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2241 篇文章
…
在病房裡有一位70歲的李阿姨,在家下樓梯時滑倒摔了一跤,送醫後發現髖部骨折。她抱怨:平時都有吃鈣片,怎麼才跌了一下就骨折。詳細詢問其平時生活作息,發現患者近幾年因為「腰部不舒服」很少外出活動,所以平時都待在家裡看電視。偶然看見電視廣告說吃鈣片可以保護骨頭,就訂購了幾大盒,但吃了鈣片腰部的疼痛也一直沒有明顯好轉。入院骨密度檢查結果顯示為骨質疏松,醫生告知患者這次骨折的根本原因就是骨質疏松。
…
你發現上述病患對骨質疏松認知的錯誤了嗎?是不是經常看到廣告推銷鈣片但卻不知道除了補鈣還能做什麼?補鈣就能預防骨質疏松嗎?骨折發生的風險與骨密度又有什麼關係?防止意外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對意外本身有充分的認識。接下來我們將從各方面探討骨質疏松性骨折及其預防方法。
什麼是骨質疏松性骨折?
骨質疏松性骨折又稱為脆性骨折,是因為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導致骨折風險上升為特征的骨骼系統疾病。據2014年《近十年我國各地區骨質疏松症流行病學狀況》報告,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2億,全國40歲以上骨質疏松症患者已達到1.12億,老年人和絕經後的婦女是易患人群。健康的骨骼是骨的形成和破壞兩者之間保持平衡狀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骨密度不會改變。但原本健康的骨骼,經過年齡老化和絕經後體內激素水平改變的影響,平衡的狀態被打破,骨質破壞的速度超過形成的速度,骨密度因此而下降,也就是骨質量下降,導致了骨質疏松症的發生。健康狀態下骨骼應當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輕微的外力不至於骨折。一旦患了骨質疏松症,骨骼變得相當脆弱,輕微的外力就會造成骨折。患有骨質疏松症時,打噴嚏、翻身起床、疊被子、抱小孩等看似稀松平常的動作就能引起骨折。
…
骨質疏松性骨折經常出現在身體什麼部位?
有什麼危害?
有別於一般骨折,發生的部位為受到暴力的部位,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的部位有脊柱、髖關節和腕關節,而最常發生的部位是脊柱,經常表現為腰背部疼痛,尤其是翻身、起坐或長時間行走後出現,這也是為何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篩查也包括腰椎的側位X線片。脊柱起著支撐人體上半身重量的作用,一旦發生骨質疏松症,就會使椎體骨密度減少,承受力量的能力下降,椎體發生微骨折,導致椎體壓縮變形,臨床上稱為「脊椎壓縮性骨折」,好比歪曲的梁柱無法支撐而倒塌,變形的脊椎無法支撐上半身的重量,外觀表現為身高變矮或駝背。
路上的老太太太經常走路彎腰,步伐踉蹌,抬頭向前,雙手在背後交叉。其實不是背部肌肉沒有力氣,而是「脊梁骨」早已彎曲,無法挺直上半身。
而髖部骨折造成的後果最嚴重,老年人平衡感和協調性差,跌倒時經常髖部著地。髖部的骨折多為股骨頸骨折,骨折類型多為粉碎性骨折,愈合較慢或不愈合,且容易發生再骨折。加上發生的人多為老年人,有著高死亡率、骨壞死率及不愈合率高、致畸率致殘率高、康復緩慢的特點,因此骨質疏松症一旦發生髖部骨折,很可能跛行或是再也站不起來了,所以髖關節骨折有著「人生最後一跌、最後一站骨折」的惡名。
檢測骨密度和自我評估骨質疏松症的方法
臨床測定骨密度的方法以雙能X線吸收法(DXA)為準,當T值≤-2.5即說明存在骨質疏松。骨密度測定結果可以用於判斷骨質疏松嚴重程度,也可用於抗骨質疏松療效的監測。而一次骨密度測定的輻射劑量小於火車站、機場安檢的輻射劑量,所以可以放心接受檢查。
…
通過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所發部的骨質疏松一分鐘自測試題,可以快速了解自己是否有骨質疏松症的風險,簡單且快速,只需要在等電梯、等公車車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根據題目勾選,只要有1項為「是」即說明存在骨質疏松症的風險,建議進行骨密度及其他相幹的檢查。
以下是該量表的問題列表:
1.父母曾被診斷為骨質疏松或曾輕微受傷後骨折?
2.父母中至少有一人存在駝背?
3.您的年齡超過40歲?
4.成年後曾因跌倒而致骨折?
5.成長後經常跌倒(去年超過1次),或因身體虛弱擔心跌倒?
6.您40歲以後身高是否減少超過3cm以上?
7.是否體重過輕(BMI值小於19)?
8.是否曾服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超過3個月(如可的松、強的松等)?
9.是否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
10.是否患有甲亢或甲旁亢?
11.【女性】您是否在45歲或更早停經?
12.【女性】除了懷孕更年期或子宮已切除,您是否曾停經超過12個月?
13.【女性】您是否在50歲前切除卵巢又沒有啟用激素替代治療?
14.【男性】是否曾經陽痿或失去性欲?
15.您是否每天飲用超過兩小杯份量的酒?
16.是否有長期吸煙的習慣?
