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都要在腸胃的承載之下被研磨、分解,最終轉化為營養輸送全身。吃得不對,會對腸胃及身體造成傷害,吃好吃對,不僅能養護腸胃,更能保證生命機體的活力,為我們的健康增添動力。從一日三餐開始,從一飯一蔬開始,呵護腸胃,調理健康,是每個人能給自己的最簡單也最有效的照顧。
…
理論上來說,營養均衡、全面是健康飲食的最重要標準。偏愛肉食或者保持素食主義都是一種不屈衡的飲食習慣,葷素合理、相對清淡的飲食,才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促使組織細胞的結構完整,才能提高抗病能力、延緩衰老並且促進健康長壽。尤其對於胃腸不大好的人,為了減輕腸胃負擔,要盡可能地飲食清淡。
所謂清淡的飲食,倒不是完全不吃含油脂的東西,而是必須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各種食物,適當攝取各種營養,讓腸胃消化運轉時,不需一次承受過多的壓力。那麼,我們該怎樣做到飲食清淡呢?
首先,食物種類要清淡。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能吃葷。每天我們都需要大量的蛋白質和一些脂肪酸來維護細胞的生存,在我們人體內,蛋白質和脂肪酸是合成酶的主要元素,很多酶的合成都離不開它們,如果沒有它們,內分泌系統就會雜亂,使得免疫力下降。只是,當腸胃不大健康時,我們需要選擇容易消化、容易吸收,含豐富蛋白質和植物纖維素的食物,比如水果、蔬菜、豆制品、牛奶、魚類、米面雜糧等,要少吃或不吃油脂性食物、煎炸食物。
對於肉類,我們應該選擇性地吃。在素食中,只有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都很少,而且營養價值較低,不容易被人
體消化吸收和利用。所以,我們不可能不進食動物蛋白,但要有所選擇,要少吃高脂肪的肉類,比如豬肉,要多吃魚類、禽類等白肉,它們能夠為我們的生長髮育和代謝過程提供大量的優質蛋白和必需的脂肪酸。尤其是魚類當中含有非常豐富的優質蛋白和能夠降低血脂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人體容易缺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所以我們可以多吃一些魚肉。
假如你屬於健康人群,飲食清淡可以養胃。假如你本來就腸胃不好,飲食清淡點兒更是尤為重要。由於病人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弱,貪食肥甘美味,則容易生痰化火,導致疔瘡、消渴、中風等病的發生。所以中醫認為病人一定要適當控制葷食,多吃一些富有營養的清淡食品,如新鮮蔬菜、豆類及豆制品、水果、粗糧、奶制品等。不但含動物性脂肪的食物要控制,甚至連植物油也不宜過分進食,所以對用油煎、油炸、燒烤類食物也應該有所節制,它們都屬於對腸胃不利的食物。
其次,食物口味要清淡。食物不宜口味過重,多食淡味,對健康有很大的益處。一般來說,食物味道過重,主要是因為鹽(包括其他鹹味調味品)、糖、增味劑、油脂過多以及原料的新鮮程度問題,這些對健康有著很大的威脅。
其實嚴格說來,調味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與環境和體質有關。比如,在西南地區陰冷濕潤的冬天,麻辣調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促進出汗,使身體及時排除多餘水分;在體力活動較強而天氣炎熱的時候,出汗過多,又需要補充一些鈉鹽,所以口味可能會重一些;消化液分泌不足、食欲不振、身體怕冷的人,食物中適當添加麻辣調味品可以振奮食欲,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身體發熱,所以對於重口味的食物我們需要根據體質
和環境來攝入。
但是,如果本來就食欲旺盛、超重肥胖的人,就沒有必要這樣吃了。同時,麻辣調味對於皮膚黏膜有炎症的人是不合適的,比如眼睛發紅、牙齦發炎、口腔潰瘍、皮膚生有瘡痘、濕疹或內臟有潰瘍的人。刺激性調味品和高鹽調味品,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也是非常不合適的。另外,濃味菜肴往往會放很多油,對於肥胖者及患有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的患者也是不合適的。
大家可能經常喜歡下館子,覺得飯店的菜更可口,主要因為廚師添加的調味品多,事實上,重口味的調味能夠掩蓋食物品質的低劣。比如說,一條活魚能做清蒸魚,死了不久的魚可以做成紅燒魚,味道還不錯,但如果已經不太新鮮了,那只能做成幹燒魚或炸魚,又鹹又辣的味道連腥臭味都能掩蓋住。所以,若食物口味太重,又鹹又辣又油,我們根本辨別不出來食材是否新鮮。
總而言之,為了養胃護腸,我們要盡量少吃油膩的食物,少用過濃的調味品,多吃清淡食物,並且保證足夠的飲水量,讓腸胃乾淨通暢,不僅可以讓我們少生腸胃方面的疾病,而且,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說,腸道清潔能夠改善膚質,提亮膚色,不失為一種最省力的美容方法。
…
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中,粥食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再加上「喝粥養胃」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很多有腸胃疾病的人,都自然而然地將「喝粥」與「養胃」聯繫在了一起。可是,喝粥是不是真的能夠養胃呢?
