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心內大偵探》如期而至!
病例呈現
20歲男性,因咽痛、發熱、乏力5周、呼吸困難3周入院。
患者5周前因咽痛、發熱、多發肌肉疼痛就診,考慮為鏈球菌咽炎,予口服青黴素治療後咽痛有所緩解,但發熱仍持續。
3周前患者因咽痛、發熱再次加重,並有持續性肌肉疼痛再次就診,咽拭子培養提示β溶血鏈球菌陽性,但血培養陰性,遂改為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療。
16天前,患者開始出現氣短、左側胸痛等症狀,胸痛隨呼吸運動加重,並向左側肩部及背部放射。同時發熱、肌肉疼痛仍在繼續。遂住院進一步治療,入院後仍有發熱、體溫39.4℃、伴心動過速,檢查血常規提示白細胞23.8*109/L、C反應蛋白295 mg/L、血沉96
mm/h。
病原體篩查EB病毒抗體陽性,心電圖、頸部CT未見明顯異常,予萬古黴素、頭孢曲松、阿奇黴素抗感染、嗎啡陣痛等治療。
13天前,患者經治療後胸痛有所緩解,但仍存在呼吸困難,進一步行胸部增強CT提示右側肺門及縱膈淋巴結腫大,雙側少量胸腔積液,雙側基底段肺不張,無肺栓塞征象。
11天前,患者開始出現腹痛,即行腹盆部CT未見腹盆部明顯異常,但顯示雙側胸腔積液較前增加,並出現心包積液。進一步行經食管心臟彩超檢查,提示少量心包積液、未見瓣膜贅生物、左室射血分數65%。遂加用吲哚美辛和秋水仙堿抗炎治療。
5天前,患者病情持續加重,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同時出現肩關節、肘關節腫脹、僵硬、疼痛,顏面部、頸部、上肢紅色皮疹。復查心臟彩超提示:前心包大量積液、後心包中量積液,因此轉入麻省總醫院心臟監護室進一步治療。
患者既往體健,目前是大學生,過去四年沒有外地居住史,無吸煙史,偶有大麻吸食史及飲酒史,沒有過敏史。
入室後查體提示:體溫37.7℃、脈搏102次/分、血壓162/83 mmHg、呼吸頻率30次/分、血氧保護度94%(鼻導管吸氧2 L/min)、頸靜脈壓力14 mmHg、Kussmaul征陽性(吸氣時頸靜脈擴張)。雙下肺叩診濁音、心音低鈍、雙膝以下及雙側肩關節、肘關節水腫、雙側前臂可見一過性淡紅色皮疹。
…
圖1 前臂淡紅色一過性斑丘疹,入院查體時發現,1小時後即消失
初步的實驗室檢查提示,血常規:白細胞29.2*109/L、中性粒細胞84.4%、血紅蛋白90 g/L、血小板626*109/L、血清鐵9 ug/dL(參考值45-160)、鐵蛋白2458 ug/L(參考值30-300)、CRP 344 mg/L、血沉77 mm/h。腎功能、電解質、肌酶、心肌損傷標誌物均無異常、堿性磷酸酶139
U/L(參考值45-115)。其餘肝酶未見異常,白蛋白26 g/L、抗核抗體、抗dsDNA抗體陰性、類風濕因子陰性。
胸片檢查提示心影增大、呈燒瓶心、肺紋理增粗、肋膈角變鈍、左側下肺部陰影顯著。
…
圖2 胸片提示燒瓶心,肋膈角變鈍,左下肺透過度減低
心電圖提示心率87次/分,aVR導聯PR段抬高,I,II導聯輕度的PR段壓低,胸導聯存在T波倒置、QRS波電壓隨呼吸節律有輕度改變。未見缺血性ST段改變、PR間期延長、QRS波低電壓、電交替等改變。PR段的改變和T波倒置提示心包炎已持續數周之久。
…
圖3 心電圖:aVR導聯PR段抬高,I,II導聯PR段輕度壓低,胸導聯存在T波低平倒置
心臟彩超提示心臟舒縮功能正常,心房、心室大小正常,三尖瓣存在輕度返流,其餘瓣膜功能未見異常。
可見中量心包積液,最深處3.6 cm,其中可見纖維樣條索、未見心包增厚、下腔靜脈寬度2.3 cm,未見吸氣塌陷,二尖瓣、三尖瓣流速隨呼吸變化較大,提示心包腔內壓力升高,右房塌陷和舒張晚期右室塌陷均已出現,提示心包壓力升高已影響血流動力學。
…
圖4 心臟彩超可見右房塌陷,提示心包壓力較高。
因此,患者立即進行了心包穿刺術,並留取心包積液進行檢查,提示為無菌性滲出液。
總結一下病例特點,青年男性、亞急性起病、5周前出現發熱、咽痛,有前驅呼吸道感染病史,3周前出現肌肉疼痛、關節痛、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常規抗生素和抗炎治療後發熱持續不緩解。
入院查體提示心影大、右房壓升高、上肢關節腫脹、皮疹、下肢水腫,實驗室檢查提示白細胞總數升高明顯,影像學檢查提示胸腔積液、心包積液,心包壓力顯著升高,心包積液進展迅速。
患者的關鍵症狀、體征及實驗室異常如下:
-
心包炎、心包積液(頸靜脈壓升高,Kussmaul征陽性),積液性質為無菌性滲出液;
-
胸腔積液,左側大於右側;
-
發熱(CRP、血沉升高明顯);
-
一過性皮疹;
-
關節腫脹、關節痛,累積肩關節、肘關節;
-
腹痛;
-
近期有咽炎病史;
-
貧血、低蛋白血症;
-
白細胞升高明顯,以中性粒細胞為主;
-
血小板增多;
-
血清鐵蛋白升高;
-
堿性磷酸酶輕度升高。
一個既往體健,亞急性起病的多漿膜炎、多關節痛、發熱、白細胞增多、炎症指標升高的年輕患者,應該如何考慮辨別診斷?
