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一)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關聯、相互影響。
一個健康的人,不僅在身體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認知合理、情緒穩定、行為適當、人際和諧、適應變化的一種完好狀態。心理健康事關個體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和諧。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
一方面,心理健康會影響身體健康。例如,消極情緒會導致個體的免疫水平下降。癌症、冠心病、消化系統潰瘍等是與消極情緒有關的心身疾病。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受到身體健康的影響。例如,慢性疾病患者的憂鬱焦慮等心理疾病發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長期處在較大的壓力下而無法有效疏解,對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會帶來不良影響。
(二)適量運動有益於情緒健康,可預防、緩解焦慮憂鬱。
運動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內容之一,對於心理健康也有幫助和益處。
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大腦釋放的化學物質內啡肽又稱快樂激素,不僅具有止痛的效果,還是天然的抗憂鬱藥。太極拳、瑜伽等注重發覺和調整自身呼吸的運動有助於平靜情緒、緩解焦慮。
…
運動還可以提升自信、促進社會交往。堅持適量運動,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鍛煉30分鐘以上,對於預防和緩解焦慮憂鬱更為有效。如有必要,可尋求醫生和專業人員的幫助,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運動方案。
(三)出現心理問題積極求助,是負責任、有智慧的表現。
出現心理問題卻不願尋求專業幫助是常見而有害健康的表現。
不願求助的原因包括:
-
認為去見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咨詢師就代表自己有精神心理疾病;認為病情嚴重才有必要就診;
-
認為尋求他人幫助就意味著自己沒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
擔心周圍的人對自己的看法等。
…
其實求助於專業人員既不等於有病,也不等於病情嚴重。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較健康的人更能夠積極求助,他們更勇於面對問題、主動做出改變、對未來有更樂觀的態度。積極求助本身就是一種能力,也是負責任、關愛自己、有智慧的表現。出現心理問題可求助於醫院的相幹科室、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和社工機構等。
求助的內容包括:
-
尋求專業評估和診斷
-
獲得心理健康知識教育
-
接受心理咨詢
-
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等。
(四)睡不好,別忽視,可能是心身健康問題。
睡眠質量是心身健康的綜合表現。常見的睡眠問題包括入睡困難、早醒、夜間醒後難以入睡、經常噩夢等。睡眠不良提示著存在心理問題或生理問題,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視的警示信號。多數睡眠不良是情緒困擾所致,憂鬱、焦慮等常見情緒問題都可能干擾睡眠。焦慮往往導致入睡困難,憂鬱則常常伴隨著失眠早醒等問題。
另一方面,睡眠不良會影響心理健康,加重心理疾病。睡眠不足會損害情緒調控能力,使負面情緒增加。
(五)憂鬱焦慮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評估,積極治療。
憂鬱症和焦慮症都是常見的心理疾病。如果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精力缺乏持續兩周以上有可能患上憂鬱症。憂鬱症可導致精神痛苦、學習無效、工作拖延,甚至悲觀厭世。憂鬱患者具有較高的自殺風險,需要及時防范。
…
焦慮症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征。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並伴有心跳加速、手抖、出汗、尿頻等症狀。
公眾要提高對自身情緒健康的發覺能力,及時尋求科學的評估方法,盡早求治,防止問題加重。憂鬱症、焦慮症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兩者相結合而治愈,及時治療有助於降低自殺風險,預防復發。
(六)服用精神類藥物需遵醫囑,不濫用,不自行減停。
藥物治療是針對許多心理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精神類藥物種類繁多,藥物在用量、適用範圍與禁忌、副作用等方面各有特點,精神類藥物必須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得自己任意使用。某些藥物的濫用可能會導致藥物依賴及其他危害。
在用藥期間,要把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反饋給醫生,尊重醫生的要求按時復診,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藥物類別及用量的調整。在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後,應繼續聽從醫生的用藥指導,不可急於停藥。自己任意調整藥量甚至停止用藥可能帶來病情復發或惡化的風險。藥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其表現和程度因人而異,應向醫生溝通咨詢,切不可因為擔憂藥物的副作用而拒絕必要的藥物治療。
(七)兒童心理髮展有規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學引導。
兒童心理髮展包括感知覺、認知、語言、情緒、個性和社會性等方面,各有其內在發展規律。在存在普遍規律的同時,不同的兒童在發展的速度、水平、優勢領域等方面存在差異。養育者需了解兒童發展特點,理性看待孩子間的差異,尊重每個孩子自身的發展節奏和特點。越是早期的發展階段,對一生心理特征的影響就越大。如果兒童的壓力過大、缺乏運動、缺乏社交,將不利於大腦發育,阻礙心理成長。兒童心理髮展是先天因素與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家庭是最重要的環境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圍有益於兒童的身心健康。懲罰是短期有效但長遠有害的管教方式。比獎懲更有效的,是理解並尊重孩子的情緒和需求,科學引導。養育者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反思和成長。養育者要把握好尺度,即要支持引導,又不要急於干預。在兒童發展中,有些「問題」其實是常見的過程,會隨著成長逐漸消失。養育者有時可能會誇大或忽視孩子的問題,要開放地聽取他人的反饋,或向專業人員求助。
(八)預防老年癡呆,要多運動,多用腦,多接觸社會。
老年癡呆是一種發生於老年期的退行性腦病,目前尚無特效藥物能達到治愈效果,所以早期識別和干預尤為重要。