我有一位病人,原本是淺表性胃炎,病情並不嚴重,但是他聽說粥可以養胃,為了讓胃炎更快痊愈,最近一年來堅持每天早晚喝粥。但他前些天突然感到胃部不舒服,來醫院一做胃鏡,發現自己已經患上了嚴重的反流性食管炎,整個食管已經糜爛,和一年前相比,病情明顯嚴重多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之所以有老話說「喝粥養胃」,那是因為以前生活條件差,吃不飽,吃不好,患萎縮性胃炎的人比較多,導致胃酸分泌不足,這種情況下,喝粥能促進胃酸分泌,有助於食物消化,還能提升血糖,所以才有了喝粥養胃的說法。但是如今時代不同了,我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後,人吃得飽,也吃得更好了,這會刺激胃大量分泌胃酸,於是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大幅增加,這部分病人並不適合經常喝粥。
我們都知道,粥屬於流質食物,所以不需要經過大量咀嚼與胃部蠕動就可以快速進入小腸,分解為葡萄糖並被人體吸收利用,這樣就大大降低 了腸胃的負擔。一般胃炎患者胃酸分泌不足,喝粥能促進胃酸分泌,有助於食物消化,還能提升血糖,從這個角度講,喝粥確實能夠養胃。
可是,對於容易燒心、反酸的胃食管反流患者來說,喝粥有可能會使病情加重。相對來說,粥類食物是比較容易消化的,但因為是流食,容易引起反流,如果連同胃酸一起反流的話,就容易產生反酸的感覺。所以,對於這些患者,我們是不建議進食過多流食的,而應該多進食半流質或軟食,避免傷及食道,引起更嚴重的後果。同樣的道理,對於那些胃酸分泌過多的消化性潰瘍患者,我們建議應該減少喝粥,以免刺激胃酸過多分泌,加重病情。因此,喝粥養胃一說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到底應不應該喝粥養胃,我們需要根據胃病的病情遵醫囑來確定。
對於適合喝粥養胃的人,我們再來看看怎麼喝最好。過去人們一直認為,熬得稀爛的白米粥是最營養的,尤其是浮於粥面上的那一層糊更是精華中的精華,但實際上,如今用精白米熬制的白米粥,其營養價值遠遠不如用糙米熬制的粥。
不過,如果能夠將熬粥的材料進行科學的搭配,比如增加雜豆類、薯類或者其他谷類食物,就能極大地豐富一碗粥中所含有的營養素,再搭配一定的蔬菜、肉類,營養攝入就會更加充分和全面。因此,喝粥能不能補充營養,這取決於你拿什麼來熬粥,大家如果要喝粥,不妨嘗試多換一些花樣,這樣才會讓粥更美味更健康。
…
說起剩飯剩菜這個問題,從傳統中國人的節儉習慣來講,倒掉真的很可惜。可是站在一個醫生的立場上,真的不建議大家吃。每到夏季,我都會接診不少因為食物中毒送醫院的患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總是不捨得把剩飯剩菜倒掉,結果就吃得拉了肚子,來醫院一檢查,往往是輕度食物中毒。這還算是好的,假如常年吃剩飯剩菜,還有可能得胃癌,真那樣,可就太得不償失了。
為什麼剩飯剩菜這麼可怕呢?大家常說的隔夜菜可能產生有害物,主要說的是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因為炒熟之後的蔬菜隔上一夜,綠葉蔬菜裡的維生素都氧化了,亞硝酸鹽的含量大幅度增高,亞硝酸鹽雖然不是直接致癌的物質,卻是健康的一大隱患。亞硝酸鹽進入胃之後,在具備特定條件後會生成一種被稱為NC(N-亞硝基化合物)的物質,它是誘發胃癌的危險因素之一,所以蔬菜是最不能隔夜的。
