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我這有一個方法是治咳嗽用的,今天把它公開,希望可以讓更多的人分享受益。
這是我的朋友給我介紹的,我去年就試了,非常管用。今年我又咳嗽了,馬上就用這方法又一次性消除了咳嗽症狀。我非常感謝朋友對我的幫助,所以我把它拿出來請你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具體操作:將生薑用擦子擦碎,取汁一匙多點(放入小碗),再加一匙蜂蜜,將小碗放入一個大點的缽子里,放水時不要高過小碗(免得水溢進碗里),放在微波爐上蒸 5 分鐘,待蜂蜜化開,趁熱分三口喝下,要喝得慢點,千萬不要一口氣喝了,要讓這個辣勁多保留在嗓子上,待辣勁過了再喝第二口(辣得厲害,你忍著點,但比咳嗽起來影響到肺發熱要好多了)。
這對嗓子特別好,有消炎化痰的作用,待喝下一分鐘後就會感到咳嗽沒有啦。每天早上空腹喝二匙,下午 4~5 點再喝二匙。這樣大約喝兩天就會好的,一般的咳嗽只要一次就會見效。
如果嚴重的,或者不見效果的,需要就醫!
▌藥到痰出,喉嚨不再有痰
孩子在感冒的時候經常會流鼻涕、發燒,接著又咳嗽,喉嚨聽起來呼嚨呼嚨的有痰。有時雖然用藥物讓鼻涕不再流,也不發燒了,但有痰的症狀卻一直消除不去,這表明孩子的體內因感冒引起的上火還沒有完全退去。
有時家長忽略了這個問題,常常讓孩子喉嚨里的痰維持半年之久。我們可以去藥店購買桑樹皮 10 克,甘草、竹葉各 5 克,洗淨入鍋,加水適量煎服,能治療多痰症,尤其是清晨多痰。
茶陵縣秩堂鄉合戶村又叫「墨莊」,據傳說,這個名稱緣於岳飛的墨莊題字碑。墨莊題字碑為陳氏家族世代珍藏,至今還保存在陳氏宗祠中和堂里。碑上的提款、跋文及《茶陵州志》和其它相關方志介紹了碑來歷和立碑時間,但是,綜合這些資料,再結合《宋史》及其它資料來看,關於這個碑的來歷和立碑時間與上述傳說卻無法吻合,甚至互相抵牾。這就有了亟待厘清的問題了。筆者擬就其中的幾個問題略作說明,以期方家指教。
一、墨莊題字緣於江西新餘劉氏堂號
墨莊最初是江西新餘人劉式一支的宗祠堂號。
劉式是北宋初期以善理財政而著稱的大臣。《宋史·卷二百六十七》載:「劉式,袁州人……歷遷大理寺丞、讚善大夫、監通州豐利監及主三司都磨戡司……式深究簿領之弊,江、淮間舊有橫賦,補積至多,式奏免之,人以為便。然多所條奏,檢校過峻,為下吏所訟,免官……」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繼位,鹽鐵使李維清乘機指使劉式的下屬誣告其對朝廷無禮,劉式被免職,不久,鬱恨致死,年僅49歲。
劉式的妻子陳氏出身於士人之家,一貫「清白自奉」,博得鄉里一致好評。據朱熹《墨莊記》載:劉式「既歿,而家無餘資,獨有圖書數千卷,夫人陳氏指以語諸子曰:‘此汝父所謂墨莊也。’」《宋史》對此做了較為詳細的記載:劉式死後,有人勸陳氏變賣劉式的藏書和部分家產,以廣置田產,貽富子孫,她婉言謝絕:「吾夫生平廉介,念念藏書為‘墨莊’,以昭示子孫,何以田為也?」她遵照丈夫的遺願,把藏書作為傳家寶保存了下來,並以夫君藏書「以昭示子孫」的美好心願,教育和激勵兒孫們認真讀書。
此後,劉式的兒子們遵從母訓,刻苦攻讀,最後都學有所成,成了一方名人。到北宋慶歷年間,朝廷為劉式平反昭雪並加封了工部尚書。陳氏由於教子有方,被朝廷封為「墨莊夫人」,此事一時在民間和士大夫之間傳為美談。為了紀念這兩位先祖,激勵後世子孫以詩書為傳家之寶,劉式的後裔就把「墨莊」作為自己宗祠的堂號,對外號稱「墨莊堂」劉氏。
