、台灣養生醫館、美國時鐘診所都有深入研究和理解。
做數據經營出身的老羅早在2015年就創辦了「看中醫」,並獲得了中路資本和蓮花資本的數千萬元投資。而隨後創辦的「本草生活」也獲得了長嶺資本的投資。這一次,他把自己的家底都搬出來和大家分享了。
拋下問題:
中醫是否必須是名醫好藥,有沒有別的方法,能讓中醫得到市場更大的認同?
都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可老羅反駁:為什麼不問?
➤八問中醫
經濟學:中醫現在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名醫網紅:名醫的網紅效應是利還是弊?它對中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極致療效:我們是否真的要挑戰極致的療效?
標準化:到底什麼是中醫的標準化?
開放更多診所:中醫市場的不景氣時因為診所不夠多嗎?
競爭對手:中醫的競爭對手是誰?
健康管理:什麼事真正的健康管理?
潛在流量:如何挖掘潛在客戶?
➤反醫療
1、重設計
這里的重設計,指的是產品設計。倘若你不走名醫好藥的路子,同時家里也沒有祖傳的國醫大師,店也不是特別大,更重要的是資金有限該怎麼辦?老羅建議你,重設計,因為賣相很重要。
人都是視覺動物,是否好吃好用只是其二。而好不好看,才是人們關注它的第一眼條件。
2、重消費體驗
切忌高高在上,注重用戶的消費體驗。但有些中醫生不知道怎麼經營自己時,可能在某些程度上可能會嚇到用戶,導致在看診的過程中讓用戶漸漸覺得自己是個病的很嚴重的人。一旦讓用戶產生這樣的想法,那之後的消費升級、消費黏性等等就會大打折扣。
3、重療愈感
用戶療愈感比療效重要。
4、重經營
➤反大店
1、重室內設計
2、提升坪效
3、錯峰預約
老羅在百度上創新了一個詞:膠囊診所。顧名思義,小的診所。因為現在的大診所就是意味著要花錢,只要找準定位,小店也足夠了,而且還能裝修的精致些。
➤反名醫
1、放棄頭部流量
2、發掘年輕醫生
3、重標準培訓
名醫無可取代,但也數量有限。我們並不反對擁有名醫,但不建議過分依賴。可以嘗試放棄頭部流量,試試挖掘青年醫生。且青年醫生具有一定的溝通能力,對於新型醫館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
➤反全科
1、重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是一個關於經營理念的問題。很多用戶只會在有大毛病的時候主動尋找醫生,而小問題時,他們都會選擇忽略。
用老羅的話說就是:「你就算說你的店里有鎮店的老神醫,他也不會來,因為他不會覺得自己是病人。」那麼對於這些客戶群體,我們又能有什麼辦法讓他在不經意之間走進店里呢?
2、重專科
3、重垂直
➤反療效
1、重療愈
2、重消費體驗
3、重服務
有很多美容院養生館在催促你辦卡的時候都誇下海口:「我們這個治療很有用的,一個療程多少錢,保證你的症狀就好了。」 可是在一家正規的中醫館或中醫院,我們是不會聽見這樣的「承諾」。
「我們憑什麼要承諾包治百病?如果在某些機構花了千把塊捏腳幾次,也不過就只是能夠稍微改善一下他的睡眠罷了。在本草生活他才花了百來塊,就希望一次性達到療效。這種用戶我們不慣著」老羅說道。
➤ 反名藥
所謂的「反名藥」,並不是真的反對。而是我們有沒有一種新的方式能夠「挑戰」名藥:一種是讓名藥變得更好;另一種是如何降低使用藥的門檻,讓用藥變得更簡單些。
1、中藥創新
現在市面上的中藥糖、中藥粽子、中藥護膚等產品日益增多,它已經逐漸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2、衍生品流行性設計
3、快消食品化
很多人對日本漢方中藥都有不錯的印象,當它被擺放在與化妝品同排的位置時,人們不會覺得它是個藥品,而自己也不是個病人。
老羅說:「在日本的藥妝店一般都會被人稱讚的特別厲害,但其實效果平平。可是它有一點做的很好,買中藥的人不會覺得自己是個病人,他會覺得自己就只是個消費者。買這些藥只是為了讓自己更健康,而不是為了治病。」