我們建議熟的蔬菜是不能剩24小時以上的,涼拌菜就更要格外注意,尤其是在夏天天氣特別熱的時候,隔夜菜容易受到細菌污染,細菌會大量繁殖,很容易引發腸胃炎或食物中毒,對腸胃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蔬菜不能吃剩的,那其他的食物呢?魚、肉和豆制品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或脂肪,這些食物雖然不需要考慮亞硝酸鹽的問題,但要考慮微生物
繁殖的問題。因為空氣中的有害細菌會在2個小時內附著在剩菜上並開始繁殖,蛋白質和脂肪在細菌的作用下,大部分都會產生有害物質,如硫化氫、胺、酚等,這些物質是對人體有害的。更嚴重的是可能會繁殖危險致病菌,比如恐怖的肉毒梭菌,這種菌能產生世上第一毒「肉毒素」,其毒性是氰化鉀的一萬倍。雖然以100℃以上的溫度將食物加熱幾分鐘能夠破壞這種毒素,但如果沒有熱透,那就是非常危險的。所以,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同樣吃不得。
很多人也知道吃剩菜不好,於是他們常常把剩下的菜加熱,以為這樣就可以防止腐敗。其實從醫學角度分析,這種做法並不保險。因為有些食物的毒素僅憑加熱是不能清除的。
一般情況下,用100℃的高溫加熱食物,幾分鐘就可以殺滅某些細菌、病毒和寄生蟲,但是對於食物中細菌釋放的化學性毒素來說,加熱就無能為力了,加熱不僅不能把毒素破壞掉,有時反而會使其濃度增大,比如前面提到的亞硝酸鹽。另外,像發芽的土豆中含有的龍葵素、黴變的花生中所含的黃曲黴素等都是加熱也無法破壞掉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剩菜只要熱熱就行了,最好的辦法還是吃多少做多少,以免長期吃剩菜給胃帶來難以彌補的傷害。
假如實在覺得丟掉剩菜可惜,那麼大家一定要注意,可以剩下一些葷菜,以及茄子、冬瓜、土豆、胡蘿蔔、菜花、西葫蘆、蘑菇等比較耐加熱的蔬菜,倒還可以考慮下一頓充分加熱之後再吃。但綠葉蔬菜就不要再留了,尤其是涼菜,即便是不考慮亞硝酸鹽的毒害,綠葉蔬菜中豐富的水溶性維生素非常容易在加熱、清洗等過程中被破壞,所以蔬菜重新加熱的時
候,營養損失也更嚴重,再吃也沒什麼意義了。不管是剩下的葷菜還是素菜,一定要用乾淨的容器保存在冰箱裡,分開儲存,這樣可以避免細菌交叉污染,而且存放時間不宜過長,最好能在下一頓就吃掉,這樣才不至於病從口入。
剩菜不能吃,剩飯呢?嚴格來說,淀粉類食物也最好一次性吃掉。比如,年糕等食物最多保存4小時,要在沒有變味的情況下食用,但有時還是有可能引起不良反應;饅頭一般沒什麼問題,下一頓加熱就可以了;剩下的米飯一定要將其松散開,放在通風、陰涼和乾淨的地方,避免污染,等米飯放涼之後,再放入冰箱冷藏。
剩飯的保存時間,也以不隔餐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相隔時間盡量控制在5~6小時以內。臨床上我見到很多因為吃剩米飯引起食物中毒的患者,他們吃的米飯大多看上去沒有什麼異樣。所以,不管看上去有沒有問題,剩米飯都一定要徹底加熱後再吃。
我們中國人有很多飲食習慣是不太正確的,比如剩飯剩菜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尤其家裡的老年人往往會舍不得倒掉飯菜。其實,如果不想浪費的話,最好的節約方式是吃多少做多少,避免出現吃不完不得不倒掉的情況,同時每頓都能吃上新鮮飯菜,這樣不是更好嗎?