17.每天運動量少於30分鐘?(包含做家務、走路跑步、上下樓)
18.您是否避免食用乳制品又沒有服用鈣片?
19.您每天從事戶外活動時間是否少於10分鐘且沒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提高生活質量,積極治療骨質疏松性骨折
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上手術方式的進步及內植入材料的輔助,人們對疾病的態度也轉變了,對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治療也越來越積極。目前認為如骨折影響生活,條件許可,對骨質疏松性骨折均應盡早手術治療,術後早期部分或完全負重活動,這樣能夠避免長期臥床,並可以及早進行康復訓練,降低死亡率,減少並發症及殘廢率!手術方法主要有微創的局麻下骨折椎體骨水泥成形術,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動,髖關節骨折可以採用閉合或開放復位內固定和人工關節置換術,多可早期下床。應根據患者具體年齡和骨折情況選擇。身體條件或其他因素不允許手術的,保守治療臥床期間要加強營養,但千萬不能總躺著不動,應加強護理並積極進行呼吸訓練和肢體運動,預防肺炎、下肢靜脈血栓、褥瘡、心腦血管意外等可能危及生命的並發症。前文所述李阿姨的股骨頸骨折位於血供差的頭下且有移位,經和醫生商議,最後進行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手術很順利,術後第2天已經能夠下地進行站立和輔助行走,術後5天就出院了。
不可不知道的「鈣」念
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補充鈣質是至關重要的。鈣質是組成骨骼的成分,當血液中鈣濃度不足時,身體就會以溶解骨骼的方式釋放鈣質到血液中,結果就是加速骨質疏松症的發展。
…
鈣質可以從食物中獲取或是服用鈣片補充。讓我們立下一個小目標,每日攝入800mg,老人和絕經後婦女建議1000mg。目前的膳食營養調查顯示我國人群攝入鈣劑不足,平日可多吃蝦米、小魚幹、豆幹或喝鮮乳補充鈣質。舉個「栗子」,如果早餐喝100g優酪乳含鈣118mg,午餐或晚餐吃100g豆腐幹含鈣308mg,再加上半斤左右的綠色蔬菜約含鈣400mg就足夠了。膳食攝取鈣質不足的部分,可以透過鈣片補充。然而鈣劑種類繁多,服用的量也有所不同。在咨詢醫生後定期的服用,選擇容易吸收的種類,吸收才能適當的填補不足的部分,才能達到強身健骨的效果。
多曬太陽獲得陽光維生素
人體90%的維生素D來自於陽光照射皮膚,所以被稱作「陽光維生素」。經過皮膚轉化後的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質在腸道的吸收,也就是說維生素D與鈣質的吸收是一環扣一環,相輔相成的。推薦量為400~800IU/d,治療骨質疏松時劑量應為800~1000IU/d,建議每天到戶外曬太陽15~30分鐘就能生成適量的維生素儲備。只要走到陽光底下就能獲得免費的維生素D還能促進骨骼健康,不花錢又多多益善,你還在等什麼!走起!
…
要活就要動,緩和且堅持;
創造好環境,防滑防跌倒
運動簡單實用,還能同時預防多種疾病。老年人適合緩和的運動,例如打太極拳、健走等,能夠增加肌耐力,改善平衡、協調能力,還能增加骨密度,維持骨結構,降低跌倒與脆性骨折的風險,可謂一舉數得。經常保持靜止的狀態而不活動造成運動能力下降,骨量丟失,骨密度下降加速,也減少曬太陽獲得維生素D的機會,對人體骨骼系統有多方面的影響。
…
至於環境方面,為了避免跌倒要清除地面上雜物,保持浴室地面乾燥,在樓梯旁安裝扶手。行走時可以拄拐杖,上下公車、階梯時一定要踩穩腳步。若患有白內障、老花眼等影響視力的眼科疾病要積極治療,否則看不清楚路面狀況釀成意外。
補鈣固然很重要,
然而單純補鈣並不能取代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
當確診為骨質疏松患者、曾經發生過骨質疏松性骨折、或骨折發生風險較高的患者應該使用抗骨質疏松藥物,單純補鈣並不能治療骨質疏松症。在充分補鈣的前提下,加用有效的抗骨質疏松症藥物,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質量,降低骨折發生的風險。常用的抗骨質疏松藥有雙膦酸鹽、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甲狀旁腺激素類似物。值得注意的是,雙膦酸鹽可以抑制骨吸收,但並不是吃越久就越好。為了避免罕見的不良反應,服用雙膦酸鹽滿3~5年就應考慮「藥物假期」,評估骨折風險決定是否繼續或更改治療方案。抗骨質疏松藥物並不是有吃進去就算數,一定要堅持規律使用,並在您的醫生指導下,檢測藥物的有效性,否則需要及時更換藥物。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
作者:陳維新 林紅
審校:董健
「閃到腰了」,你應該知道的都在這裡!
青年人腰背痛愈演愈烈?當心強直性脊柱炎
腰背疼痛老不好?要當心多發性骨髓瘤骨病!
姿勢要「帥」,更要對——頸腰椎疾病,預防是關鍵
手術室「GPS」:使脊柱手術更安全更精準
……
部分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不是光吃鈣片就夠了!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你有「鈣」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