感 染
患者發熱、中性粒細胞、炎症指標升高均應考慮感染可能,但血培養、心包積液並未見到陽性結果,先後使用青黴素、左氧氟沙星、萬古黴素、阿奇黴素後發熱未見緩解,且病情進展相對緩慢,這些均不支持嚴重的感染。
結締組織病
患者有發熱、關節痛、一過性皮疹、炎症指標升高、多漿膜炎等表現,應考慮結締組織疾病。結締組織病出現發熱的主要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血管炎和多發性肌炎/皮肌炎幾大類。
但是患者免疫指標正常,症狀體征也未能達到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標準,也沒有血管炎相幹的症狀,肌酶陰性也並不支持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的診斷。因此也不能確定結締組織病的診斷。
風濕熱
患者有前驅感染病史,咽拭子示鏈球菌陽性,應考慮風濕熱可能性。但患者心臟彩超提示病變僅局限於心包,未見到任何瓣膜累及,並不符合風濕性瓣膜病的表現。此外,患者也未出現腎功能異常的表現,因此也不支持風濕熱。
腫瘤性疾病
患者青年男性,病程5周,同時伴有炎症指標的升高,胸腹盆臟器未見明顯占位,無明顯淋巴結增大,並不支持腫瘤的診斷。
成人Still病
成人Still病的定義包括幾大特點:高熱、一過性斑丘疹、關節痛、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為主),此外,大部分患者還伴有咽痛、淋巴結腫大、貧血、肝功能異常、鐵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可伴有胸膜炎(18%)、心包炎(4%)。但是,該疾病是一項排除性診斷,必須先除外其他疾病。
目前Yamaguchi標準是成人Still病比較受到認可的的診斷標準,包括以下方面:
▎主要標準
-
體溫>39℃超過1周(√)
-
關節痛和/或關節炎超過2周(√)
-
無痛性、一過性皮疹(√)
-
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80%(√)
▎次要標準
-
咽痛(√)
-
淋巴結或肝脾腫大(×)
-
肝功能異常(√)
-
抗核抗體、類風濕因子陰性(√)
▎排除
-
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敗血症和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
惡性腫瘤;
-
其他風濕病(尤其是多發性動脈瘤,有關節外征象的風濕性血管炎)。
以上診斷指標中符合5項或以上(其中主要指標需2項或以上)
患者符合4條主要標準和3條次要標準,且不支持其他疾病,故診斷成立。
什麼是成人Still病?
成人Still病是一種病因未明,以長期間歇熱、一過性多形性皮疹、關節炎或關節痛、咽痛為主要臨床表現,伴有白細胞總數及粒細胞增高、功能受損、淋巴結腫大、胸膜炎等多器官受累的臨床綜合征。以20-40歲發病率最高,約占70%。白介素-1的活躍是其主要致病因子。
因此,作用於白介素-1的生物制劑對於成人Still病有很好的療效。但是,該疾病的發病率較低,其治療效果僅通過極小樣本的研究證實。對於輕症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及非特異性抗炎藥物也有效果。對於中度及以上的患者,通常需要糖皮質聯合甲氨蝶呤或生物制劑進行治療。
患者的轉歸
患者在入院初期按風濕熱進行治療,予口服大劑量阿司匹林及青黴素治療,但患者症狀未改善。待實驗室檢查陸續回報後,考慮成人Still病,由於該患者心包積液較為嚴重,因此接受了糖皮質激素聯合白介素-1受體拮抗劑進行治療,患者症狀迅速緩解,其後激素定期減量治療並長期使用白介素-1受體拮抗劑。
對心內科醫師的啟示
-
心包積液是心內科的常見疾病,心包穿刺對於心包積液的病因診斷很有意義;
-
心包積液的病因診斷應著重注意其伴隨症狀;
-
感染、結締組織病、慢性心功能、腎功能不全是心包積液最常見的原因,成人Still病雖少見,但結合關鍵的臨床表現也應能夠識別;
-
成人Still病是一個排除性診斷,診斷前應嚴格排查其他原因。
參考文獻:
Daniel HUNT et al. Case 22-2015 — A 20-Year-Old Man with Sore Throat, Fever, Myalgias, and a Pericardial Effusion. N Engl J Med 2015; 373:263-271.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本文作者:武德崴
審稿作者:泰中
責任編輯:董小雯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這例胸痛患者,竟讓心內科醫生直呼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