中國的養生市場非常大,但只有少數人知道藥食同源,並且在食用藥食同源的食物。所以這些人都是我們潛在的客戶群體。
➤ 反大健康
1、不依賴政策
2、不刷數據
3、不做方案
4、先落地
從十個點對醫館進行顛覆式創新
Ⅰ:建店
解構傳統中醫門診 – 店不在大,流量為王
老羅介紹到,本草生活並不是沒有傳統的中醫門診部。而是他發現膠囊診所的存在,一樣能夠達到門診部的平效。
「我們家以前在香港的診所大概有200平,最後我們也幹過40的。有人會覺得不是應該越開越大嗎?為什麼我們越開越小?店過大沒有用,因為用戶體驗最重要。」
「什麼叫私人診所?私人診所不是只給私人服務的地方,而是你能讓這個私人感受到自己得到了私人定制服務的診所。所以即使是小診所,又有什麼關係?」
區別:
日本:中藥是糖果,用戶不是病人,是顧客;
香港:私人診所最適合提供私人定制服務;
台灣:療愈氛圍是診療效果最好的伴侶;
美國:健康環境中,服務和產品可以有機整合;
Ⅱ:設計
中醫圈的無印良品 – 去醫館格調,重療愈氣氛。加入大商圈,吸引主動流量。
讓中醫館看起來就是一個休閒生活的地方,讓用戶能主動進店。
Ⅲ:產品
打造健康零售領域的爆款 – 去藥性,重流行
如今商場里隨處可見的中藥茶飲,像是一種潮流走進我們的生活。而本草生活也在做著這樣一件事,將苦澀的湯藥做成可口的茶飲。
但與它們不同的是,本草生活的茶飲是基於診所內。讓用戶能在品嘗茶飲的同時,了解更多關於中醫藥的內容,從而改變用戶對中醫(中藥)的錯誤看法,拉近兩者的距離。
Ⅳ:療效
忌包治百病!
Ⅴ:服務
中醫團隊和服務體驗創新
Ⅵ:經營
線上才有流量裂變
現在的平台非常豐富,除了做線下的用戶服務,線上也是一定要開發的。尤其是有衍生產品的行業,更不能拋棄電商。
有線下看診需求的,可以在網上預約後到店。有產品需求的,可以直接在網上商城了解購買。在這個年輕的世界,一部手機就能解決很多事情。未來的行銷模式也不會再像從前那樣分線上線下,而是用戶了解認知在線上,體驗在線下,兩者相輔相成。
Ⅶ:會員
持續營收能力
Ⅷ:模型
當前單店模型
Ⅸ:擴展
搭建一個即插即用的平台
針對不同的切入點,能開設很多種類型的店面。
基礎模塊:風格化門店裝修+用戶管理模塊+線上經營+電商+供銷存系統+健康顧問培訓
延展後可變成:
①消費店:基礎模塊+中醫健康衍生品+體驗區+外賣區
②健康餐飲店:基礎模塊+中醫健康衍生品+體驗區+就餐+廚房+外賣區
③專項健康管理店:基礎模塊+中醫健康衍生品+診療區
④新醫館標準店:基礎模塊+中醫健康衍生品+體驗區+診療區+外賣區
⑤旗艦店:以上所有模塊兼備
老羅建議:可以將中醫館創業項目分成單個模塊,像樂高一樣拼插。我們用經濟學的角度去看中醫,再用商場上的方式去解決。
Ⅹ:野心
打造一個年輕人專屬的健康服務品牌
關於資本
1、用經濟學理論看待醫療的本質和投資的準則,交叉點只在商業領域是否有爆發點,所以請努力尋找商業回報優先的模式;
2、無論當前模式有多好,都必須可以快速復制;
3、單店模型必須跑通!所有關鍵環節必須標準化,但是標準化不是動詞,是形容詞;
4、建議面對年輕人的健康管理服務藍海,把「好病人」留給「名醫好藥」的紅海;
5、如何吸引年輕人?忘掉養生科普、大數據、中醫集團、醫藥電商吧,除了設計、體驗、創新,最重要不能錯過經營,擁抱流量;
6、消費、零售、和服務,比中醫傳統商業模型更容易幫助資本快速了解項目的前景和估值;
7、心理建設很重要,不要自己感動自己,不提情懷,不回顧初心,盡量不依賴政策,最關鍵的是打磨商業模型的核心算法;
8、別擔心寒冬,我們中醫一直以來都在寒冬中成長!不要相輕易說「向死而生」,我們為未來而戰!
特別提醒:
以上的「反」,指的不是反對的意思。而是指我們不能過分依賴某些形式,應該多去思考我們平時忽略的那部分東西。想想是否能夠轉變對它的看法,將它重視起來,說不定效果會比想像中好得多。
I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口述/羅峰,整理/龍葵,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END ·
文|龍葵 視覺|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