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1、心氣不足
氣虛年老臟氣衰,
汗多過甚心受連。
面色恍白自汗兼,
體倦無力悸氣短。
舌淡苔白脈結代,
補氣炙草養心煎。
[註釋]
心氣虛產生的原因是:由於年老臟氣虛衰。「汗為心之液」,汗出過多故傷於心,所以出現面色恍白,自汗,體倦無力,心悸,氣短,舌質淡,苔薄白,脈結代。治則補養心氣,方藥選用養心煎加味。
[按語]
本證包括現代醫學某些虛弱症,神經官能症,心臟病,心功能不全,具備下列症候者,方可進行治療。
本證的病因是:由於老年臟器日衰,風濕損傷心氣「汗為心之液」,某種原因引起的大汗,傷其陰液,造成氣虛而成本證。
本證的臨床表現是:心悸,自汗,氣短,活動後加重,舌質淡,苔薄白,面色恍白,體倦乏力,脈虛無力。
本證的機理是:心主血脈,氣為血帥。心氣不足,鼓動無力,氣血不能正常運行,心氣內虛,虛無所主,心中慌然,若有所失,故心悸也。「動則氣耗」,故活動後心悸加重。清.成無己說:「其氣虛者,由陽氣內弱,心下空虛,正氣內動而為悸也」。心氣虛弱,心血不足,血不能上沖於面,故面色恍白;心開竅於舌,心氣不足則舌淡苔白,心合於脈,心虛則脈亦虛,或氣來不勻,氣血不行不能連貫於脈,故見脈結代。
本證的治療原則:補養心氣,安心神。
常用藥物:
補心氣:黨參、太子參、黃芪、炙甘草等。
安心神藥:茯苓、遠志、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龍骨、牡蠣、朱砂。
本證的方劑用:炙甘草湯
本方益氣滋陰,通陽復脈。
1.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或質幹而瘦小者。 2.虛勞肺症。幹咳無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氣,虛煩不眠,自汗盜汗,咽幹舌燥,大便幹結,脈虛數。(本方常用於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收縮、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而有心悸氣短、脈結代等屬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者。)
炙甘草湯方是《傷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其證是由傷寒汗、吐、下或失血後,或雜病陰血不足,陽氣不振所致。陰血不足,血脈無以充盈,加之陽氣不振,無力鼓動血脈,脈氣不相接續,故脈結代;陰血不足,心體失養,或心陽虛弱,不能溫養心脈,故心動悸。治宜滋心陰,養心血,溫心陽,益心氣,以復脈定悸。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陰養血為君,《名醫別錄》謂地黃「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力量」。配伍炙甘草、人參、大棗益心氣,補脾氣,以資氣血生化之源;阿膠、麥冬、麻仁滋心陰,養心血,充血脈,共為臣藥。佐以桂枝、生薑辛行溫通,溫心陽,通血脈,諸美味滋膩之品得薑、桂則滋而不膩。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熱,可溫通血脈,以行藥力,是為使藥。諸藥合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負氣血充足,陰陽調和,則心動悸、脈結代,皆得其平。