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用來挽救病人的呼吸機在全球都成為「搶手貨」。有讀者詢問,看到電商平臺上有多款家用呼吸機出售,是否有必要在家中備上一臺,該怎麼選呢?
最近全球各國紛紛向中國採購呼吸機的新聞時見報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呼吸機這個本來很少被人們提起的醫療器械瞬間成為了熱議詞。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指出,重型、危重型病例當患者接受標準氧療後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無法緩解時,可考慮使用高流量鼻導管氧療或無創通氣。若短時間(1~2小時)內病情無改善甚至惡化,應當及時進行氣管插管和有創機械通氣。其中提到的「無創通氣」和「有創機械通氣」就是臨床上常用的無創呼吸機與有創呼吸機。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顧宇彤介紹,呼吸機是一種替代治療設備,臨床上用來有效代替、控制或改變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氣量,改善呼吸功能,減輕呼吸消耗,節約心臟儲備。如今在臨床中,特別是在手術、急救、呼吸系統疾病治療領域中,呼吸機的應用正越來越廣泛。
無創呼吸機和有創呼吸機的差別主要在於呼吸機與人的連接方式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創傷。
無創呼吸機是無需對身體造成創傷就可以使用的呼吸機。它主要通過口鼻面罩或鼻罩與人體連接進行通氣,對患者起到的是一個呼吸輔助作用。適合於能夠自主呼吸的、輕症的呼吸衰竭患者。
有創呼吸機是需要「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後使用的呼吸機,即由專業醫務人員給患者經口或鼻氣管插管或從頸部把氣管切開,插一根管進去,把呼吸機接到這根管上為病人提供通氣支持。它主要針對的是昏迷的、無自主呼吸或不能耐受無創呼吸機的患者。有創呼吸機的優點在於可以接高壓力、高流量、高濃度的氧氣,從而滿足重症患者需要,並可以吸痰保持氣道通暢,但也因為氣管切開術的創傷、對氧氣需求量大、重症患者需要全程監護等特點,所以通常隻適合在專業醫療機構中使用。
除了無創和有創呼吸機這種分類方法,根據呼吸機的適用場所,還可以將其分為醫用呼吸機和家用呼吸機這兩類。
顧主任介紹,在臨床中,醫用呼吸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等指標,通過肺動力學參數監測隨時調整支持壓力,氧氣供應量,並依靠伺服反饋控制系統,利用優化算法保持供氣與患者呼吸同步。這套龐雜系統對穩定性的要求也很高,無論是壓力驅動系統、患者回路、過濾器還是閥門,任何零部件發生故障,呼吸機都可能失靈,進而危及患者生命,所以需要在專業醫療機構中使用。
而家用呼吸機,基本都是無創呼吸機,使用條件相對簡單,可以視作醫用呼吸機的「簡化普及版」。
那麼,一般人有沒有必要購買家用呼吸機「備著」呢?顧主任指出,並不需要。一方面,呼吸機作為醫療器械,是需要適應證的,應該在專業醫師建議下選擇,普通人群沒有使用的必要。另一方面,家用呼吸機同樣需要設定各種功能參數,初次使用時必須在專業醫師或專業人員指導下根據個體情況調整好各項參數,就和助聽器一樣,需要個體化設定,所以不是簡單的從網上購買之後就能「無師自通」使用的。
盡管不是一種需要普及的醫療設備,但是臨床上確實有一些患者需要使用家用呼吸機。顧主任介紹,主要有以下三類人群。
第一類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這類人群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睡覺時「打呼嚕」,常合併肥胖,可出現呼吸暫停及缺氧。中、重度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大於等於15次/小時,或者雖然指數不高,但有白天出現嗜睡等症狀的人群,可以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選擇家用呼吸機。每晚在睡眠時使用,通過呼吸機施加的壓力,保持氣道通暢,從而持續不斷的提供氧氣,以此改善患者睡眠時缺氧的問題。 第二類是慢性呼吸衰竭的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心病等疾病患者在病情進展到終末期時,會出現呼吸衰竭、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瀦留,需要吸氧和呼吸支持。因此這類人群可以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選擇家用呼吸機,幫助患者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更多氧氣。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部分情況下還需要將家用呼吸機與制氧機配合使用。而單純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則不需要制氧機。 第三類是漸凍人,也就是運動神經元病等影響呼吸肌肉功能的患者。他們的呼吸系統其實沒有問題,但是由於呼吸肌肉力量衰竭,導致「沒有力氣」呼吸,隨著病情惡化會逐漸缺氧、二氧化碳瀦留,所以也需要根據病情的進展適時使用家用呼吸機。
