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抗擊新型肺炎)專訪中醫專家劉力紅:戰「疫」——如何飲食才恰當?
中新網南寧1月28日電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大眾普遍共識是提高自身免疫力,適當增加營養是重要一環。但是如何飲食才是恰當的?著名中醫、原廣西中醫學院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北京同有三和中醫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劉力紅28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建議:罹患新型肺炎的患者及疑似患者、乃至身處疫區有身體不適食欲下降的人群宜「禁生冷、黏滑、五辛、酒酪、臭惡等物」,飲食不但總量上要相對減少,即所謂「損谷」,而且一定要攝入易於消化的東西。
劉力紅善用中醫傳統經典方劑治療疑難病症,其專著《思考中醫》、《開啟中醫之門》在中醫學界享有盛譽。
「最近看到有西醫同仁在媒體上發表飲食建議,一是建議多喝雞湯,一是建議多吃雞蛋(每日四個),從主觀願望來看,無疑是為了加強營養,增強機體的抵抗力,若在平時,這應該是可取的。但在病時,尤其面對此次的新型肺炎,就要另當別論了。」劉力紅說。
劉力紅分析指出,飲食於身體而言,並非能夠直接營養機體,它必須經過消化吸收,才能轉化成身體的所需。所以,在飲食與營養之間,決定其效價的關鍵是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在中醫來看就是脾胃的運化功能。「所以,飲食的攝入一定要根據脾胃的運化狀態,運化狀態好,攝入的東西多能轉化成身體的所需,若運化狀態不好,這個消化吸收就會大打折扣。」
飲食的一個必須遵守的原則,就是攝入的食物一定不能超過脾胃的運化能力,如果超過了這個能力,脾胃超負荷運行,不但食入的東西得不到正常吸收轉化,從而無從營養機體,脾胃亦會因為超載而受到損傷。
《內經》有「食飲有節」的戒示,民間更有「未飽先放筷」之說。「食飲有節,不但是平時必須遵守的原則,更是病時要遵循的原則。」劉力紅說。
《傷寒論》是醫聖張仲景的重要著述,通常流行的397條版本的煞尾之條這樣說道:「病人脈已解,而日暮微煩,以病新差,人強與谷,脾胃氣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煩,損谷則愈。」
劉力紅說,損谷,就是減少食量,因為此時的脾胃氣尚弱,達不到正常的消化能力,因而必須減少攝入。「病新差」,也就是病剛剛好,病好了尚且要注意飲食,要損谷,更何況病時呢?
從此次流行的新型肺炎來看,普遍有食欲差,飲食減少,甚至惡心、嘔吐,而從中醫的觀察,典型病例大都舌苔厚膩,這其實已經反映出脾胃嚴重受困,運化能力嚴重下降。對此,劉力紅建議:此時的飲食唯有量脾胃之力而行,不但總量上要相對減少,即所謂「損谷」,而且一定要攝入易於消化的東西。
「我們非常希望身處武漢的人們,以及有可能接觸過傳染源的人們,不必恐慌,除了正常的必要的防護外,更重要的是要呵護好正氣。」
如何呵護好正氣?劉力紅給出四條建議:
穿好衣服,防寒保暖,是極其重要的防護。按照《素問·咳論》的觀點「此皆聚於胃,而關於肺。」造成肺系的問題,往往都是內外合邪,外者多半有受風受寒的誘因,為什麼新型肺炎發於冬季?這便與受寒有關。
飲食有節,盡量不吃生冷的東西,油膩的東西,尤其不宜過飽!飲水方面,單次的飲量不宜多,按照《傷寒論》的原則,應該「少少與飲之」,就是每次隻喝一點點,這樣既保持了口腔咽喉的濕潤,又防患了過飲傷胃。
保證良好充足的睡眠,這一點尤其重要。
此外,保持心情舒暢,不要生氣,這更是上等的防護。(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專訪中醫專家劉力紅:戰「疫」——如何飲食才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