…
水對於生物的重要性是不問可知的,很多人一天不吃東西根本沒什麼問題,但是一天不喝水肯定受不了。正所謂水是生命之源,人體一切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對於人體而言,水在身體內不但是「運送」各種營養物質的載體,而且還直接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因此,保證充足的攝水量對人體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但是,很多人對喝水的理解僅僅限於解渴,其實喝水也是一門學問,正確地喝水對維護人體健康非常重要。
身體水分不足,帶來亞健康
我有一位朋友的女兒,就是不喜歡喝水,從小到大一直被同學和朋友戲稱為「駱駝」,她經常一天都不喝水,只有非常口渴的時候才會想起去喝水,有時候還因為太忙,就算口渴也扛過去了。兩年前,她突然經常感到很疲倦,尤其在夏季,很多時候會虛弱無力,或者有昏昏欲睡的感覺。她以為是自己工作忙碌,精神緊張,但是放松一陣後身體依然不見起色,就去醫院,醫生也沒有檢查出什麼毛病來,只是說她處於亞健康狀態。
後來我告訴她,導致她亞健康的真正原因可能是脫水。因為水對於人體有著巨大作用,體內水分不足對身體影響非常大,會出現便秘、皮膚粗 糙黯淡、食欲不振、身體虛弱、新陳代謝反常等症狀,而且血液中水分過少的話,還容易引起憂鬱症等精神性疾病。
這下,她才真正意識到喝水的重要性。於是,回家後她開始嘗試每天安排不同的時間段來補充水分,每天至少喝1500毫升以上的水,持續一段時間後,果然她不再總是覺得那麼累了,皮膚和氣色都好了很多。
為什麼她長期不愛喝水會出現這些症狀呢?通常,不少人都把這些症狀歸咎於睡眠不足和應激反應,其實不是的,實際上,這些症狀的源頭是缺水。缺水對身體所有器官都有影響,使它們獲得的營養物質不足,腎臟逐漸也會不堪重負,由此體內會積攢起有害物質,人就會變得疲憊不堪。這在外表上也會有所反映:指甲沒有光澤,頭髮細軟,皮膚皸裂和乾燥等,這些都是缺水的後果。
大家可能也聽過一些說法,比如「每天至少八杯水」。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其實是這樣的,我們每天喝水的量,至少要與體內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那麼為了保證身體健康,我們一天到底要喝多少水呢?計算方法如下:成人體重每千克應補充35~40毫升水。也就是說,體重50千克的人得補充1750~2000毫升水。這個攝入量也包括從湯類、水果和蔬菜等食物中獲得的水分。
一般來說,人體一天的排尿量有1500毫升左右,再加上通過糞便、呼吸、皮膚所排出的水分,總共消耗的量大約是2500毫升,而人體每天能從食物和體內新陳代謝中補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得出,一個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
不過,凡事都需要靈活點,大家夏天喝水的量和冬天肯定有所不同。 通常每個人需要喝多少水,會根據體重、活動量、環境,甚至天氣而有所改變,比如今天運動量大,出汗多,那就多喝點水,如果今天喝了好多湯,就可以相應少喝點水。大家可以在基本需水量的基礎上自行調節。
有些人應該在此基礎上多喝點水。比如,對於中暑、膀胱炎、便秘和皮膚乾燥等疾病患者,多喝點水可以對緩解病情起到一定作用。此外,人在感冒發燒時也應多喝水,因為體溫上升會使水分流失,多喝水能促使身體散熱,幫助病人恢復健康。還有,北方冬季供暖季節,由於空氣乾燥就得多喝水,大吃大喝後也得注意補充水分,哺乳期的婦女需要喝更多的水,懷孕期的婦女和運動量比較大的人水分消耗得多,也應該多喝水。但是,大家千萬不要走入一個錯誤,那就是「水喝得越多越好」。
還是那個道理,過猶不及,水喝太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首先,雖然多喝水能夠排出更多的有害物質和殘渣,但除了這些,還會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隨水一同排出體外。另外,正常人喝太多水對健康不會有太大影響,只是可能造成排尿量增多,引起生活上的不便,但是對於某些特殊人群,比如浮腫病人、心臟功能衰竭病人、腎功能衰竭病人都不宜喝水過多,因為喝水太多會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容易導致病情加劇。
喝水不只講究量更講究喝法
