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註 中 醫 館 產 業 新 媒 體
打開購物平臺,養生產品的銷量已經非常可觀,一位醫館同行說得很好,養生產品應該是醫館人的強項,卻都被別人做去了。「藥食同源」產品需求多,是中醫館產品化的重點方向。
■來源 | 新華財經
《經濟參考報》6月3日刊發題為《市場空間巨大 「藥食同源」助力中醫融入生活》的報導。
文章稱,近年來,「藥食同源」「食療」理念逐漸受市場關註,尤其是燕窩、黑芝麻丸等產品熱銷。然而,也有人在問: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燕窩,黑芝麻丸可以長期食用嗎,藥食同源的保健品能不能當飯吃……圍繞這些問題,《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和企業人士。
他們表示,「藥食同源」是中醫藥學特有的健康理論,歷經數千年實踐有效驗證歷久彌新,在融入百姓生活「治未病」方面優勢明顯,市場前景看好,但「藥食同源」產品的正確使用,離不開中醫辨證論治整體觀的指導。
他們建議,政府部門、權威機構等要加大「藥食同源」知識的傳播力度,指導消費者正確使用「藥食同源」產品,從而有效提升大眾健康水平,減少疾病發生以及隨之而來的醫療支出壓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01
據介紹,「藥食同源」思想源遠流長。《黃帝內經·太素》中即有「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的記載,許多食物可用作藥物,許多藥物也可用作食物。
《神農本草經》也明確記載上品藥、中品藥、下品藥各120種,其中120種上品藥「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
2002年,當時的衛生部曾公布86種藥食兩用的中藥材名單,2014年這一名單又新增了15種中藥材,總計101個藥食同源品種。
2020年1月6日,國家衛健委和國家藥監局聯合發布公告,將當歸、山柰、西紅花、草果、薑黃、蓽茇等6種物質納入《食藥物質目錄》,隨後不久黨參等9種物質又被列入食藥物資管理試點行列。
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憲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強調,中醫的藥食同源、治未病等理念,包含著非常廣闊的市場,其體量甚至比中藥都大。特別是這次疫情,將會給人們從觀念上帶來一個很大的轉變,那就是在生活中就要注意養生健康、增強免疫力,而不要等生病了再去打針吃藥。
「這給藥食同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吳憲說。但他同時也指出,應進一步提升百姓對中藥的信任,這需要加大中醫藥科普力度,以及像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全產業鏈」的幫助。
奇正藏藥董事長雷菊芳則認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國面臨巨大的慢性病、老年病等負擔,醫保支出壓力巨大。傳統中醫藥學裡的「藥食同源」等理念和經驗方法,如能有權威機構進行科普,變成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常識,將有助於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有效降低政府面臨的醫保支出壓力,節省下的支出可用到其他重病、大病等更需要的地方。
「當然,藥食同源產業化是第二位的,排第一位的應當是企業社會責任。藥食同源也不要全部產品化,而要有效融入百姓生活中去。」雷菊芳說。
相幹研究表明,2013年以來,全國保健品市場包括「藥食同源」產品產值已達3000億元以上,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長。
我國「藥食同源」食療經濟結構的調整,預計近年將集中表現出來。中國中醫藥保健生產企業間的合作生產、合併,在未來幾年內將逐步爆發,將與食品行業進行重新融合發展。
據了解,中國中藥旗下的一方、天江以及馮了性等企業,以及包括奇正藏藥、同仁堂、東阿阿膠、紫鑫藥業、江中集團等眾多中醫藥企業,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藥食同源產品。
02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醫經典理論和臨床中,任何一種食(藥)材都有它的偏性,‘四氣’‘五味’特性,即寒、熱、溫、涼四種藥性,以及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味道。‘藥食同源’的食(藥)材同樣偏性,只是偏性相對較小、較弱而已。」國醫世家傳承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朱良春益腎蠲痹法」傳承人、孟河醫派傳承人蔣恬說:「‘藥食同源’‘食療’離不開中醫的辨證論治和整體觀的指導。」
蔣恬表示,使用「藥食同源」產品時,要知道自己「當下」身體的狀況,哪裡出現了不屈衡,需要用哪種偏性的食材調節平衡。
「藥食同源的食材,如果用對了,同樣可以回陽救逆、起死回生;反之,即使這個食材再好,但不適合你的身體狀況,用了反而有害,用久了害處更大。」蔣恬說。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北中醫附屬三院針灸微創腫瘤科主任黃金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醫治病,就是用藥材的偏性來糾正身體的偏性。藥食同源的食材用對了,對身體是非常好的。
「但有的藥是補,有的是泄,不是所有人都適用。目前老百姓對於藥食同源一是不了解,二是沒有掌握好用量。」
「‘藥食同源’的運用在治未病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它的市場空間巨大。」蔣恬舉例稱,比如女性容易月經不調,如果怕冷,第一天痛的比較厲害,就說明血行不暢,經脈的溫通力弱,紅棗、紅糖、玫瑰花代茶飲,來月經前兩三天就開始用,經期就比較順暢。
03
「我們國家出臺的‘藥食同源’的相幹政策法規偏於保守,用量規定過於謹慎。」
雷菊芳表示,「以當歸為例,業內努力了很多年,雖然當歸進入藥食同源目錄了,但在使用過程中卻遇到了很大問題,按要求當歸只能作為調味,一次用量3克,這與現實是完全脫節的。
當歸作為煲湯料在廣東、臺灣等地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作為企業,只能標註一份30克供10次使用。難道一次用5克會有什麼副作用?但在現實中,一次用量大於5克的現象,比比皆是。
類似這樣的‘禁忌’,既不利於生活的方便性,也不利於產業的發展。」
雷菊芳建議,進一步擴大藥食同源目錄範圍,採用「負面清單」的管理辦法,將藥性較為劇烈或確有毒性的藥物列入負面清單。
04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區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不同的道地藥食同源的自然饋贈。
蔣恬認為,要想讓藥食同源廣泛應用於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就應該進一步將常用的、容易得到的、口感好的藥食同源品種納入目錄當中,並按地區細分,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藥食同源的使用方法。
「藥食同源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還應該加大科學研究,要有數據的支撐。同時還應該出臺詳細的使用手冊,比如這些食材有哪些功效,適合什麼人群使用,出現何種症狀時用,用量多少,都應該以現代人明白的方式、通俗的語言告訴大家。」黃金昶建議說。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新華財經」,作者/李保金,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END ·
編輯|半夏 視覺|花椒
-商務聯繫-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