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入門第二講 | 一開始學中醫,就要樹立「有」與「無」的觀念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醫入門第二講 | 一開始學中醫,就要樹立「有」與「無」的觀念 健康 第1張

中醫入門第二講 | 一開始學中醫,就要樹立「有」與「無」的觀念 健康 第2張

編者按:3月13日,《開講啦,中醫入門「零」到「九」》推出後,小編收到很多中醫愛好者的留言,大多與中醫的「有」與「無」相幹。此次,中醫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的表現可圈可點。第一講我們從抗疫之戰中專家組成員和馳援醫療隊從「無」到「有」、中醫對新冠肺炎認識的「無」和「有」、中醫治療效果的「無」和「有」,聊了聊中醫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態度。第二講,我們將聚焦中醫入門學習中需建立的「有」「無」觀念。從思想理論、學術體系、臨床實踐出發,探尋中醫在「有」和「無」之間遊弋的特點,明確入門方法。

中醫入門第二講 | 一開始學中醫,就要樹立「有」與「無」的觀念 健康 第3張

中醫入門第二講 | 一開始學中醫,就要樹立「有」與「無」的觀念 健康 第4張

主講人:陳廣源 教授

中醫學博士

深圳市寶安中醫藥發展基金會理事長

陳生在深圳三院治療一位危重患者。上了呼吸機,再加上中藥灌腸,病人一下就排出了1300毫升的大便,馬上發燒退了,呼吸順暢了,神志清醒了,血壓、心率也平穩了,而且開始有了食欲。從幾乎沒有「生」的希望中獲得了「生機」。

劉禹翔在雷神山醫院治療一個老年病人。患者十多天沒有大便,奄奄一息。用扶正健脾通便的辦法,大便一通,頭不暈了,想吃東西了,力氣也開始有了。

他們還特別強調「扶正」。就是培養病人的正氣,提高免疫力。用「益氣養陰健脾」的方法扶正,用營養餐、用飲食療法扶正;其實,用呼吸機、用輸氧等本就不應該是西醫獨有的手段,也是扶正。

病人有了正氣,才有「驅邪」的動力,才不至於「病好了,人沒了」。在中醫的影響下、在吸取抗非典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西醫在使用抗生素,特別是在使用激素上也慎重多了。

深圳的中醫專家們還特別強調,「要讓邪有出路」,也就是「窮寇莫迫」的思想。或「汗」、或「下」、或「調」,讓「邪去人安」。不要動不動就「決一死戰」,弄得病邪「狗急跳牆」。這是很多高明的醫生的辦法,這是中醫「治病全人」思想的運用。

他們還強調「五臟同調」、「臟腑同治」,並不只是肺病治肺。上面所說的通便就是「肺與大腸相表裡」理論的具體運用。他們在針灸療法上也體現了這種整體思想。

劉禹翔給病人紮針,常用太溪穴配肺腧穴,隨症靈活掌握。太溪是腎經的原穴,肺腧是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兩穴合用,所體現的是「肺腎同治」、以治腎為主的指導思想。

在針刺手法上,或「泄」或「補」、或「針」或「灸」、或「針」「灸」並用,用得非常靈活。

他們還把耳穴療法、香吸香薰療法、八段錦、太極拳等輔助療法都用了上去。他們還特別重視心理疏導,充分體現了中醫的特色。

暢銷書《思考中醫》的作者,著名中醫專家劉力紅教授以花甲之年,深入武漢抗疫一線,也把中醫「臟病腑除」和傷寒論中「合病」和「兩感」的理論用得出神入化,高人一籌。

廣東中醫醫療隊的鄒旭教授,在搶救一個大汗不止,幾近亡陽休克的患兒時,「在下肢上面紮了兩針」,顯出奇效,患兒轉危為安。顯然,「下肢」不在肺經上,而是腎、脾、肝的經脈。這是很高明的。

以上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中醫理論的「有」和「無」,以及這種理論在臨床實踐中的巧妙運用。

中醫作為一門傳承千年的醫療技術,有理論、有實踐、更有療效,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有」。

然而中醫並不是一門孤立的醫療技術,中醫重視的是整體性、橫向性、多維性、多質性、動態性的研究。

倘若人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一個大宇宙,那麼人本身的靈、心、身便是一個小宇宙。中醫所關註的遠遠不僅僅是人的肉體之身,關註的是人的靈、心、身的有機結合體。

而且,關心人這個「小宇宙」,和自然、社會「大宇宙」之間的相互關係。因此中醫從理論上便具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雙重性質,這也就決定了中醫理論和實踐,都會兼顧著「有」和「無」,甚至介於「有」和「無」之間,在「有」和「無」之間遊弋。能夠理解和掌控這種「有」和「無」的中醫,才是一個好中醫。

「有」「無」結合,才能學得靈活而實在

我們再舉幾個例子:

  • 五運六氣

五運六氣源於道家的《易經》。你說它「有」嗎?它包括了天文、歷法、氣象、物候、醫學等多學科的學術內容。因此一旦學習起來就會發現玄而又玄,很難掌握。

這可以說是「無」。你說它「無」嗎?王永炎院士本次就運用了五運六氣學說,在2019年6月份就預測到了疫情即將發生在2019年冬至前後到2020年春夏之際。

  • 經絡學說

經絡學說,很多人說經絡從解剖學和影像學均看不到,沒有研究的必要,是「無」。非也,其實經絡是客觀存在的。

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期間,周恩來總理專門為代表團安排了針刺麻醉的參觀,他們看到了中國醫生在病人身上紮上幾根銀針,病人就可以直接接受胸外科手術。

他們簡直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確實是真實的。如果經絡不存在,一個正在手術打開胸腔的病人怎麼會感到不疼痛呢?還會輕松地談話呢?

本人學習中醫就是針灸入手的,做赤腳醫生給農民治病,小到感冒發燒,大到多種急腹症和許多疑難病症,或者用針灸單獨治療,或者作為輔助治療,大多取得理想效果。

我在跟師學習中,親眼看到一位經絡敏感人,紮針以後就會沿著經絡的走向出現一條手指寬度的皮丘帶,恰好與宋代針灸銅人上標明的走向完全一致。

  • 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運用在臨床上的重要手段和思維方式。有傷寒論的六經辨證,有溫病學的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有治療雜病的臟腑辨證等等。

這些看似虛無縹緲,但又是從實踐總結中提煉出來的實實在在。這不能說它是「無」。但如果說它是「有」,掌握得不好,太死太呆板,也就變成了「無」,失去了內涵,同時也失去了中醫的特色。

在上世紀70年代末,我的一位老師告誡我學習中醫的八字要訣:前四個字是「靈活圓通」,側重於「無」,在「無」上面來學習中醫;後四個字是「腳踏實地」,側重於「有」,在「有」上面來學習中醫。二者結合起來,中醫才能學得靈活而又實在。看看大家如何領會。

中醫的內容和理論博大精深,展開來講時間不允許,我個人的能力也不允許。中醫發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並在傳統文化的土壤中成長前進,受著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的指導。

因此,無論是中醫思想理論、學術體系,還是臨床實踐,均具有很多哲學的特點。這也就是中醫似「有」卻「無」的原因所在。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深圳市寶安中醫藥發展基金會”,作者/陳廣源,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END ·

中醫入門第二講 | 一開始學中醫,就要樹立「有」與「無」的觀念 健康 第5張

編輯|白芷 視覺|花椒

-商務聯繫-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號)

中醫入門第二講 | 一開始學中醫,就要樹立「有」與「無」的觀念 健康 第6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