關於喝水,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適量,不宜過多或過少。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喝水1500毫升時,腎臟的負擔最小,狀態最好,而高於或低於這個量,都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喝水少的危害我們一開始就講了,喝 水過多,則會導致腎臟超負荷工作,易出現腎功能受損,影響心臟,同樣不利於健康。
有人曾經這樣跟我說:「每天喝1500毫升水,沒問題啊,我工作忙,一上班就顧不上喝水,這樣好了,閒下來的時候我抱著水杯,一次性喝上七八百毫升,這樣每天早晚喝兩次,一天的水分就夠了。」聽了這話我真是哭笑不得:「你還真認為自己屬駱駝的啊?」
喝水可不是只要滿足了量,想怎樣喝就怎樣喝的。首先,不能渴了才喝水。由於喝水可以解渴,所以許多人認為渴了再喝水是理所當然的,這絕對是飲水錯誤。喝水不是因為口渴,而是人的生理需要,不渴並不意味著體內不需要水,一旦出現口渴,說明體內已經缺水了,這時候再補水,其實已經有點晚了。
其次,不能抱著水杯咕咚咕咚一口氣喝太多。因為短時間內大量喝水,一方面容易引起急性胃擴張,讓人胃脘部疼痛;另一方面,水在胃腸道吸收後,首先進入血液,導致血漿中水分增加,滲透壓降低,又引起垂體後葉抗利尿激素的釋放減少甚至停止,減少了對尿液中水的重吸收,不利於保水。所以,不建議大家一次性喝太多水。
另外,飯後不宜立刻喝水。飯後飲水會稀釋胃液,使食物沒有來得及消化就進入了小腸,減弱了胃液的消化能力,比較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如果飯後喝的是汽水,對身體就更加不好,因為汽水產生的二氧化碳容易增加胃部壓力,導致急性胃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體型肥胖的人更不宜大吃大喝後立馬喝水,這是因為被流體稀釋的食物很快會離開胃,結果剛用完餐又有了饑餓感,這樣可能 會再次進食,攝入過多熱量。還有,若有胃灼熱症狀的人,也不應該飯後馬上喝水,至少要等2~3個小時後再喝水,而且是每間隔20~30分鐘喝上3~4小口。
當然,假如你身體健康,腸胃沒有毛病,飯後覺得菜很鹹或者很油膩,那麼你還是可以喝上大約250毫升的開水,注意是開水,千萬不能喝涼水。如果需要大量喝水的話,最好等到飯後1個小時,因為這時候喝水對胃的影響不會太大。
喝水的學問
喝水不是想喝多少喝多少,想什麼時候喝就什麼時候喝。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每天的水到底怎麼喝才是最科學健康的。
早上7:00 第一杯水
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溫開水,特別是有心臟病及5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助於防止或減少因血液黏稠度增高引發的心臟病。因為,經過一整夜的睡眠,身體開始缺水,起床之際先喝250毫升的溫水,可以幫助腎臟及肝臟解毒。而且喝完水別馬上吃早餐,等待半小時,讓水融入每個細胞,進行新陳代謝後再進食。這第一杯水對身體的排污解毒有很大功效。
上午9:00 第二杯水
早上從起床到辦公室的過程,時間總是特別緊湊,情緒也較緊張, 身體無形中會出現脫水現象,所以到了辦公室後,先別急著開電腦看文件,給自己一杯至少250毫升的水,然後再開始一天的工作。
上午11:00 第三杯水
工作學習了一上午,一定得趁起身活動的時候,再給自己第三杯水,補充流失的水分,有助於放松緊張的工作情緒,也為午餐做準備。
下午1:00 第四杯水
吃完午餐半小時後,喝一些水,取代讓你發胖的人工飲料,可以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不僅對健康有益,也能幫你維持身材。當然,這杯水到底應該什麼時候喝,主要取決於你吃完午餐的時間。
下午3:00 第五杯水
下午我們容易困倦,用一杯健康的白開水來代替下午茶或咖啡等提神飲料吧。喝上一大杯水,除了補充在冷氣機房裡流失的水分之外,還能幫助頭腦清醒。
下午5:00 第六杯水
下班離開辦公室前,再喝一杯水。想要減肥的朋友們,可以多喝幾杯,這樣能夠增加飽足感,等到吃晚餐的時候自然不會暴飲暴食。
晚上10:00 第七杯水
由於睡眠過程中通過呼吸、皮膚蒸發會損失大量水分,所以睡覺之前的一到半小時要再喝上一杯水,但是大家要注意,這杯水千萬不要喝太多,以免晚上起夜影響睡眠質量。
至於那些整天忙於東奔西跑的人,在等公車車或是開車等紅燈時,可以忙裡偷閒趕緊喝幾口水,能迅速地提高新陳代謝水平。而工作節奏特別緊張的人,再忙也不要忘記喝兩杯水,可以養成把水杯放在桌子上的習慣,以便隨時喝上一口,給腸胃解解渴。
…
柴米油鹽醬醋茶,在我們中國人的這開門七件事中,「茶」也占據了一席之地,可見它在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重要性,很多中國人也都有喝茶的習慣。可是假如我們胃不好,能喝茶嗎?怎麼喝茶才能不傷胃?