在電商平臺查詢可發現,家用呼吸機的國內外品牌眾多,價格差異較大,具體該怎麼選呢,是否「越貴越好」? 顧主任指出,首先要注意呼吸機是單水平還是雙水平。單水平呼吸機通過提供一個生理性壓力支持上氣道,以保證睡眠時上氣道的開放,適合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這類患者如果病情明確,沒有其他嚴重的心、肺疾病,那麼單水平呼吸機就夠用了,沒有必要購買更貴一些的雙水平呼吸機。雙水平呼吸機又稱為「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呼吸機」,它通過提供高壓、低壓兩個不同氣道的壓力,壓力差產生通氣動力,當患者吸氣時提供較高的壓力以利於吸氣,當患者呼氣時則提供較低的壓力,適合於慢阻肺等慢性呼吸衰竭、運動神經元病等患者使用。 其次,選購雙水平呼吸機時,注意是S模式,還是ST模式。S模式屬自主呼吸模式,在患者有自主呼吸的時候,通過患者的自主吸氣來觸發呼吸機進行送氣;T模式是時間控制模式,即在患者沒有自主呼吸的能力時,通過一個時間性的強制模式來控制呼吸,是患者不能吸氣觸發呼吸機時的備用模式,如設置為5秒鐘之內機器自動送氣一次,不需要等患者自主呼吸來觸發送氣功能;ST模式是S和T模式的組合:即病人自主呼吸穩定時以S模式和病人呼吸同步,如果病人呼吸停止或不穩定,低於預設安全頻率時自動切換到T模式,若病人呼吸恢復穩定,自主頻率超過預設頻率時,則又從T模式切換回S模式。也就是說,如果患者病情不重,能夠自主呼吸、意識清醒,選擇S模式的雙水平呼吸機即可,相對經濟;如果患者症狀較重、年齡較大、自主呼吸差,建議選擇ST模式的雙水平呼吸機,以盡可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最後,選擇同步性更好的呼吸機。同步性即呼吸機與病人呼吸的協調性,主要由傳感器、動力裝置來實現,其中機器的觸發性能直接影響到機器同步效果。簡單的說就是呼吸機觸發時間越短越好。
以往在遇到醫生建議病人上呼吸機的情況下,病人家屬往往十分擔憂——這意味著病情十分嚴重了,甚至有的人覺得上了呼吸機就拿不下來了。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就有很多重症患者用上了呼吸機、氣管切開,這是由於病情已經進展到了危急的關頭,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而採取的急救措施。事實上隨著病情得到進一步控制,很多患者可以順利撤機,康復出院。證明只要通過積極治療緩解病情,呼吸機是可以「拿下來」的。 至於家用呼吸機,由於大多數需要使用的是COPD、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漸凍人等神經肌肉疾病患者,一般很難完全治愈,所以通常建議長期使用。除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需要在每天晚上使用,呼吸衰竭、運動神經元病等人群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調整使用的時間,如果能夠自主呼吸,則可根據需要間歇性使用。如果能夠控制好原發病情,家用呼吸機也是可以停用的,比如部分哮喘患者。另外,顧主任強調,呼吸機只是一種替代呼吸的方式,不能代替原發疾病的治療,一旦患上COPD等呼吸系統疾病,積極治療、控制病情是最重要的。
專家簡介 顧宇彤 復旦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肺功能室副主任,中華老年醫學會慢阻肺學組委員。歷任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特需綜合科主任兼呼吸科執行主任,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慢阻肺學組委員,肺功能學組委員兼秘書,上海醫學會呼吸分會慢阻肺學組副組長,上海基層呼吸疾病防治聯盟成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OTO慢性病綜合管理分會委員。擅長慢阻肺、哮喘、慢性咳嗽、肺血管病、肺部腫瘤、肺部感染等常見病診治,呼吸危重症搶救,肺功能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