二、合戶的墨莊題字碑(見圖1)
合戶的墨莊題字碑為一青石質地的石碑,正中陰刻行書「墨莊」二字,字高40公分左右,筆畫中多處帶幹筆痕跡,兩邊的陰刻行書題款分別是「紹興丙辰良月」(左邊)、「征西將軍岳飛書」(右邊)。右邊題款後附有兩枚圖章,一枚是楷書「臣岳飛印」,一枚是篆書「保晉」。題字後還有文華殿吏部尚書朱軾寫的跋,跋文有破損,文字是:
「粵北宋有劉幾顏,其書至,寫有‘墨莊’二字( )後 忠穆王討楊幺,道經茶陵茶鄉陳姓處,聞書聲瑯(),心儀久之。至新( ),駙馬劉景暉餉帥三日。蓋景暉與幾( )支也,忠穆王親書‘墨莊’二字遺題。陳、劉二姓子孫勒諸家廟坊額,流傳世代,懸之室( ),斂魔且人爭寶重。 武穆之勤王忠也,餉帥者儀也,以詩書世其業者又忠義所感發也。陳劉二姓也,守墨印刷遍行忠與義之()可磨滅也。如斯人。 文華殿吏部尚書朱軾( )」
碑上的題款和跋文介紹了題字碑的來歷和題碑時間。有趣的是,與合戶相隔不遠的江西省永新縣龍田劉氏家族也有一塊「墨莊」題字碑(見圖2)。據劉氏家族介紹,紹興六年(1136年)十月,岳飛任征西將軍率部西征時路過江西永新龍田,吉州別駕劉欽之子、駙馬劉景暉餉軍。為了感謝劉景暉餉軍的熱情,於是題寫「墨莊」二字相贈。碑體中央陰刻行書「墨莊」二字,字身高45公分。上款為「紹興丙辰良月」,下款是「征西將軍岳飛書」。這與合戶墨莊題字碑的形制及跋文的敘述是一致的。
從合戶的墨莊題字碑後面的跋文來看,龍田墨莊題字碑後面也應該有跋文,但是,圖片上看不到跋文的痕跡。這或許是拓印時沒有注意的原因吧。
關於墨莊題字碑的來歷和題碑時間,《茶陵州志》及茶陵縣的其它方志對此均有文字記載,秩堂鄉,尤其是合戶陳氏家族又以民間傳說的方式予以了記載。仔細比較一下,我們就會發現三者之間在敘述上略有不同:
1、《茶陵州志》的記載 紹興二年(1132年),也就是壬子年正月,岳飛奉命由江西入湖南追剿曹成。岳飛進入湖南,首先到達了今茶陵縣秩堂鄉境內的麥灶(一說麥莊),也就是現在的合戶村。當時已是夜晚,野外漆黑一團,嶽家軍無法繼續前進,只好就地安營紮寨,準備第二天再啟程。恰好,在巡營時,岳飛遇到了一個當地晚歸的私塾先生。私塾先生被請進岳飛的營帳,交談之中,私塾先生知道眼前這位將軍就是大名鼎鼎的岳飛,頓生仰慕之情,主動要求給嶽家軍帶路。嶽家軍在這位私塾先生帶引下,連夜急行軍,經今秩堂、高隴、火田南下至茶陵城。岳飛知道眼前這個私塾先生出生在書香世家,十分敬佩。為了感謝私塾先生的盛情,於是,在燈下提筆書寫「墨莊」二字相贈。
2、民間傳說 這有兩種不同的版本。第一種版本是這樣的:紹興六年(1136年,也就是丙辰年),岳飛追剿曹成,途徑麥灶(一說麥莊),在這里宿營。當天晚上,岳飛走村串戶了解風土人情。夜深人靜,當他來到私塾時,只見學童們還在燈下夜讀,私塾里書聲瑯瑯,墨香撲鼻,不禁十分高興。私塾先生發現岳飛之後,請岳飛到家里做客。私塾先生滿腹詩書,岳飛是文武全才,主客雙方談得十分盡興。這情景讓岳飛深感此地讀書人多,文風濃厚。有感於此,岳飛在私塾先生的懇請下,揮筆寫下了「墨莊」二字,以作紀念。第二種版本與此迥然不同,我在《岳飛和茶陵》一文中做了記錄,這里暫不重復。
三、墨莊題字碑中的幾個問題
