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讀書」每晚推送】
文 | 古蒙兒
來源 | 花瓣志(ID:iihuacao)
我們科室建立到現在為止是4年,4年辭職4個醫生。
想要招一些年輕的大夫、年輕的醫生,真的好難。
他們科室只有兩個名額,有6個人來報名;我的這個科室有8個名額,只有1個人來報名。
在《人間世》第8集里,ICU兒科主任朱曉東用寥寥數語,告訴我們一個駭人的真相:
比孩子看病難更可怕的是,兒科醫生正在消失……
就在他說話間,已經又走了一名醫生。
這個醫生,能力出眾,在醫生和患者中皆有口碑。
可惜,沒有博士學位,又沒有時間準備論文,他的職業生涯一眼看得到頭,最後選擇辭職。
與其說是選擇離開,不如說是被迫離開。
一個人是一群人的縮影。
張醫生的離開,不是個例,而是兒科的普遍現象。
01
正在消失的10萬兒科醫生
2017年,大陸兒科醫生缺口已經超過20萬,醫生總數僅有10萬人,
但大陸0-14歲的兒童約有2.6億。
10萬兒科醫生要服務2.6億兒童,一個醫生要服務2600名。
平均每8小時,一個醫生要接診60——80位患兒,甚至更多。
所以深夜里的兒科,人比春運火車站還多。
有人埋怨,醫生只用3、5分鐘就接診一個患兒。
但這樣的速度,還有大批患兒光排隊就要等上4小時。
在醫院里排隊的人
直到現在,兒科醫生缺口不但沒填補上,反而在不斷擴大。
2014年到2016年,3年時間,兒科醫生流失14310人,占總數的十分之一。
在醫學生中,流傳著一個順口溜,「金眼科,銀外科,打死不去小兒科」。
年輕的醫學生,寧願去內科、婦科,也不想來兒科。
後果是15年里,大陸的兒科醫生僅增加了5000人。
每年有80萬醫科生畢業,成為醫生的只有2.2萬人,而成為兒科醫生的僅300多人。
一邊是新增醫生人數銳減,科室連人都招不滿;一邊則是兒科醫生逐漸離開這個行業。
02
兒科醫生消失之謎
你需要知道這3個真相
真相一:治病救人的醫生,隨時都會喪命。
2016年,山東萊鋼醫院。
兒科醫生李寶華被患兒家屬砍成重傷後,不治身亡,身中27刀,頭部多達12刀。
最讓人不能釋懷的是,被砍前,他剛剛結束了16個小時的夜班,忙的一夜沒有睡覺。
湖南邵東的王俊醫生,只因沒有停下手術為新到的患兒清創,就被家屬圍毆致死。
不光自己的安全,有時連他們自己的至親骨肉都難以保全。
在湖南益陽,一位醫護人員年僅10歲的孩子,在上學途中被患者家屬尾隨,捅了13刀。
這一切,就因為他們是醫生,就因為他們從事了這一行,挨打挨罵成為了常態。
孩子喊聲疼,父母就對醫生拳腳相加;一針不見血,耳光就甩在了護士臉上……
除卻暴力傷醫,猝死、抑鬱症也正在圍攻他們。
43歲的郭慶源,是一個有口皆碑的外科醫生,但他的生命,卻永遠停在了2018年1月23日那天。
事發當晚,他一共接診了40個病人。
43歲的趙變香醫生,倒下的地方是505病房。
倒下的前一秒,她還在微笑著問詢病人女兒,「你媽媽感覺怎麼樣?」
因為人手不足,如果不加班加點,他們根本撐不起龐大的治療量,他們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健康,換取患者的健康。
真相二:與兒科醫生的付出成反比的,是他們的薪水水平。
據調查,有76%的兒科醫生,薪水在5000元以下,其中有一半人,薪水不足3000元。
紀錄片《生門》主治醫生的薪水條
頂著難以想像的壓力,每天都是超負荷運轉,到手的薪水卻連自己都養不活。
40歲的朱月鈕醫生,2005年就已讀完博士,2018年12月底才晉升副主任醫生。
這時候,很多和她同年齡的同行同事,早已是主任醫師甚至已經是研究生導師了。
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因為忙著診治,天天待在病房,沒有時間做科研寫論文,評不上職稱。
評不上職稱,待遇就漲不上去。
真相三:大部分的兒科醫生,每天都要工作16個小時。
作為唯一一個有能力管著ICU的醫生,朱月鈕每天需要照顧十幾床病人,這些病人,都還是孩子,卻都是重症。
肚子里長腫瘤、骨髓里長腫瘤、腦子里長腫瘤……朝不保夕。
為了這些孩子,她忙到沒時間喝水、吃飯、上廁所,甚至無暇顧及自己的女兒。
女兒腿受傷,不能上學,她能做的也只是把孩子安頓在值班室。
女兒期末考試期間,她遇上一個僅10歲的突發心肌炎患者,不得不在醫院堅守了116個小時、整整四天半。
想到家里無人關心的女兒,一貫強勢的她也不禁崩潰痛哭。
一頭是病房里翻江倒海般的生死,一頭是女兒一去不復返的童年,選哪個,怎麼選?
