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癲癇是什麼?許多人的答案是抽羊角風,可你知道嗎,有的癲癇發作只是幾秒鐘的愣神而已。今天,我們整理了12個癲癇的事實,讓你更清楚地了解癲癇治療。
癲癇是「腦電波」出了問題
把大腦想像成一個複雜的電力系統,當它出現錯誤時,一波洶湧的電脈沖可能會改變著我們動作、行為、感受和意識。
這種錯誤造成的後果被稱作痙攣,持續時間從幾秒到幾分鐘不等。在沒有明顯的刺激下,如果一個人多次發生痙攣,每次間隔至少24小時,那就可能患有癲癇。
癲癇並不僅是抽搐
癲癇會導致抽搐、痙攣,就是肢體不受控制的活動。除此以外,痙攣還會造成許多其他症狀,從失神、跌倒到抓扯衣物。
大多數醫生會根據癲癇影響患者大腦的情況而為其分類,每種癲癇都有自己的一組症狀。
經常失神可能是癲癇
有的患者並不會出現標誌性的抽搐,只是神志恍惚一下下。他們可能停下手中的事情,盯著前方放空幾秒,然後又繼續自己剛才的活動,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這種癲癇在小孩中最常見,通常在4~12歲之間發病。有的小孩可能一天中失神性癲癇發作100次之多。
癲癇大發作與大腦兩側都有關
四肢僵硬,然後開始顫抖抽搐,這是最「典型」的癲癇發作,即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又被稱作癲癇大發作,發作可能持續3分鐘。
之後,患者可能感到疲憊和迷糊。這種最典型的癲癇與左右大腦的異常放電都有關係。
局部性癲癇只跟一半大腦有關
這種癲癇發作的時候,患者可能會有抽搐或者是幻視,但自己清楚是癲癇發作了。
有的局部性癲癇十分複雜,患者可能會亂走、發出無意義的聲音、吧唧嘴或者是亂抓自己的衣服。旁人可能奇怪患者的這些舉動,可實際上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大多數癲癇的原因不明
任何會擾亂大腦「電路」工作的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癲癇,例如基因突變、大腦結構的改變、嚴重的大腦受傷、大腦感染或者疾病、腦卒中、缺氧。不過,大多數癲癇患者都找不到自己患病的確切原因。
腦電圖能夠幫助醫生確診
醫生在聽了患者描述自己的病情和查看了其病史,以及做了檢查後,會讓患者做腦電圖檢查,以便確診癲癇和了解更多的情況。
腦電圖並不會造成任何疼痛,只是以曲線的形式來記錄患者的大腦電活動。在癲癇發作期間,曲線可能發生變化,而且可能提示醫生是哪一部分大腦出現了問題。醫生能夠據此來決定治療方向。
癲癇並非不可戰勝
避免癲癇發作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尋找到對自己有效的治療方式,並且堅持接受治療。大多數癲癇患者都有很長的壽命,也極少在癲癇發作的時候受傷。
如果在發作的時候經常跌倒,那麼應該用頭盔做好保護工作。一些種類的癲癇可能會提高早逝的幾率,但是這非常少見。
保障安全是第一位
因為癲癇可能毫無徵兆地突然發作,因此一些很平常的活動都可能造成危險。當患者在遊泳或者泡澡的時候失去意識,就會有生命危險。對於登山、滑雪等極限運動,更是如此。如果要開車,那麼最好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癲癇發作。
藥物治療是首選
服用抗癲癇藥物是癲癇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如果藥物不起作用,醫生會調節劑量或者換其他療法,如生酮飲食。
大約70%的患者在服用處方藥物後,癲癇受到控制,但仍然有30%的患者無法通過服用藥物控制癲癇。另外癲癇藥物還經常帶來疲憊、嗜睡、胃不適、視線模糊或者重影等副作用。
局部性癲癇可以考慮手術
局部性癲癇可以考慮手術絕大多數癲癇患者都不需要接受手術。不過,如果2年以內,2~3種藥物無法控制病情,那麼可以重新考慮手術的必要性。
在30%病情無法被藥物控制的患者當中,只有約1/3的患者適合接受癲癇手術。大多數接受手術的癲癇患者都是局部性癲癇,也就是只有一個大腦區域出現問題。
生酮飲食對兒童癲癇有奇效
如果藥物對患者沒有幫助或者副作用太大,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進行生酮飲食療法。
生酮飲食以脂肪為主和適量蛋白質,攝入非常低的碳水化合物,讓身體燃燒脂肪替代糖分。飲食改變後,大腦隨之產生的改變有助於降低癲癇的發作。超過半數的癲癇患兒在進行生酮飲食後,發病的幾率降低至少50%,有的患兒甚至不再發病。
生酮飲食從1921年首次被用於治療癲癇開始,就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療法。雖然現在有各種抗癲癇藥物,但是仍然有30%的患者對藥物沒有反應,其中不少患者在堅持了1年的生酮飲食後,癲癇發作大幅度減少。
如果你想咨詢或啟動生酮飲食,點擊下面」了解更多「,提交基本信息,之後會有營養師聯繫你。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