1、墨莊堂號與墨莊題字碑 在談論這個話題時,我們不能不注意朱熹的《墨莊記》。據《墨莊記》介紹,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秋天,劉式的六世孫劉清之(字子澄)懇請朱熹為其作《墨莊記》。《墨莊記》中這樣一段話尤其值得注意:劉式夫人的事跡傳開之後,「海陵胡訥先生聞而賢之志其事,其後諸子及孫,比三世,皆以文章顯達為時聞人。中更變亂,書散不守。清之先君子獨稱念焉,節衣縮食,悉力營聚,至紹興壬申歲,而所謂數千卷者,始復其舊。故尚書郎徐公慶、兢吳公說皆為大書墨莊二字,以顯其藏書之扁。」
這一段資料告訴我們:墨莊堂號起源於劉式夫人,成名於劉式的子孫,即「諸子及孫,比三世,皆以文章顯達為時聞人。」而且,至少在紹興壬申年(即紹興22年,1152年),劉清之的父親在世時已得到了徐慶、吳說題寫的「墨莊」題字。
劉式逝世時享年49歲。慶歷年間(1041—1047年),朝廷為劉式平反,中間相隔44年至50年。假如此時劉式還健在,則已是一個93至99的老人了。以平均20歲生育一代人計,此時,劉式這個家族至少已是四世同堂了。一個四世同堂的家族,能否自立堂號?這應該是有可能的,因為這個家族到第四代時實在太有名了。即使劉式的子孫還默默無聞,劉式的夫人也早已為人稱道、大名鼎鼎了。一句話:就在劉式夫人辭世前後,劉家的「墨莊」應該就出名了。換一句話來說,墨莊堂很有可能就濫觴於這個時期,它早於岳飛的墨莊題字碑。
或許,墨莊堂號形成於乾道年間。因為這個時期,一方面,劉式的子孫早已名揚在外,另一方面,遭遇變故的劉式後裔—-劉式的第五世孫、劉清之的父親恢復了劉家的「墨莊」。你看,「故尚書郎徐公慶、兢吳公說皆為大書墨莊二字,以顯其藏書之扁」嗎。但是即使是墨莊堂號形成於這個時期,甚至於其後,劉式夫人恪守 「墨莊」的美談應該早已流傳於世,為人所稱道了。
這就是說,至少是「墨莊」一說應該早於墨莊題字碑。如此問題也來了:岳飛不了解劉氏墨莊之說嗎?是岳飛胸中缺少文墨,專以拾人牙慧糊弄人嗎?能寫出《滿江紅》、《小重山》這樣膾炙人口的詞作的岳飛為什麼偏偏要以「墨莊」二字題贈陳、劉二姓呢?這實在是一個不好理解的問題。
2、合戶墨莊題字碑和龍田墨莊題字碑 另有一個問題也不太好理解:合戶墨莊題字碑和龍田墨莊題字碑的形制、題款一樣,但細看碑文卻存在筆畫上的差異,這是為什麼呢?
我在1991年1月13日看過合戶墨莊題字碑,以後又多次看過這個題字碑,並且攝有它的照片。至於龍田墨莊題字碑,我只見過它的拓片。從圖片上來看,兩者的區別其實很小。一是幹筆筆畫上的區別。龍田墨莊題字碑明顯多於合戶墨莊題字碑。二是筆畫上的差別。龍田墨莊題字碑上「莊」字的爿字旁筆畫不清楚,幾乎可以說是模糊的,而合戶墨莊題字碑上,「莊」字的爿字旁筆畫清清楚楚,行書的韻味十分明顯。此其一。其二,細看「墨」的上半部分,筆畫也有細微的差異:龍田墨莊題字碑上的「黑」字,中間這一豎偏瘦,略顯長,筆畫規整但呆板,而且,明顯分為上下兩截,下面這一截稍偏右,與上面一截筆畫不相連,人工雕琢修整的痕跡十分明顯,與整個字的行書韻味不協調。合戶墨莊題字碑上的「黑」字,中間這一豎稍顯肥而短,筆勢自然,與整個字的行書構架十分協調。三是提款上的「嶽」字的區別。這個問題讓人難以理解:兩處提款中的「嶽」上大下小,一重一輕,「丘」這一部分稍偏右,其中,合戶墨莊題字碑上的「丘」偏得尤其明顯,看上去字形與整個提款不協調,似乎是出自兩個人之手,且此人的書法並不怎麼高明。除了拓印、雕刻的原因之外,出現上述差異,還有沒有其它原因呢?
