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症狀/最新《中國心血管病報告》出爐,這些數據你值得關註!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心血管疾病症狀/最新《中國心血管病報告》出爐,這些數據你值得關註!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最近發表在《中國循環雜誌》上。《報告》指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處於上升階段。

心血管疾病症狀/最新《中國心血管病報告》出爐,這些數據你值得關註! 汪醫師產文 第2張

  大陸心血管病現患人數為2.9億,死亡率居首位

  據推算,大陸心血管病現患人數為2.9億,死亡率居首位。

  2.9億名心血管病患者中,腦卒中1300萬人,冠心病1100萬人,肺原性心臟病500萬人,心力衰竭450萬人,風濕性心臟病250萬人,先天性心臟病200萬人,高血壓2.45億人。

  【健康提示】

  1、居住區域的綠化程度與心血管健康相關。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協會雜誌》上的研究顯示,居住在「綠色小區」的人,體內腎上腺素水平更低,這表明他們的壓力水平較低;他們體內F2-異前列腺素水平也更低,這表明他們氧化應激水平更低、身體更健康;此外,這些人的血管修復能力也更好。

  2、充足的睡眠有助降低心血管發病率。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的一篇醫學研究論文,美國科學家描述了睡眠影響小鼠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內斑塊積聚)風險的機制。這一 新髮現表明,充足的睡眠和心血管健康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3、每周鍛煉能延緩心血管衰老。英國《生理學雜誌》發表一項研究報告說,每周鍛煉4至5次,每次30分鐘以上,可延緩心血管衰老,使心臟保持年輕。

  4、脂肪過少也不利於心血管健康。脂肪組織是產生瘦素的主要部位,它能夠調節脂肪的儲存於使用,而且該激素越來越被認為是調節心血管健康的關鍵因子。

  5、壓力大,心血管易中招。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研究者發現,杏仁核(即大腦的壓力中樞)中活性增加與動脈炎症以及隨後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之間存在著關聯。這項研究成果表明:大腦的神經組織活動與潛在的心臟病事件之間存在著相關性。壓力、精神創傷等有可能促成心血管事件發生。

心血管疾病症狀/最新《中國心血管病報告》出爐,這些數據你值得關註! 汪醫師產文 第3張

  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續高於城市水平

  從2009年起,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續高於城市水平。農村和城市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分別為45.5%和43.16%。

  中國城市和農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繼續保持2012年以來的上升趨勢,農村地區冠心病死亡率上升趨勢明顯。

  【健康提示】之前世衛組織調查顯示,中國農村居民的平均壽命低於城市,心血管疾病是造成農村和城市居民壽命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大陸農村地區因心腦血管病死亡喪失的壽命大於城市,且腦血管病死亡是壽命損失的最大原因,因此,重點管理農村人群以及防治心腦血管病是國家健康改善達標的重要途徑。

  心腦血管病早死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運動不足、飲食不健康、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脂血症等,其中高血壓是導致大陸成年人早死的最大可控危險因素。

心血管疾病症狀/最新《中國心血管病報告》出爐,這些數據你值得關註! 汪醫師產文 第4張

  急性心梗死亡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

  從2005年開始,急性心梗死亡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尤其是農村地區2013年和2016年大幅超過城市平均水平。

  【健康提示】心肌梗死是由於營養心肌的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所致。

  而冠狀動脈的阻塞,離不開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日積月累的「破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壞膽固醇。因此,定期了解自己的血脂指標很重要。這里有三個建議:

  1.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應每6個月測量1次血脂。

  2. 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後女性,每年進行血脂檢測。

  3. 20歲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量1次血脂。

心血管疾病症狀/最新《中國心血管病報告》出爐,這些數據你值得關註! 汪醫師產文 第5張

  鈉攝入量高於推薦值一倍

  危險因素控制方面,23%的國人有高血壓,患病率呈上升趨勢,但治療控制率明顯提高,為37.5%。

  2012年,鈉攝入量折合成食鹽為14.5克,高於推薦值的一倍以上。

  【健康提示】過量的鈉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使血壓升高。此外,鈉攝入過高會增加患胃癌的危險性,並影響骨骼對鈣的吸收。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工食品的攝入量有所增加,其提供的鈉也呈增加趨勢,值得關注。

  由於大陸居民膳食鈉的主要來源是鹽,減少烹調過程中鹽的添加量是控制鈉攝入的關鍵,這對於預防高血壓的發生,減少腦卒中,心臟病和慢性腎臟病的發病和死亡有著重要作用。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