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真的有這麼可怕嗎,了解這些你就可以放心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一提到腸息肉很多人會聯想到可怕的腸癌,一旦人生跟腸癌搭上關係,那等於給自己判了死刑,每日惶惶度日。其實腸息肉≠腸癌,這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腸息肉更準確的說應該叫結腸息肉和直腸息肉,因為人類的小腸幾乎不生息肉,大腸是產生和儲存糞便的場所,所以糞便中的有害物質更容易使大腸受損。結直腸息肉其實是一類疾病的統稱,它是一個從腸道黏膜表面突出來的隆起的贅生物。它底下分好多種類型,最常見的屬腺瘤性息肉和炎性增生性息肉。那這兩種有什麼區別呢?

腺瘤性息肉:跟很多疾病一樣,結直腸息肉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其實仍是不清楚的,人類對疾病的認識還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有很多研究證明了腺瘤性息肉與結直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基本一致,也就是說,發現了腺瘤性息肉,如果不加以干預,如生活習慣的調整,飲食調整,以及對息肉的摘除,若干年後這個息肉很有可能轉變為無法可逆的癌症。但是這個年限無法估計,每個個體都有不同的基因和細胞,現在得出的大致結論是個數越多,息肉大小越大,則要越早處理,相對的,假如個數很少,或者大小小於1cm甚至小於0.5cm,則如果不當場摘除,1-3年後也是可以再處理的。當然,沒人想在身體裡放這麼個定時炸彈,所以要是發現,當機立斷即可。

息肉摘除之後是否已經已除後患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息肉的產生除了生活習慣,和個體基因遺傳因素也是息息相幹的,所以只要個體還在,息肉的易發因素仍在,所以切不可覺得萬事大吉。息肉在結腸內鏡下摘除後,在3-6個月內重新進行次結腸鏡檢查,來隨訪是否有新息肉的增生,另外也是檢查是否在上次內鏡中有遺漏的息肉。隨訪後如果發現腸道內無異常,那可在3-5年後再行結腸鏡檢查,3年之後又3年,腸鏡檢查需要常伴左右。

炎性息肉:還有一種很常見的是炎性息肉,這種息肉是由於慢性炎症刺激,導致腸黏膜上皮的腫起。但是這類息肉是沒有癌變傾向的,隨著炎症的控制,息肉可慢慢自行清除,無需額外處理。

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的發病率為10%左右,這種息肉一般直徑都小於5mm,並且可以保持大小不變,更不會癌變,所以可以不加以處理。但是由於他們在外表上與腺瘤性息肉不能區分,所以一旦發現常常也是將其切除,如果最後的活檢報告提示為增生性息肉,那就可不用像腺瘤性息肉那樣3年之後又3年了。

結直腸息肉發病隱匿,大多數息肉並無任何自覺症狀,幾乎都是在結腸鏡檢查下無意發現的。所以對於無症狀人群進行結腸鏡的普查是發現結直腸息肉最重要的方法。對於45歲以上的人群,不管是否有無任何症狀,都是建議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暢然後半生。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腸息肉真的有這麼可怕嗎,了解這些你就可以放心了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