3、墨莊題字碑的題款、跋文與題字 題款告訴我們,墨莊題字碑題於「紹興丙辰」,即1136年,也就是宋高宗紹興六年,當時,岳飛擔任或受封為「征西將軍」。跋文更進一步指出,這一年,岳飛奉命「討楊幺」,「道經茶陵茶鄉陳姓處」,「至新( )(應是今江西省永新縣的龍田)」,這才有機緣留下墨莊題字碑。在這個過程中,岳飛是否「道經茶陵茶鄉陳姓處,聞書聲瑯(),心儀久之。至新( ),駙馬劉景暉餉帥三日」,這是細節性問題,《茶陵州志》、《宋史》中的岳飛傳記未予記載,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對於岳飛討楊幺的時間及岳飛當時的官階官職應該有詳細、準確的記載。據上述方志和史籍記載,岳飛討楊幺的時間是紹興五年,即乙卯年。至於「征西將軍」的職務則不見於《茶陵州志》和《宋史》。題款中的圖章也值得一說:自秦漢之後,「臣」開始固定為臣下對君王自稱的人稱代詞。這里說的臣下,既包括有官爵的人,又包括平民百姓。在給陳、劉兩姓的墨莊題字碑上蓋上「臣岳飛印」的印章,這似乎是「違制」的。「保晉」是一枚什麼樣的印章?是閒章嗎?這是一個難以求解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我還找不到相關的支撐資料。解答上述問題只有一種答案:題款是後人加上的,而在追述事由的時候,發生了記憶上的「誤差」。跋文為後人追述其事、補寫其文的特點就更明顯了,它的「誤差」也是很明顯的。
4、岳飛進駐茶陵的時間及緣由 墨莊題字碑與岳飛進駐茶陵有關。那麼,岳飛於何時、因何事進駐茶陵呢?這在《茶陵州志》和《宋史》有明確的記載,現在引用《宋史》的有關記載來加以說明。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飛以泰州失守待罪。」
「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張俊請飛同討李成。時成將馬進犯洪州(即今江西南昌),連營西山。」
「(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賊曹成擁眾十萬,由江西歷湖湘,據道、賀二州。命飛權知潭州,兼權荊湖東路安撫都總管,付金字牌、黃旗招成。成聞飛將至,驚曰:‘嶽家軍來矣。’即分道而遁。飛奏曰:‘比年多命招安,故盜力強則肆暴,力屈則就安,茍不略加剿除,蜂起之眾未可遽殄。’許之。
飛入賀州境,得成諜者,縛之帳下。飛出帳調兵食,吏曰:‘糧盡矣,奈何?’飛陽曰:‘姑返茶陵。’……」
「(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授飛鎮寧、崇信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進封武昌郡開國侯;又除荊湖南北、襄陽路制置使,神武後軍都統制,命捕楊幺……」這年秋天,在決定勝負的水戰中,「幺投水,牛皋擒斬之。」
紹興元年,岳飛協助張俊在江西南昌進剿流寇馬進。紹興二年,奉命由江西進駐湖南,追剿流寇曹成。紹興五年,岳飛受命剿平楊幺起義軍。鐘相、楊幺起義,始於建炎四年,到紹興五年,終於被岳飛鎮壓下去了。
據《茶陵州志》及尹氏族譜記載,岳飛追剿曹成,途經火田。火田人尹彥德犒勞嶽家軍三天,岳飛以「一經堂」題詞相贈。到明代,尹彥德的後裔尹時夫遠赴臨海做縣令,茶陵大學士張治作《一經堂歌送尹時夫令臨海》相贈。詩中追述他的先祖尹彥德勞軍的往事時說:「昔聞忠武追曹成,提兵遠駐雲陽城。」早在成化八年(1472年),茶陵大學士李東陽回鄉祭祖,應尹彥德的後裔尹漢瓊之請為尹氏族譜作序,序中也提到了上述事情。這些都可以與上面引用的材料相應。
那麼,岳飛有沒有「征西將軍」這個官職呢?不妨摘引他在建炎四年到紹興五年間的官爵名稱來印證一下:
建炎三年,岳飛「授真刺史。」建炎四年,「遷鎮撫使兼知泰州。」紹興元年,「加神武右軍副都統」,「授親衛大夫、建州觀察使」,「升神武副軍都統制」。紹興二年,「權知潭州,兼權荊湖東路安撫都總管」。「授武安郡承宣使」,「授鎮南軍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紹興四年,「除兼荊南、鄂嶽州制置使」,「授黃復州、漢陽軍、德安府制置使」。紹興五年,「授飛鎮寧、崇信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進封武昌郡開國侯;又除荊湖南北、襄陽路制置使,神武後軍都統制」。