其實嚴格來說,有胃病的人,是不適合喝茶的。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胃裡面有胃酸,而茶含有堿性物質,胃最怕的是堿性過重的食物,一旦堿進來了,胃酸功能自然降低,對人體的消化、吸收都會有妨礙,茶堿攝入過多還會灼傷胃。所以就茶葉所含的基本成分而言,它對養胃沒有多大好處。
不過,這並不是說胃不好就不能喝茶了。我們知道茶分好多種類,紅茶、綠茶、白茶、烏龍茶、花果茶等,它們具體有什麼差別,喝的時候又有什麼講究呢?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我們這裡不是要做茶葉品鑒,所以主要跟大家講講假如有腸胃病可以喝哪些茶,又該怎麼喝。
一般來說,在各種茶飲中,發酵茶對胃的傷胃是比較小的,比如紅茶和普洱茶。不過,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常識,茶分生茶和熟茶。生茶就是采摘的茶葉直接壓制的,泡出來的茶水呈黃綠色,性冷,易傷胃,綠茶就是生茶,所以胃寒或者胃潰瘍的人最好不要喝綠茶。而熟茶是將壓制好的生茶經過發酵而成,茶水呈酒紅色,性溫,養胃,特別適合冬天易手腳冰
冷的女性飲用,紅茶就是熟茶,普洱也是。不過普洱茶又分生普洱和熟普洱,我們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選熟普洱,生普洱對胃的刺激比較大。
有些人可能不大喜歡紅茶和普洱,嫌它們味道過於苦澀,但這也正是發酵茶的特點,由於它是發酵茶,所以口感自然比較重。我們在沒吃飯的時候喝綠茶會感到胃不太舒服,那是因為茶葉中所含的重要物質茶多酚具有收斂性,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的情況下刺激性更強。而發酵茶就不一樣了,它是經過發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發生酶促氧化反應,含量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性就隨之減小。另外,這些茶多酚的氧化產物還能夠促進消化,減輕胃腸負擔。
但是,大家注意,我說的是對胃的刺激性比較小,刺激性再小也還是有的。所以,為了養胃,我們可以在紅茶裡面加一些糖和牛奶,這樣就能保護胃黏膜,對治療胃潰瘍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果大家對紅茶味苦、色重的口感不習慣,可以沏得清淡一點。還有,如果想要暖胃,紅茶要趁熱喝,最好不要放涼飲用。
至於普洱茶,我們一般不會像紅茶那樣加牛奶。大家如果沒有胃病或者胃病不嚴重,但是腸道問題比較大的話,可以考慮喝一些普洱,尤其是體型比較肥胖的人。因為,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有「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刮腸通泄」的記載,普洱茶有非常好的解油膩減肥的功效。而且,普洱茶清腸的功效非常好,它能有效排清我們體內囤積的垃圾。對於長期便秘和排毒不暢的人來說,空腹喝普洱熟茶能有效、快速達到清腸排毒,緩解便秘的功效。
但是,由於普洱茶葉中含有咖啡堿,如果空腹時期大量飲用,茶水會 直接進入脘腹,導致腸道吸收過多的咖啡堿,致使腸胃產生一時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症狀,出現心慌、尿頻等不良反應。所以,空腹時若喝普洱,那麼切記不要大量飲用。另外,女性朋友要注意,在特殊時期包括生理期、懷孕期、孕婦臨產期、更年期都不宜過量飲用普洱茶,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腸胃不好的人並不是絕對不能喝茶,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腸胃情況,選擇有益於自己身體的茶,從茶的種類及喝法上來講究,讓喝進的茶與我們的胃和平相處,互不侵犯。
…
蔬菜水果對健康的益處是被大家公認的,人人都知道要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水分等身體所需物質。但再好的東西也要講究吃法,方法對了,效果才能達到最大化。我們日常的一切飲食,都是吃對了比吃好了更重要,對於蔬菜和水果,吃對了才能幫助我們補充營養,健胃清腸。
首先,請大家注意,我一再強調的是新鮮蔬菜和水果,不是提取或合成的「維生素蔬果」。我認識一位女性朋友,她是一家大型企業的高管,因為工作原因經常飛來飛去,飲食結構早已經變得一塌糊塗,再加上一個月經常有3周時間是與客戶吃工作午餐或是晚餐,吃些什麼東西也常常不由自主。我經常會勸她健康飲食,於是,為了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每當感覺最近蔬菜水果吃得太少時,她就會給自己來一杯果味泡騰水和幾片維生素C,方便快捷,還可以給自己心理安慰。
