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有網友po文稱,浙江某醫院放療科醫生心臟驟停不幸去世,年僅27歲。此前就有醫生指出,越來越多年輕人被這種病找上門……
該網友稱,根據同學們為他寫的吊唁信,這名醫生才27歲,在打籃球時因主動脈破裂而不幸去世。
聽說了這個消息,全班同學都不敢相信,在同學的眼里,他一直是個很優秀的人。老婆也是同班同學,相愛近7年,去年剛領了結婚證。他的朋友圈永遠都停留在了2月21日的——科室借了一把必須要還的傘。
借用他同學們的話,好像向這個世界借了一條生命,世界突然想起來就收回去了。
圖片來源:心窗燭
不少網友看到這個消息,
也十分惋惜:
警惕,這種病正在找上年輕人……
猝死,似乎離我們並不遙遠!近年來,有關年輕人因心臟驟停、心梗、心臟性猝死的報導屢見不鮮:
2018年8月4日晚,福建晉江一位26歲的年輕小夥身體不適仍然堅持打球,但之後卻突然倒地,雖然120的醫護人員趕到後對他進行了心肺復蘇,之後又送往醫院全力搶救,但最終還是沒能挽回生命。
2018年5月29日晚,杭州20歲小夥在錢塘江邊夜跑時突然倒地。120到場時,小夥子已沒有生命體征……
2017年5月18日,杭州27歲小夥晨跑猝死,120趕到後小夥的呼吸和心跳已經沒有了……就在小夥出事後不久,杭州某健身俱樂部二樓,再次發生悲劇。一名年輕女子剛上跑步機,僅僅兩分鐘便倒地猝死,生命永遠停在了32歲……
死神靠近猝不及防?
其實它「蓄謀已久」
「平素身體健康或好像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對猝死定義。突發、迅速、無法預測……猝死的這些特點似乎都在強調「死神」的靠近猝不及防,但其實,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謀已久」。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曾育輝說,猝死是有原因的,可分為內外兩方面誘因。這些誘因是長期形成的,所以,說它「蓄謀已久」並非沒有根據。
在對大量臨床病例的分析中,醫生們發現,平時看似健康的中青年人的猝死,跟外因——不良生活方式關係密切!
常見的主要不良生活方式
▼▼▼
鍛煉和睡眠不足:
有研究對全國職場人士的調查顯示,很多職場人每周鍛煉時間甚至少到不足1小時,每天睡眠時間不足五小時。鍛煉和睡眠不足,體質下降,過度勞累、精神過度緊張這些因素會引起血壓升高,血管損傷,加重心臟的負擔。
煙酒過度:
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抽煙喝酒也是誘發猝死的一個原因,特別是喝酒過度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引起心血管問題;而吸煙已經證實對心血管有明顯的損傷。
長期熬夜:
無論是工作需要還是夜生活豐富的長期熬夜,擠占睡眠時間,對身體和精神也是雙重損傷,超負荷運轉的身體很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心臟病發生。
「這些外因疊加作用到一定的程度,容易引發猝死。」曾育輝說,不少發生意外的中青年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不了解,其實還有未發現的內因——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先天性心臟病等,但因沒做規律體檢未能及早發現,其實這些異常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容易導致心絞痛、心肌梗死等。
「如果有潛在未發現的內因,在外因的作用下,更容易引發猝死。」曾育輝補充道。
有「三高」、心腦血管病或肥胖等基礎病的老年人,「內因」十分明確,只要重視治療、控制好病情,風險反而可能下降。而中青年總覺得自己年富力強,容易忽視潛在的健康問題,加上工作、生活節奏快,種種危險因素與不良習慣悄悄形成疊加效應,更加讓人「猝不及防」。
猝死突發沒有前兆?NO!
過半猝死兩周前有先兆
猝死完全「猝不及防」,沒有前兆嗎?事實並非如此!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科學科帶頭人陳曉輝教授提醒,雖然一部分猝死可能先兆不典型,但也有半數以上在發生前兩周出現了明確的表現,患者會自覺身體和心理負荷過重,通常會表現為胸悶、胸痛,一過性意識喪失、暈厥;情緒焦慮、失眠;外界誘因導致的不能入睡;生活方式誘因導致的巨大心理壓力等。
如果出現這些不適,就應積極進行醫療干預。出現長時間的胸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難,突然心悸,持續心動過速或頭暈目眩等症狀時,應馬上就醫;搶救及時的話預後還好,但若在這個過程中出現心電不穩,可迅速進展到心跳驟停。
「大多數猝死在將發生前是有跡可循的,只不過這些症狀大多隱匿且看似與心臟無關。」曾育輝說,很多人只在出現心絞痛才引起重視,其實這是一個錯誤。
他提醒,很多心臟病發病的症狀是一種「窒息感」,甚至是「瀕死感」,這種症狀一般持續時間不長,短的只有十幾分鐘。正因為這些症狀很短暫,易被人們所忽視,以為「只是一時不舒服」,結果一旦發病就猝不及防,搶救不及時、不得當,生命稍縱即逝。
如何預防突發性猝死?
在日常生活中,要防心臟猝死,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高血壓和高血脂,戒煙限酒,合理飲食和加強鍛煉;另外,要懂得識別壓力,釋放壓力,防止過度勞累。
有血脂不正常、高血壓以及冠心病、糖尿病家族遺傳史等人群要定期做相關篩查,有發病史的人群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治療、控制好病情。
從疲勞到猝死,
僅僅只有六步!
對照自查
▼▼▼
自測疲勞值,注意身體健康!
如何及時搶救?
現代醫學證明,猝死患者搶救的最佳時間是2分鐘,2分鐘內心肺復蘇的生存率可達90%,4分鐘內心肺復蘇的生存率約50%,在10分鐘後搶救成功率幾乎為0。
但95%的猝死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場所,發生時,要保證專業醫護人員在10分鐘內趕到發病現場是困難的。在急救白金十分鐘內,每延遲1分鐘胸外按壓或除顫,搶救成功率將下降10%左右。
如果有人在戶外發生心跳呼吸停止,
我們該怎麼做呢?
以下有5點指引
▼▼▼
1、確保現場環境安全
2、識別和啟動應急反應系統
3、胸外心臟按壓
4、人工呼吸
5、快速除顫
施救者應不斷重復上述過程,直到患者有反應可能有專業醫護人員接手。
希望醫生一路走好!
也提醒大家記得吃每一餐,
記得多鍛煉身體,
記得少熬夜,
記得多關注身體的變化,
發現不適,及早就醫。
「民生樂購特別推薦」
來源:廣州日報、中國青年報、健康有約
版權歸原作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編輯:之小莉
有困難 找小莉
小莉幫忙一幫到底
0371-65740333
有困難 找小莉
小莉幫忙一幫到底
0371-65740333
喜歡請點擊下面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