老年癡呆主要症狀包括:
-
記憶退化乃至影響生活
-
難以完成原本熟悉的任務
-
難以做出決策
-
言語表達出現困難
-
性格發生變化等。
通過認知功能評估可早期發現老年癡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預防老年癡呆。老年人要多運動、多用腦、多參與社會交往,包括: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增加有益的戶外運動、保持學習與思考的習慣、積極進行社會交往等。
(九)要理解和關懷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視,不排斥。
人們對於精神心理疾病的恐懼和排斥很多是出於對疾病的不了解。實際上,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療後,可以緩解乃至康復。因此,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經過有效治療,症狀得到控制後,可以承擔家庭功能、工作職能與社會角色。把患者排除在正常的人際交往和工作環境之外,是不必要的,也是不恰當的,會為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新的壓力。對於能夠維持工作能力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為其提供適當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有利於病情的好轉和康復。
…
(十)用科學的方法緩解壓力,不逃避,不消極。
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人們會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緩解。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減壓方式看起來當時能夠舒緩心情,但弊大於利,是不健康的減壓方式。例如,吸煙、飲酒、過度購物、沉迷遊戲等方式。雖然當時可能帶來心情的緩解,但是也會帶來更多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適應的問題。通過學習科學有效的減壓方式可以更好的應對壓力,維護心身健康。
-
第一,調整自己的想法。找出導致不良情緒的消極想法;根據客觀現實,減少偏激歪曲的認識。
-
第二,積極尋求人際支持。選擇合適的傾訴對象,獲得情感支持和實際支持。
-
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採用適量運動和健康的興趣愛好等方式調節情緒。判斷什麼是科學的減壓方式,主要是看這種方式是否有利於更好的應對現實問題,是否有利於長遠的心身健康。
…
(一)服務對象
轄區內常住居民中診斷明確、在家居住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礙、偏執性精神病、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
(二)服務內容
01 患者資訊管理
在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納入管理時,同時為患者進行一次全面評估,為其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02 隨訪評估
對應管理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每年至少隨訪4 次,每次隨訪應對患者進行危險性評估;檢查患者的精神狀況,包括感覺、知覺、思維、情感和意志行為、自知力等;詢問和評估患者的軀體疾病、社會功能情況、用藥情況及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等。
03 分類干預
根據患者的危險性評估分級、社會功能狀況、精神症狀評估、自知力判斷,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藥物不良反應或軀體疾病情況對患者進行分類干預。
-
病情不穩定患者,2 周內隨訪一次。
-
病情基本穩定患者,2 周時隨訪一次,若穩定3 個月時隨訪一次,若不穩定,1 個月時隨訪一次。
-
病情穩定患者,3 個月時隨訪一次。
-
每次隨訪根據患者病情的控制情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訓練等方面的康復指導,對家屬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
04 健康體檢
在患者病情許可的情況下,征得監護人與(或)患者本人同意後,每年進行1 次健康檢查,可與隨訪相結合。內容包括一般體格檢查、血壓、體重、血常規(含白細胞分類)、轉氨酶、血糖、心電圖。
(三)服務流程
…
(四)服務提供機構
國家為符合條件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免費健康管理服務,詳情請咨詢當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腦病與心理病科簡介
深圳市中醫院腦病與心理病科是該院重點發展的專科之一,專科目前擁有臨床醫生18人,心理治療師8人,其中廣東省名中醫1名,深圳市名中醫1名,博士生導師1名,博士後合作導師1名,國外知名高校拜訪學者3名,高級職稱10名,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6人,年門診量50000人次,中醫治療率96%,有效率達75%。專科擁有固定病床數46張,門診5間固定診室(含心理評估治療室、音樂睡眠治療室),開展中醫傳統治療、心理治療及物理治療,配備電腦心理評估系統、多導睡眠監測儀、經顱磁刺激治療儀、音樂治療儀、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儀、腦功能治療儀、經顱多普勒儀、腦電圖儀、24小時動態視訊腦電圖儀等設備。
診療範圍
臨床診治病種包括腦梗死、癡呆、癲癇、帕金森、BBPV、原發性睡眠障礙、呼吸睡眠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睡眠行為障礙等各類睡眠障礙;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懼症等各類精神心理障礙;心身疾病如胃腸、肝膽病、心悸、胸悶、痹症等疑難雜症。
專科特色
專科長期致力於中醫藥防治精神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的臨床研究,學科帶頭人虢周科教授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他率先提出「臨床狀態醫學」的學說、理念和方法,主張以中醫的整體觀念為指導,以系統思維為特征,以疾病醫學為基礎,結合中西醫兩套醫學體系,吸收倫理學、人文思想,整合疾病醫學、中醫學、心身醫學等醫學門派的長處,彌補其不足而形成一門新興的臨床醫學形態,並將其用於臨床實踐,取得了良好的療效。開展中醫情志心理治療、個人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五行音樂療法、針灸、耳穴壓豆、灸法等中醫特色療法,臨床療效顯著,中醫特色突出。自創「腦保健操」具有醒腦開竅解鬱功效,臨床上廣泛應用於憂鬱障礙、認知障礙患者,取得良好療效。專科制劑「鬱樂沖劑」具有「疏肝解鬱、清心安神」功效,臨床上應用多年,取得良好療效。
…
>【疾病防控】要想身體、心理都健康,這10條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