時間長了,她慢慢養成了服用這種「維生素果蔬」的習慣。她覺得,蔬菜水果中主要就是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直接攝入自然也就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了。知道這一情況後,我苦口婆心地勸她不能這樣做,吃維生素片根本不能代替新鮮的蔬菜水果。因為蔬果中的維生素是按照一定比例存在的天然成分,而維生素制劑多數是人工合成的,兩者在性質上會有所差別,所以,想用維生素制劑代替蔬果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我們吃蔬菜水果,
不僅僅是為了補充維生素,更要補充纖維質和水分,幫助清理腸道。
蔬菜不僅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而且還富含纖維質。蔬菜中的纖維質雖然不能被人體的腸胃所吸收,但本身會吸收大量的水分,來增加糞便的軟度,有益排便。而水果中的纖維質是果膠物質,也有益於排便。蔬果中的纖維質還能增加咀嚼,增加飽食感,而減少食物的攝取量,並進而減少熱量的攝取。所以,多吃含纖維質的蔬果可以促進身體的代謝功能,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而且,蔬果中的纖維質能有效促進腸與胃的蠕動,自然就能夠降低食物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減少人體對毒素的吸收,並及早協助排出對人體無益的廢物。現代人的飲食,攝取加工制品太多,因此更應該多吃蔬菜水果,除了可加快食物消化吸收的速率,更能健胃整腸,讓消化器官更為健康。
據我所知,飯後吃水果解膩清口,是很多人的習慣,我身邊就有不少人這樣做,他們認為酒足飯飽後吃點水果是非常好的做法。無論是在餐廳、飯店,還是在家裡就餐,都喜歡飯後吃點水果爽爽口,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生活習慣,我也經常不厭其煩地一個個糾正他們,因為,飯後馬上吃水果會影響消化功能。
為什麼呢?由於飯菜進入我們的胃以後,必須經過1~2個小時的消化過程,才能緩慢排出,如果我們在飯後立即吃進水果,就會被先期到達的飯菜阻滯在胃內,而水果中富含的單糖類物質需要在小腸內進行消化吸收,水果沒有及時到達小腸,便不能得到正常的消化,在胃內時間過長,就會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如果我們長期保持這種飲食習慣,還可能會導致消化系統功能雜亂。
而且,飯後吃水果,還不利於它們充分發揮作用。水果屬於生食,吃生食後再進熟食,體內就不會產生白細胞增高等反應,有利於保護人體免疫系統,從而增強防病抗癌能力。若飯後吃水果則沒有這種保護作用。此外,飽食之後吃水果,水果裡面所含的果糖不能及時進入腸道以致在胃中發酵,產生有機酸和酒精,不僅會引起腹脹、腹瀉,而且對肝臟也不好。
假如飯後特別想吃水果,至少也要等上1個小時。愛美的女孩子尤其要注意這一點,飯後立即吃水果除了對健康不利,還容易導致發胖,因為飯後吃水果往往是在吃飽或吃得過飽的基礎上,再添加食物,這部分的熱量幾乎會全部被儲存,自然容易發胖。
吃水果的最佳時間,一般是飯前1小時或飯後2~3小時。不過,飯前吃水果也是有講究的,因為很多水果不能空腹吃。比如,空腹大量食用香蕉後,會與胃酸結合成一種不利於消化的物質;柿子甜軟可口,營養豐富,但柿子有收斂的作用,其中所含的鞣酸在胃酸作用下會與鈣結合,形成柿石,既不能被消化,又不能排出,空腹大量進食後,輕者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症狀,重者必須通過開刀才能將柿石取出;山楂含的鞣酸比較多,空腹食用會對胃產生刺激。因此,為了我們的胃腸考慮,大家平時吃水果的時候也要多留點心,看看它們是否適合空腹吃,如果不適合,最好等到飯後2小時再吃。
同時,我們要注意食物相克的原理,很多食物可能跟水果產生不良反應。比如吃了魚、蝦後,就不能立即食用酸性水果,因為魚、蝦等含有高蛋白和鈣等物質,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同食,就會形成不容易消化的物質,給消化系統增加負擔,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在生活中,我們未必了解食物 惡馬惡人騎的所有常識,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飯後立即吃水果。