細看《宋史》中的岳飛傳記,我們找不到岳飛有「征西將軍」一職的記載。
上述材料告訴我們:岳飛於紹興二年奉命追剿曹成,而不是紹興六年(丙辰)因「討楊幺,道經茶陵」而進駐茶陵。墨莊題字碑題款、跋文記載的時間、緣由是錯誤的。
5、民間傳說與墨莊題字碑 關於這一內容,我在《岳飛和茶陵》一文中做了記錄,這里再略作引述。
紹興年間,今合戶村和田湖村的湖家坊一帶合稱為「麥灶」(一說麥莊)。此地上經合戶毛竹坳與江西永新石樓、溫唐比鄰,下經田湖更鼓寨與江西永新店屋(屬於「梅花」這個區域之內)相連,處於湘贛邊陲地帶。毛竹坳、更鼓寨至今仍然是兩地邊民往來的交通便道,我在1991年、1992年先後兩次由這兩條路步行到永新,記憶很深:毛竹坳路段山嶺崎嶇,道路隱蔽,更鼓寨路段山嶺重重,道路盤旋難行。
傳說,岳飛由毛竹坳進入今秩堂鄉合戶村。行軍途中,他的輜重部隊受到了梅花的一夥強盜的偷襲。岳飛便讓部隊駐紮在今秩堂鄉彭家祠一個叫 「鐵營盤」的小山上,以更鼓寨一帶為前沿陣地,進剿這一夥強盜。在這個過程中,岳飛留下了「更鼓寨」、「馬腳跡」、 「鐵營盤」三個活動遺跡及悼念友人彭可安的一首絕句。
關於墨莊題字碑,民間傳說有兩種版本,我在《岳飛和茶陵》一文中記錄的另一種版本是這樣來的:岳飛夜駐更鼓寨,每天晚上都能聽見山下書生們秉燭夜讀的瑯瑯書聲,深感兵荒馬亂時期士人秉燭苦讀的不易,此地讀書風氣之盛,於是,寫下了「墨莊」兩個字,以示對士人的勤奮和這種良好風氣的嘉許和鼓勵。至於,我在前面記錄的那個版本,則整體上與《茶陵州志》的記載是一樣的。又據傳說,岳飛題贈「墨莊」兩字,其中的「墨」字,一示在黑土地上立村莊,此地土地肥沃,二示此地讀書人多,飛筆拔墨者多。
這種傳說還有一個「尾子」得提一提,算是把民間傳說與《茶陵州志》的記載串聯成一個整體。這個「尾子」在《茶陵州志》的記載中是這樣的:岳飛在私塾先生的帶領下,連夜拔寨而起,天蒙蒙亮時,岳飛的部隊來到今高隴鎮光泉村,天亮時來到離此不遠的落更亭,天大亮時來到約10公里外的今火田鎮五門村杉里園吃早飯,於是,有當地人尹彥德勞軍三日的故事。在此過程中,岳飛留下了「光泉」、「一經堂」題字及落更亭這個地名。
這個「尾子」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謎:岳飛是匆匆路過嗎?如果不是匆匆路過,為什麼要請私塾先生連夜帶路起行呢?既然是匆匆路過,為什麼要訪鄉間小私塾、與私塾先生夜談呢?而且,還要在火田接受尹彥德的三天勞軍呢?
四、關於墨莊題字碑的討論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一個朋友送了一本名為《美麗茶陵我的家》的小書,封面上冠以「湖南省茶陵縣初中校本課程使用教材」字樣,這是由茶陵縣教育局編寫的教材。在該書第十三課《岳飛題字,千古流芳》中附有岳飛墨莊題字碑的照片(見圖3),從照片上看,它與前面提到的兩塊題字碑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從右到左橫排書寫,只有題款「岳飛書」三個字。我不知道照片的來源,但可以肯定這不是空穴來風的東西。我記得以前有人曾經告訴我說,在合戶有兩塊墨莊題字碑,其中有一塊是秘不示人的。這秘不示人的題字碑是否就是這一塊?姑且不談這個問題。如此一來,有一點也就可以肯定:在合戶、龍田兩地之間,墨莊題字碑就有三塊了。有意思的是至少是到過岳飛故里河南湯陰嶽廟的人會發現,在嶽廟也有墨莊題字碑(見圖4),其形制、筆畫與龍田的幾乎可以說是一模一樣,可以彼此重疊在一起。這是為什麼呢?或許可以解釋為是一處拓印作品吧?但問題也很明顯:這個題字碑中的「墨」字,它的上半部分中間那一豎為什麼沒有上下兩截的痕跡呢?兩塊題字碑,哪一幅是原作?哪一副是拓印作品?是前後兩個不同時間、地點的作品嗎?上面的題字為什麼這麼相像?上面的提款為什麼是相同的呢?
