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過敏並不可怕,只是需要耐心跟它拉鋸並且和平共處,以下列舉常見過敏疑問,一次幫爸媽說明。
1、黃色鼻涕一定代表感染
這一點的確很多人誤會,顏色真的不一定代表著什麼,要看症狀的整體,不能單看顏色判斷。反過來說,白色的鼻水或痰,也可能代表著流感。
2、水解奶粉
水解奶粉常被人家貼上標籤說沒有營養,吸收不好。必須要幫水解奶粉講一句公道話,營養吸收都一樣,分子被切成小的分子,比較不容易被免疫系統辨認出來,減少牛奶過敏的機率。被說成營養不夠、吸收不好,其實都是銷售的話術。跟六個月以後的母乳,就沒有營養的道理一樣:沒有的事兒!
3、遺傳
父母都沒有過敏,孩子怎麼可能會有?
遺傳的確占了很大的因素,但是只占部分,大約有10%到15%的過敏患者,父母是沒有過敏的。過敏還跟其環境、生活方式、所以哪一種過敏原有反應有關。
4、羊奶
研究顯示,對於牛奶過敏的孩子,仍然會對羊奶過敏的比例,大約是七成到八成之間,因為他們的蛋白質結構,仍然非常的類似。
5、輔食與過敏原的錯誤思想
以往的做法,是主張完全不吃高過敏輔食。但是最新研究顯示,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以給他多接觸嘗試高過敏的食材,日後過敏的機率反而降低。
6、支氣管炎/肺炎久了之後,會變氣喘
呼吸道感染並不會直接引起氣喘。
但是反過來看,氣喘的兒童,在嬰幼兒時期,如果超過三次細支氣管炎,呼吸聲有咻咻聲,日後長大患有氣喘的機率,的確會比較高。這個概念比較像是:氣管比較敏感,呼吸道容易收縮,所以感染之後,造成咻咻聲、呼吸喘。
7、異位性皮膚炎
在臨床上面發覺很多父母,在孩子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時候,才擦乳液保養。孩子平常每天都要擦乳液保養,保護皮膚不受過敏原的刺激。
8、益生菌
怎麼吃了益生菌都沒有用?還是照樣打噴嚏流鼻水?
益生菌的效果,因人而異,並非神藥。大家的益生菌的期待,實在有點過高。益生菌被實證醫學所證實有效的範圍,包括:異位性皮膚炎、腸胃炎、抗生素使用過後的腹瀉。
其他的宣稱功效,例如解決過敏所有的問題、長高、瘦身、變聰明……等等,都是願景。
9、吸入型類固醇
「醫生,別的醫院醫生說孩子需要用吸入型類固醇,等於判了我孩子死刑,怎麼辦?可以不要用嗎?」聽到類固醇,父母的心涼了一半,我們先要建立有兩個觀念:
1)過敏的治療,是循序漸進是的。從症狀治療、日常生活環境的改變、到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又分為較為輕量級的抗組織胺或者支氣管擴張劑。循序漸進,有時候會互相搭配著用,有時候單線使用。
2)過敏是一個動態狀況:有時候好有時候壞,受到天氣、感冒、環境影響。在穩定的時候,或許完全可以不用藥,但是在發作的時候或不穩定的狀況下,就按照醫生的指示要用適當的藥物控制。
10、臍帶血說過敏指數不高,長大怎麼還會過敏?
這也是一個常見的誤解,剛出生時候針對臍帶血所檢驗的過敏指數,準確度不是100%。
如果過敏指數高,可以預測日後的過敏體質機率大,但是如果指數低,不能判斷日後沒有問題。
11、空氣淨化機
很多家長有一個思想:空氣淨化機是最終解決所有問題的武器;空氣淨化機是輔助,不是治療方式。過敏控制,是需要多管齊下,才會看得出效果。
12、氣喘的標籤
父母擔心一旦孩子被貼了氣喘的標籤,會不會像電影所描述的一樣「緊張地吸擴張劑」,而且很難治愈。
氣喘患者若控制得宜,平常不會有症狀可以正常生活、運動、唱歌等等。筆者自己也是氣喘兒,所以我了解患有氣喘的困難與感受。我從小就在一旁看著父母親眉頭深鎖,靜靜地看著我吸支氣管擴張劑的表情。從當了父母後,我更能體會背後的心情。
我以過來人的親身經驗以及兒科醫生的觀點來跟父母說:過敏並不可怕,只是需要耐心跟它拉鋸並且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