她沒有選擇的機會,因為連回家的時間都沒有。
她能做的,就是給家里的阿姨打個電話,囑托她給女兒多做點好吃的。她能為女兒做的,就只有這麼多了。
這不是朱醫生的常態,而是所有兒科醫生的常態。
談到女兒,馬健醫生忍不住落淚
每天都是16個小時以上的工作,他們犧牲了健康、犧牲了休息時間,以至於連自己的孩子的成長都不能參與。
付出這樣大代價後獲得的回報就是,少的可憐的薪水、家人的不理解,患者的糾纏打罵甚至砍殺,連孩子都不放過。
真實鏡頭下的兒科醫生,熟悉又陌生。
外界看來,它高薪、穩定、社會地位高,但幾乎沒人去深入調查過他們真實的生存現狀。
刨除薪水低、工作壓力大、晉升難、猝死、醫鬧、暴力傷醫……他們也在承受著許多來自生活的壓力,白大褂下的他們,也是有家庭的普通人。
一邊忙著救人,一邊想方設法保命,這就是他們最真實的世界。
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有34%的兒科醫生在兩年內有辭職計劃,在基層醫院,這個比例已經達到了41%。
當這批醫生也離開後,等著我們的會是什麼?
03
兒科醫生大逃亡背後
上千萬家庭退無可退
早在2016年的時候,就頻頻曝出,由於兒科醫生緊缺,醫院被迫取消兒科急診夜診。
去年1月份,一場全球肆虐的流感,讓中國的各個醫院里擠滿了病患。
然而,醫生們紛紛累到病倒。
上海各個醫院的兒科,平均排隊4小時;深圳某醫院里,兒科醫生一天接診300個患兒,是普通門診工作量的三倍,不少醫生帶病堅持;天津某三甲醫院因為兒科醫生全部病倒而導致兒科停診……
也是這時候,部分人才驚覺自己的孩子早已身處危險之中。
石田衣良在《反自殺俱樂部》里說,人們往往會對別人的危險處境毫無察覺,只因為自己沒有置身其中,所以感覺變得愚鈍。
這是人類的通病。
在我寫這篇文章、查詢兒科醫生資料的時候,依然時不時就能看到這樣愚蠢的言論:
「我是一時情急就打了她(醫生)一巴掌,但她收入那麼高,也不至於就不幹醫生這一行了吧。」
「就是說啊,醫者仁心,他們不會辭職不乾的。」
「你沒吃飯,關我屁事。」
我不知道如何評說這一類人,他們最常用的伎倆就是,你跟他講道理,他跟你講道德。
他們的言語,聲聲嘲諷,句句誅心,成了壓垮醫生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們很快就會意識到,兒科醫生大逃離的背後,將是9000萬家庭退無可退。
早前就有廣州日報發布消息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21名兒科醫生中,有4名被民營醫院高薪挖走,月薪三萬,還不用上夜班。
一邊是高薪、時間自由、受人尊重,一邊是收入不高、加班嚴重、動輒被打被罵。
不難想像,不久的將來,兒科醫生從公立醫院流向民營醫院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到那時,只會出現一種情況:願意且能支付更多錢的家長,孩子將會在民營醫院接受更好的治療。
而剩下的人,則只能在下半夜孩子生病的時候,守在急診門口,掰著指頭算還有多久醫生才上班,醫院才開門。
暴力傷醫—醫生流失—醫患關係加劇,這個惡性循環的閉環已經形成,而我們每一個人都身處其中。
可以預見,兒童醫療已經到了寒冬,在寒冬里,沒有誰能獨善其身。
04
在《人間世》里有這麼一個片段,搶救一個病危兒童、連一頓飯都沒顧得上吃的朱月鈕醫生,因為對另一個患兒家屬說話沒有耐心,被投訴到醫院醫務處和市民熱線。
花了大半天時間解釋、寫保證書、座談後,家屬同意和解,同時也提了一個疑問:「是什麼讓你繼續堅持在這里的?」
朱醫生的一段話,或許就是答案。
她說:
古蒙兒,這篇文章來源於花瓣志( ID:iihuacao),她們用文字記錄生活,用心去感受溫暖。你如果喜歡這篇文章,還記得去關注花瓣志(ID:iihua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