不過,早餐一般都比較清淡,可以將水果和主食一起吃,一來早餐我們很少吃大魚大肉,不怕食物相克;另一方面水果基本上屬於堿性食物,在胃裡面消化代謝比較快,一般來說10分鐘就能消化,早上吃水果可以補充維生素、糖分,但是由於缺少蛋白質,所以早上可以同時吃水果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這樣搭配起來比較營養。
…
炎炎夏日,在大汗淋漓之時,來上一瓶透心涼的飲料,一飲而下,想想就是一件很爽的事情,這也是很多人已經形成的一種消暑習慣。但是,這樣真的好嗎?從一個醫生的角度來說,我真是為這些朋友捏了把汗,假如你脾胃功能都很強健,這麼做暫時不會出什麼問題,但時間長了,腸胃一定會抗議,假如你本身腸胃就不好,這樣就更容易加劇腸胃所受到的傷害,繼而出現各種腸胃毛病。
有很多因為胃不舒服來醫院的年輕患者,都特別愛喝飲料。有一次我接診了一對年輕情侶,兩人都掛了號。男孩覺得最近胃裡老是涼涼的,特別是一吃涼的食物,胃就特別不舒服,做胃鏡檢查發現,一向健康的他竟然患上了慢性萎縮性胃炎,而罪魁禍首就是飲料。因為他特別愛喝冰可樂,每次經過便利店都忍不住進去買一杯,簡直就是把可樂當水喝。而女孩子呢,喜歡喝功能性飲料,她以為這樣不僅解渴,而且還能補充維生素,美容養顏,省了吃水果,可謂一舉多得,於是每天就把維生素C飲料當開水喝,多的話一天要喝上兩三瓶。結果,後來倆人都覺得胃不大舒服,就一起來醫院了。
據我了解,很多年輕人都跟那個男孩子一樣,特別喜歡喝碳酸飲料,因為它口感清爽,而且飲料中含有「碳酸氣」,風味獨特、消暑解渴功能 良好,所以大受歡迎。但是,碳酸飲料實在不宜多喝。且不談碳酸飲料不含維生素,也不含礦物質,主要成分是糖、色素、香料及碳酸水等,除熱量外,幾乎沒有什麼營養成分,過多飲用碳酸飲料還會造成一系列健康問題。
碳酸飲料中的大量糖分有損臟器健康,容易讓我們缺鈣,而且對腸胃也有傷害。碳酸飲料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抑制了飲料中細菌的同時,對人體內的有益菌也會產生抑制作用,消化系統會遭到破壞,如果一下子喝得太多,釋放出的二氧化碳還容易引起腹脹,影響食欲,甚至造成胃腸功能雜亂,繼而對新陳代謝和身體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至於功能性飲料,也不能多喝。的確,一些功能性飲料添加了維生素C、牛磺酸等成分,適度攝入對人體有諸多益處。但如果攝入過量,就容易引起腹瀉、結石等副作用,還有些功能性飲料所含的咖啡因有利尿作用,會造成精神亢進、興奮。所以,大家請記得,再好喝的飲料,胃也不歡迎。
另外,由於趕著去上班,許多上班族的早餐往往是隨便應付,從冰箱拿出冰冷的果汁、蔬菜汁、牛奶、咖啡等來果腹,全然不顧尚未蘇醒的胃腸是否有意見。正常情況下,食管和胃腸的溫度是37℃,因此進食37℃左右的食物對食管和胃腸沒有刺激,吃到肚子裡會感到舒服,但進食冰冷的食物,對腸胃是有害的,要養腸胃,早餐一定得吃溫熱的食物,尤其不能空腹喝冰冷的飲料。
不能空腹喝,那麼吃飽之後呢?很多人習慣飽飯後就來一瓶冰涼的飲料,以為可以「去油解膩」。清涼飲料的口感自是不用懷疑,但是有沒有想過接下來你的肚子裡會發生什麼事?
吃完飯後,我們身體的血液大多集中於胃等消化器官,胃腸活動相對活躍,如果這時候喝進了冰涼的飲料,胃壁黏膜血管就會相應收縮,消化腺分泌減少,胃的活動減弱,難以對食物進行消化,形成飽脹狀態,產生不適感,時間長了,就會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各種腸胃疾病。
如果我們吃的是油炸、鹵味等油膩膩的食物,腸胃要消化它們,本來就已經比較吃力,現在再倒入一瓶冰水,食物便成了凝固油。腸胃裡多了一塊塊蠟燭般的凝固油,這些凝固油碰到胃酸會再溶解成半液狀,會比固態食物早一步進入腸道。於是那稠稠黏黏、油不油水不水的物質就會率先被腸道吸收,但是,腸道並沒有辦法完全吸收掉這些奇怪的物質,腸壁絨毛會沾滿油脂,久而久之它會附著在腸道壁上,經過經年累月的堆積質變,這些東西輕則導致息肉,更有可能病變成腸癌。所以,飯後不要馬上灌冷飲,最好是適當喝點熱湯或溫開水,千萬不要再給腸胃增加負擔。
除了冰涼的飲料,冰淇淋、雪糕等冷飲也是很多人喜歡的消暑食物,但是胃也不喜歡。冷飲不需要在口腔裡咀嚼,得不到升溫就直接被吞入體內,會讓體內消化系統攣縮、血流不順。而且冷飲刺激食管和腸胃,會造成黏膜缺血,胃液和腸液的分泌減少,胃腸的消化能力降低,時間長了,容易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所以為了腸胃健康,即使是酷暑我們也還是要給腸胃多些溫暖,少些冰冷。
>飲食調理,給腸胃最根本的養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