關於墨莊題字碑的來歷,在江蘇宜興市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宜興市周鐵中學網對此作了介紹。原文是這樣的:
「有一次,岳飛領著隊伍去前方打仗,路過一個村莊。這個村子的人都喜歡寫字,差不多人人都能寫一手好字。村里人知道岳飛是精忠報國、忠孝兩全的人,都很敬仰他,也知道岳飛的字寫得好,眼下碰巧岳飛從村邊路過,哪能錯過這個機會。就苦苦請求岳飛為村里題幾個字,作個紀念。
岳飛行軍打仗,匆匆忙忙,文房四寶什麼也沒帶,人家提出來了,也不好拿架子說不寫。可用什麼寫哩,岳飛正在為難,一眼瞧見路邊有一把破笤帚,只剩下一個骨朵了,就把這個笤帚骨朵拾起來,略一思忖,蘸了墨水在一條剛摘下的門簾上寫了兩個大字:墨莊。
這個村的老百姓得了元帥的字,高興得不行,他們把岳飛的題字刻成碑,立在村頭。現在這個碑在湯陰嶽廟保存著,因為是用笤帚骨朵寫的,筆劃很齊很硬,顯得特別蒼勁有力。」
說到這里,我們似乎可以說:墨莊題字碑是岳飛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留下的書法作品。
但是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圖1、圖2、圖4三塊碑上的題款相同。有人對題款中的岳飛官銜提出了質疑,認為「在落款的印章里面還有這樣一個稱謂‘征西將軍’。整個南北宋都絕無此種官職。當時軍事方面的軍事長官為節度使。怎麼會用上‘征西將軍’的大印呢?再說,在中國古代,一般是不會將自己的官職寫在作品里面的。」我在前面摘引《宋史》岳飛傳記中的文字也找不到「征西將軍」的字樣。最有意思的是岳飛的兩枚印章。圖2、圖4不見印章的痕跡,但三者的提款卻是相同的,尤其是「臣岳飛印」這枚印章實在有些令人費解。還有人對提款中的時間提出了質疑。據《傳記文學》(第368號1994年7月)上的一個作者說:「早在清代王昶作《金石萃編》……對於湯陰嶽廟‘岳飛墨莊題字’也提出懷疑:‘題字末行書:紹興丙辰良月,即紹興六年(一一三六)。時當國家憂難之秋而從容書此,恐亦未確。又是時忠武奉命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碑題征西將軍,系銜與史不合,姑存以備考。’」這種說法可以說是一語中的,切中要害。
圖1所附的跋文敘述了題字碑的由來。《茶陵州志》又雲岳飛因追剿曹成而道經茶陵,李東陽、張治又對這種說法予以肯定。那麼,岳飛是否有兩次因事途徑茶陵呢?在《宋史》的岳飛傳記中,對岳飛在紹興三年、六年的活動語焉不詳。撇開《宋史》,我們不妨來看看《岳飛年譜》(年譜來自「岳飛資料網」)對於岳飛平曹成、楊幺及其在紹興年間三年、六年的活動的記載(筆者有所刪節):
(紹興)二年壬子(公元 1132 年),三十歲。(正月)二十九日辛酉,詔岳飛權知潭州兼權荊湖東路安撫使、都總管。二月初八日庚午,招討賊曹成。十七日己卯,發洪州,三十日壬辰至茶陵。……四月初三日甲子,曹成入賀州。……閏四月初六日丙申,大破曹成於賀州境上。十六日丙午,又敗曹成於桂嶺縣,成拔寨遁走連州,彬州,邵州。五月,曹成以其眾降於福建江西荊湖宣撫副使韓世忠,嶺表悉平。十一日庚子,親衛大夫建州觀察使神武副軍都統制岳飛以破曹成功,遷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 ( 系年要錄》卷五十五)
三年癸醜(公元 1133 年),三十一歲。……三月初四日己未,詔岳飛平虔吉地區的農民起義軍。四月初七日壬辰,岳飛大軍次虔州。俘農民起義軍首領彭友於 hu 都(筆者註:應是雩都),又破 hu 都石固洞,虔吉地區的農民起義軍悉平。六月甲申朔,入虔城論囚。 (《 鄂王行實編年》卷二)二十六日己酉,神武副軍都統制岳飛自虔州班師。……