痿屬氣陰兩傷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氣滋陰而補肺,但對陰傷肺燥較甚者,方中薑、桂、酒減少用量或不用,因為溫藥畢竟有耗傷陰液之弊,故應慎用。本方與生脈散均有補肺氣,養肺陰之功,可治療肺之氣陰兩虛,久咳不已。但本方益氣養陰作用較強,斂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且偏於溫補,陰虛肺燥較著或兼內熱者不宜;而生脈散益氣養陰之力雖不及本方,因配伍了收斂的五味子,標本兼顧,故止咳之功甚於炙甘草湯,且偏於清補,臨證之時可推敲選用。
1996年內部出版
2、心陽虛
陽虛臟衰日之久,
心氣不足陽衰朽。
陽虛則寒形冷候,
心胸憋悶青紫口。
治療溫陽法堅守, 桂枝甘草加附救。
[註釋]
心陽不足是由臟氣衰微日久或心氣虛導致而成。心陽虛者形寒肢冷尤甚,心胸憋悶,口唇青紫,治則用溫補心陽之法,方藥可選用桂枝加甘草湯加附子。
[按語]
本證包括現代醫學的心臟病,心功能不全,心絞痛,心律不齊,休克等中具有其症候者。
本證的病因是:由於臟衰日久,導致氣虛,氣虛則陽氣不足,可發為本證。
本證的臨床表現是:心悸,自汗,氣短,形寒肢冷,心胸憋悶,面色蒼白,舌淡或紫暗,脈細或結代。
本證的機理是:心氣虛損,日久導致陽氣不足,陽氣不能輸布溫煦,故見形寒肢冷。陽氣不達於面則面色無華。心液失陽之斂,則衛陽不固,津液外泄而為自汗,心陽虛則胸陽不振,心脈閉阻故心胸憋悶;瘀阻不通,不通則痛,瘀阻心中則心前區疼痛。口唇紫暗,為淤血之象。心陽虛之嚴重者,上證加重,氣短髮為喘不得臥,心悸。心陽虛弱,陽不振則氣血運行不暢,甚則凝滯於脈道,故脈結代,舌紫暗。
本證的治療原則:溫補心陽。
常用藥物:
溫補心陽藥:附子、幹薑、肉桂、桂枝。
本證的常用方劑:輕者:桂枝甘草湯加味;重者:四君子湯加附子、幹薑。
加減法:自汗者加黃芪、五味子、牡蠣;胸陽不振,心脈痹阻,以至心胸憋悶,甚則心絞痛者,用枳實薤白桂枝湯加川芎、當歸、桃仁、紅花、丹參;心率不齊或脈結代者用炙甘草湯加減,炙甘草、黨參、桂枝、麥冬、當歸、五味子、附子等;心陽虛脫可用四逆散和生脈散:附子、幹薑、甘草、人參、五味子、麥冬。
此外,在心陽虛的症候中,有一種「水氣凌心」,其症候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心陽不振,加上肺氣虛不能輸布水份、津液,或留而為飲,或水氣上沖。其主要脈證為:心悸,氣短,頭眼花暈,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胸中發悶,咳嗽,咯稀白痰,舌苔白,脈沉弦。治法通陽化飲,可用苓桂術甘湯治之。
3、心陰不足
心陰虛
心陰不足久病虛,
心不養陰而失神。
心神不寧心煩悸,
五心煩熱夢多頻。
潮熱盜汗脈細數,
養陰天王補心虛。
2010年出版
[註釋]
心陰虛,為心之陰液虧損,其主要是久病傷陰,或心血不足,血為陰液,傷血則傷陰,所以臨床可見:心神不寧,心悸,心煩,五心煩熱,多夢盜汗,潮熱,脈細數。治則:滋養心陰。方劑可用天王補心丹治療。
[按語]
本證見於現代醫學中的各種結核,神經官能證,更年期綜合征、病毒性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具有其症候者。
本證的病因:久病體虛,七情暗傷陰血,致營血虧虛所致。
本證的臨床表現:心神不寧,心悸,心煩,五心煩熱,多夢盜汗,口幹,舌紅少津,脈細數。
