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凌晨三點,急救中心突然發來了急救任務,在某小區有一位發熱昏迷的男性患者需要急救。
拿上手機和聽診器,招呼上同伴追風逐電般的飛馳在了沉睡中的城市。
在昏暗的路燈下,趴在樹葉之中的知了和躲在草叢裡的蛐蛐們低聲的吟唱著。
只有120急救車不停閃爍的紅綠相間的燈光才能讓人在凌晨忘記睡眠,才能提示人們一場生死搶救正在上演著。
在五樓,一位53歲的男性患者正在昏迷著,伴著高熱。
第一眼看見昏迷中的患者,我並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直到在搬運患者的時候才無意之間發現患者的右手掌存在著明顯的紅腫,甚至已經有些發黑。
「這是怎麼了?」
面對我的詢問,家屬並不能給出明確的答案:「不清楚,這個地方已經破了兩天,抹了消炎藥。」
能夠導致昏迷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心腦血管疾病,其次肺部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中毒等原因也十分常見。
但是,對於這個患者來說,首先要考慮的便是右手掌部的感染。
兩天前開始出現右手掌部感染,約30個小時前開始出現發熱,最終在2個小時前由嗜睡發展成昏迷。
「手掌上的傷口是什麼劃破的?」
導致患者陷入險地的根本原因是右手掌部的感染,這是診斷疾病的症結所在。
患者妻子的話卻讓我又想起了一則應該引起所有人警惕的故事。
她說:「我從網上買了螃蟹,可能他在清洗螃蟹的時候被刺傷了。」
來不及多想,一邊穩定患者的生命體征,一邊第一時間將患者送進了搶救室。
只是洗螃蟹刺破了手,竟也會導致發熱昏迷?
因為就近將患者送進了其他醫院,所以至今我並不知道患者的最終診斷。
但是,我心中隱隱有了猜測。
先讓我們來看幾個相似的值得大家思考的病例。
第一個故事——
55歲的男性患者朱師傅在處理妻子買回的太陽魚時不慎右手被刺傷。
因為生活中經常出現類似情況,所以患者和家屬並沒有重視。
但是,患者在第二天便開始出現了發熱,右手發腫發黑。
發熱後患者被家人送往醫院,但就在等候就診的時候,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繼而昏迷。
最終原本便患有肝病的患者被確診為海洋創傷弧菌感染,隨即被進行了截肢手術。
只是洗了條魚,卻失去了半條手臂!
這種少見的情況卻真實的發生了,這種常見的場景卻險些要了性命。
第二個故事——
患有酒精性肝病的45歲男性患者,在吃了兩隻螃蟹後出現小腿紅腫。
患者開始同樣沒有重視,甚至以為是自己無意之間碰撞了小腿。
但是,第二日,病情繼續惡化:整條腿都出現了紅腫。
家屬將患者送進醫院後被確診為海洋創傷弧菌感染,雖然經過積極搶救,但患者依舊搶救無效身亡。
第三個故事——
一位40歲的男性患者,突然出現右下肢膝關節紅腫疼痛,自以為是扭傷,所以並沒有重視。
休息一天後患者卻又出現了高熱、尿量減少,最終被家屬帶進了醫院。
經過醫生診斷後,患者大驚失色,原本這種症狀要遠比扭傷嚴重:膿毒症、急性腎功能衰竭。
患者為什麼會突然病重呢?
經過仔細查問後,醫生得到了重要的資訊:患者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從事著海產品批發零售的工作。
經過一番周折之後,終於找到了罪魁禍首:創傷弧菌!
幸運的是患者最終得救了,不幸的是不可避免的被進行了截肢手術。
創傷弧菌究竟是何方妖孽,竟能如此兇猛?
創傷弧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嗜溫、嗜堿、嗜鹽型海洋致病菌,與霍亂弧菌、腸炎弧菌同屬致病性弧菌。
1970年人類才首次報導了感染創傷弧菌的病案,1976年首次分離鑒定該病原體,1979年將其命名為創傷弧菌。
在生活中,它常常寄生在牡蠣、蝦蟹、貝殼類生物之中。
人群可以通過兩種門路接觸並感染創傷弧菌,一是食用了被創傷弧菌感染的產品(尤其是生吃牡蠣等海鮮),二是傷口接觸了創傷弧菌。
感染創傷弧菌之後,人體不僅有可能會出現胃腸炎症狀,更可能會出現敗血症、壞死性筋膜炎、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嚴重症狀,最終甚至會面臨截肢和死亡的結局。
事實上,有數據顯示感染創傷弧菌之後,有超過一半的病人會在發病48小時之內死亡!
因此,在2006年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雜誌將其列入最危險的細菌。
通過這些病例,我想提醒所有人——
第一:有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長期使用激素者、器官移植者、HIV 感染者、遺傳性色素(鐵)沉著病者等是創傷弧菌的易感人群。
第二:有數據表面有慢性肝病患者比無肝病患者在感染創傷弧菌之後,病死率超過後者兩倍以上。
第三:吃海鮮要煮熟,清洗海鮮要帶手套,皮膚有破損不要接觸海鮮海水,尤其那些有慢性肝病和各種原因導致免疫抑制狀態患者。一旦出現不適,切記第一時間到醫院來!(供稿:最後一支多巴胺)
請把這篇文章轉給所有人看到
還想提醒大家,健康人生拒絕悲劇,請長按下方QRCode,識別關註三甲傳真後,每天早上鎖定這裡,從閱讀一篇有溫度的醫學科普開始。
投稿信箱為:[email protected]
最後,經常有朋友留言咨詢疾病,為了更好地與大家互動交流,三甲專門開通了「三甲學堂」,對大家關心的問題解疑答惑。請長按下方QRCode,點擊關註三甲學堂,為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投稿信箱為:[email protected]
喜歡三甲,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