五年乙卯(公元 1135 年),三十三歲。(二月)十二日丙戌,神武後軍統制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岳飛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制置使,充神武後軍都統制,將所部鎮壓湖湘地區農民起義軍楊幺(太)。四月甲辰朔,自池州移軍潭州。……楊幺部將黃佐來降,飛表授武義大夫閣門宣讚舍人。黃佐襲周倫寨,敗之。……五月初五日戊寅,任士安擊楊幺部於永安寨,敗之。……六月初二日甲辰,黃佐招楊欽來降,表授欽武義大夫。十一日癸醜,「大破楊幺於洞庭湖。楊幺窮蹙舉鐘儀投於水,繼乃自仆,牛皋投水擒幺,斬首函送都督行府,餘酋相繼皆降。」(《鄂王行實編年》卷三)
六年丙辰(公元 1136 年),三十四歲。初五日癸酉,太行忠義社梁興(一作青)率眾來歸,飛申其狀於三省,詔飛接納。十八日丙戌,尚書右仆射張浚往荊襄視師,賜飛禦札,有「所翼二聖還歸,故疆恢復」之語。二月初二日庚子,兼本路營田使。初九日丁未入覲,次日引見。面奏襄陽唐鄧隨郢金房均州信陽軍舊隸京西南路,乞改正如舊制,帝納之。十三日辛亥,……命湖北京西招討使岳飛屯襄陽以窺中原……二十日戊午,內殿辭訖,賜金酒器遣還鄂州。三月初二日己巳,檢校少保鎮寧崇信軍節度使湖北京西南路招討使岳飛為湖北京西宣撫副使,徙鎮武勝定國,襄陽府置司。……十二日己卯,都督府令岳飛將帶精兵,疾速去襄陽。二十六日癸巳,母魏國太夫人姚氏卒於鄂州軍中。飛不俟報,解官而去,扶梓至廬山,奏乞終制,詔不允。四月初九日丙午,詔飛起復,遣使撫問。葬母姚氏於江州德化縣西南五十里廬山之株嶺山麓。二十九日丙寅,詔岳飛仍舊兼節制蘄黃州。五月,營第於九江,為守塚計。……二十八日,再賜禦札趣起復,不得已乃就軍。六月十八日甲寅,岳飛自九江進屯襄陽。……七月初二日戊辰,命岳飛移文偽境,於宣撫職位中增「河東」二字及「節制河北路」五字。飛申都督府辭免。八月,遣王貴,郝政,董先深入偽地,收復虢州盧氏縣。又遣偏將收復商州。十七日壬午,飛以孤軍無援,復還鄂州。……二十八日癸巳,以目疾申省乞致仕。十月,詔飛提兵東下。遣醫官皇甫知常及僧中印至軍療治目疾,並賜禦札勞問,且趣飛軍。十六日庚戌,飛奉詔,力疾啟行,仍以目疾乞解軍務。十一月初九日癸酉,岳飛奏依奉處分往江州屯駐。偽齊軍敗走,淮西無事,賜禦札止飛軍。飛奉詔還軍鄂州。二十一日甲寅,詔赴行在奏事。
從年譜上來看,岳飛只是在紹興二年進駐茶陵,任務是追剿曹成,大致時間是二月三十日至五月,進軍路線是從江西南昌出發,經湘贛邊界由江西進入茶陵境內。結合《茶陵州志》及其它方志的記載,岳飛進入茶陵以後的行軍路線是自秩堂經高隴、火田南下到今縣城所在地,最後再南下到今湖口、江口等鄉鎮。結合民間傳說來看,岳飛在秩堂、高隴、火田境內是且行且住,而不是急行軍、匆匆路過的,但不排除零時起行、趁夜行軍的情形,這從平梅花、紮營 「鐵營盤」、與彭可安友好交往及接受尹彥德三日勞軍、題寫「一經堂」的傳說和記載中可以體會得到。在這樣的情形下,岳飛以「墨莊」二字題贈合戶陳姓家族是有可能的事情。從這意義上來說,《茶陵州志》及其它方志關於墨莊題字碑緣由的記載應該是言之不詳的,因為在舊時題字是文人的雅事之一,一般都要「從容行之」。
在這里,我得特別提到兩點,作為對上述推論的補充:其一,在軍情緊急之際,岳飛接受民間勞軍有多種原因,有一點似乎可以肯定:行軍路線過長,嶽家軍糧草補給並不充足,藉此可以適當的進行後勤補給。其二,岳飛接受民間勞軍,事前一定有過雙方的接洽、協商、準備工作。據火田《尹氏族譜》記載,尹彥德此番勞軍的「詳單」是:每人每天一斤牛肉,一壺酒、兩斤大米,另給每人一雙鞋。除此而外,尹彥德還入軍營宣講,對嶽家軍將士作了一番「戰前動員」或「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結合民間傳說來看,嶽家軍從合戶出發,夤夜行軍,恰好在吃早飯的時候趕到火田,這的確是經過了事前的一番精心準備的結果。因為至少尹家要臨時準備供給一支部隊的物資、嶽家軍到達火田的時間點的巧合,並不是一件可以匆匆而就、偶然巧合的事情。