本證的病機:心主血,血主陰,陰血不足則心悸,心神失養則心神不寧,血不養心則心悸,心煩,口幹。《證治匯補》:「心血一虛,神氣失守,神去則神空,舍空則鬱而停痰,痰居心位,此驚悸之所以擎端也」。心陰不足,陰不制陽,虛熱內生,故低熱,五心煩熱,潮熱;因為入睡以後陽附於陰,陰虛則陽無所附,故見以上煩熱。心陽虛陽無所附,心液隨陽外溢而為盜汗,舌紅脈數乃心陰不足之證。
本證的治療原則:養心陰,安心神。
常用藥物:
安心神:夜交藤、龍骨、柏子仁、酸棗仁。
養心陰:生地、百合、麥冬。
本證的常用方劑:輕者生脈飲,重者天王補心丹加味:生地、遠志、天冬、麥冬、丹參、當歸、茯神、百合、五味子,酸棗仁、柏子仁等。
加減法:如有低熱可加青蒿、地骨皮、鱉甲、元參;盜汗可加麻黃根、牡蠣。
生脈散:人參;麥門冬;五味子 功能主治生津益氣,斂陰止汗;
治宜益氣養陰生津。方中人參甘溫,益元氣,補肺氣,生津液,是為君藥。麥門冬甘寒養陰清熱,潤肺生津,用以為臣。人參、麥冬合用,則益氣養陰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溫,斂肺止汗,生津止渴,為佐藥。三藥合用,一補一潤一斂,益氣養陰,生津止渴,斂陰止汗,負氣復津生,汗止陰存,氣充脈復,故名「生脈」。《
天王補心丹
天王補心丹:具有滋陰清熱,養血安神。主治陰虛血少,神志不安證。心悸怔忡,虛煩失眠,神疲健忘,或夢遺,手足心熱,口舌生瘡,大便幹結,舌紅少苔,脈細數。本方證多由憂愁思慮太過,暗耗陰血,使心腎兩虧,陰虛血少,虛火內擾所致。陰虛血少,心失所養,故心悸失眠、神疲健忘;陰虛生內熱,虛火內擾,則手足心熱、虛煩、遺精、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數是陰虛內熱之征。治當滋陰清熱,養血安神。方中重用甘寒之生地黃,入心能養血,入腎能滋陰,故能滋陰養血,壯水以制虛火,為君藥。天冬、麥冬滋陰清熱,酸棗仁、柏子仁養心安神,當歸補血潤燥,共助生地滋陰補血,並養心安神,俱為臣藥。玄參滋陰降火;茯苓、遠志養心安神;人參補氣以生血,並能安神益智;五味子之酸以斂心氣,安心神;丹參清心活血,合補血藥使補而不滯,則心血易生;朱砂鎮心安神,以治其標,以上共為佐藥。桔梗為舟楫,載藥上行以使藥力緩留於上部心經,為使藥。
酸棗仁湯
酸棗讓他具有養血安神,清熱除煩功效。虛勞虛煩不得眠,心悸盜汗,怔忡恍忽,夜以不安,頭眼花暈,咽幹口燥。本證由於肝血不足,虛熱內擾所致。肝藏魂,內寄相火 ,肝血虛則魂不安,虛火擾心則神不寧,故出現虛煩不得眠、心悸;虛陽上擾,故頭眼花暈;虛熱迫津外泄,故夜間盜汗;咽幹口燥,脈細弦或數,為陰虛內熱之象。本方酸棗仁養血補肝,寧心安神;茯神寧心安神;知母滋陰清熱;川芎調氣疏肝;生甘草清熱和中。
歸脾湯用治氣虛血虧的心悸失眠。朱砂安神用於心火盛的驚悸失眠。酸棗仁湯用於虛煩不眠驚悸多夢。天王補心用於心陰不足驚悸失眠。
酸棗仁湯、天王補心丹和甘麥大棗湯同異
相同點,三者都可滋養安神,酸棗仁湯 清熱除煩,肝血不足,虛火內擾心神虛煩,失眠,咽幹口燥,頭暈眼花,脈細數。天王補心丹 滋陰養血 ,心腎不足,陰虧血少,虛火內擾心神。 心煩失眠,舌紅少苔,或口舌生瘡,脈細數。
甘麥大棗湯 和中緩急,亦補脾氣 憂思鬱結,精血內虧,浮火妄動,擾亂心神(心虛,肝鬱) 無故悲傷,神志失常,心煩失眠,坐臥不安,舌紅苔少。
摘自張德蘊主編《新編辨證歌訣》1986年出版,於2010年改編《新編辨證用藥歌訣》內蒙古科技出版社初版
版權所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