由此又講到合戶墨莊題字碑上的跋文。「忠穆王……道經茶陵茶鄉陳姓處,聞書聲瑯( ),心儀久之。至新(),駙馬劉景暉餉帥三日。」接受劉景暉勞軍與接受尹彥德勞軍一樣,都含有適時補充糧草的意思。但是,這個跋文所敘述的岳飛行軍路線似乎與上述推測不相符:自茶陵經湘贛邊界進入江西。作者特意註明此行是「討楊幺」。從年譜來看,岳飛討楊幺,時間在二月十二日至六月十一日,正式成行時間是四月初一(即四月甲辰朔),進軍路線是「自池州移軍潭州」,即從安徽池州到湖南。這個路線有兩個方向:自安徽經江西至湖南,自安徽經湖北至湖南。從史料記載來看,紹興五年,楊幺的農民起義軍主要集中在洞庭湖一帶,主力乃是洞庭湖上的水軍而不是亦農亦軍時期的陸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岳飛舍近就遠,繞道江西進入湖南,然後北上洞庭湖這樣的行軍路線應該是不合算的,更何況當時的岳飛還是由「神武後軍統制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改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制置使」呢,他管轄今湖南省全境及湖北省南部的部分地區,就是在自己的轄區內行動嗎。跋文上的說法是靠不住的。
從上面的推論來看,如果合戶、龍田兩塊題字碑題寫的時間都是紹興二年的話,龍田墨莊題字碑應該略早於合戶墨莊題字碑,因為紹興二年岳飛的行軍路線是自贛入湘,而不是自湘入贛。但是,問題也來了:兩地題字碑的文字為什麼是一樣的呢?就這個問題,我還要說這麼一句話:「岳飛不了解劉氏墨莊之說嗎?是岳飛胸中缺少文墨,專以拾人牙慧糊弄人嗎?能寫出《滿江紅》、《小重山》這樣膾炙人口的詞作的岳飛為什麼偏偏要以‘墨莊’二字題贈陳、劉二姓呢?這實在是一個不好理解的問題。」
那麼,墨莊題字碑是否像跋文所說的那樣題於紹興六年呢?從年譜來看,這一年岳飛的主要事跡可以概括為:丁母憂與墨絰從軍的艱難選擇,屯兵襄陽,直取中原的第二次北伐,目疾養病與受命受理軍務的選擇;活動區域主要在江西、湖北兩地的江州、鄂州、襄陽等地。可以這樣說:這一年,岳飛與湖南及茶陵無緣。要說這一年岳飛途徑合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麼,合戶、龍田兩塊題字碑會不會不是同一年題寫的呢?這實在是一件不好說的事情,姑且做一個推測吧:如果有這個可能的話,最有可能的時間是紹興三年。從年譜上看,這一年岳飛的重大軍事活動是平定虔吉地區的農民起義軍,虔州相當於現在的贛州地區,吉州相當於現在的吉安地區,永新就在吉安地區。據《金佗稡編》卷19等文獻資料介紹吉州農民起義軍的首領有彭友、李滿、尹花八、寧十二等人,他們都自封為王,所以號稱「十大王」,共有幾萬人馬。紹興三年四月初夏,岳飛率軍先至吉州。彭友和李滿匪軍在武陵、烈源、陳田三處紮寨,並聯合永新縣(今江西永新縣)尹花八等兩支三幹多人的隊伍,共同抵抗官軍。民間傳說的平梅花或許就與虔吉地區的農民起義有關。在平定農民起義軍的過程中,嶽家軍途徑龍田,以及作為農民的對立階層,劉景暉犒勞以嶽家軍為代表的官軍都是極有可能的事情。由此,似乎可以解釋兩塊題字碑字跡上的差異。
說到這里,還剩下三個問題:其一,合戶有兩塊墨莊題字碑一說是否可靠?從《美麗茶陵我的家》一書所配的圖片來看,似乎有這種可能。其原因,現在還無法考證。其二,合戶、龍田、嶽廟三地墨莊題字碑上的題款為什麼一樣?關於這個問題,實際上我在前面已經說過,這是後人補寫的,在補寫的時候,發生了記憶上的「誤差」,跋文對此做了不是說明的說明。順便提一下:龍田墨莊題字碑上應該也有岳飛的印章;龍田墨莊題字碑後面也應該有一篇同樣的跋文。至於嶽廟墨莊題字碑上為什麼不見印章,這是一個謎。我沒有親眼見過嶽廟墨莊題字碑,碑上是否也有跋文,我無法確知。其三,龍田墨莊題字碑與嶽廟墨莊題字碑,其中有一塊應該是拓印作品。原因很簡單:兩塊碑上的字跡太相像了。一個人可以在不同時間、地點題寫內容相同的文字,但不可能寫出筆跡相同的漢字。至於哪一塊是原作,則是無從考證的問題。
點擊查看精選道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