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前段時間與友人一起喝茶,當說到普洱茶養生是運用我們古人「藥食同源」的理論時候,友人提出了很多「不可能」,我比較詫異,畢竟最近他氣色好了很多,亞健康,慢性病的狀況少了,身體緩慢恢復中,當提到養生的問題上,友人予以否認,我還真的很驚訝。問他為什麼?茶友提出自己的看法。
藥食同源的概念在中國傳統中有這樣的說法,但不能一概而論,我的身體這個月有了改善,但並沒有公認的證據表明茶能治療炎症、感冒等。研究是研究,但是不一定實用,也不能說明是藥品,也不能說是養生保健品的,如果單靠喝茶葉,能起到養生作用,那不現實,喝茶講究一個舒服,跟養生,治病沒什麼關係,主要是心情,口感的愉悅。我見過無數次這樣的例子,這些人有些特征,死讀書,不願面對現實,喜歡看表象美好的,以後身體的濕氣等會讓他會越來越嚴重。
這個茶友胃不好,平時喝茶的品質跟他表現出來的是一模一樣的,「裝」,葉底真的很漂亮,滋味香氣很吸引人。由於我網路上承諾過,生茶不傷胃,一個多月前,該茶友看到生茶不傷胃的理論時候來找我交流。當時他來找我,我的回復是,我的茶肯定比你好,如果你覺得傷胃,那麼拿著你的茶對比一下,看看我的茶會不會傷胃,這段時間在我這裡喝生茶卻沒出過問題。我默默喝著茶,總結他的話,藥食同源是概念,沒有任何理論可以說明是真實的,總之聽累了,面對真實說瞎話的人很多。送走了茶友,也希望他今後的胃不要受諸多困擾。今天這個社會很奇怪,不聽專家教授的,不聽傳統的,自己實踐錯了還覺得是對的,我歸納了傳統與專家的,我體會的就是這樣。
作為中國的傳統,我一直說過,文化歷史的悠久,肯定是有實際技術支撐的,沒有這些,是無法說明人與人交流,社會形成的問題,這些技術有些是好用的,有些是繁復的,隨著社會的進步,有些繁復不實用的東西的確是流於形式了,但更多實用的東西是被留下來了,比如「中醫」就是很好的解釋,很多人認為藥食同源是概念,其實它在中醫調理,養生方面是廣泛使用的,你說沒有科學依據,那麼今天以普洱茶來說說這個問題。
先來說說概念與理論的問題,概念是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人類在認識過程中,把所感覺到的事物的共同特點,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抽出本質屬性而成。表達概念的語言形式是詞或詞組。概念都有內涵和外延,即其涵義和適用範圍。概念隨著社會歷史和人類認識的發展而變化。理論指概念和原理的體系。是系統化了的理性認識。正確的理論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正確反映;來源於社會實踐,並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可能大家還沒明白,以我的理解,概念是我們知道的人,事,物,比較抽象而且還賦予了擴展想像的空間。比如「關羽,喬峰」。理論是需要指導人們實踐活動的。接下來用普洱茶來解釋「藥食同源」。
從科學理化實驗中,我們知道,茶多酚這個物質有抗氧化,抗腫瘤,抗病毒,調節血脂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人認為他傷胃。問題是——誰賦予了茶多酚這麼多功能?不用考慮就知道,是人。他們怎麼研究出來的?化驗,實驗,儀器。最終是幹嘛呢?給人用的。我們通過科技化驗,實驗,儀器,最後通過報告,來說明茶多酚的作用。通過這些,我們知道了茶多酚的效果,而在實際中,我們喝茶來看看2018-2019喝茶的人,大家老了多少,血脂有沒有得到較好的控制,我指的是,按照現有劑量標準,大家喝茶有沒有得到好的控制?那麼專家為什麼不能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呢?有的人說,實驗數據是實驗數據,有的是皮試,有的是體外實驗,所以無法保證喝茶的有效性。那麼也就是說,茶多酚這個化學方程式,就是最終給的是我們一個概念,而不是理論對麼?那麼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玩的PPT全都是概念對不對?這由大家在實踐中自己選擇。
我們再從藥食同源的方法來看普洱茶,藥食同源,他的源頭起源於——民以食為天。這裡的「食」可以理解為「吃」。而理論上認為好的食物,才叫食物。不好的食物,可引起急性、慢性中毒甚至死亡。這是我們給入口的食物定的一個寬泛的彈性標準。藥食同源與普洱茶什麼關係?我們這裡要用到茶經與吃茶養生記,一個作者是我們中國唐代的茶聖陸羽,另一個是日本茶祖的榮西禪師。茶經記載了一句話,「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吃茶養生記中有一句話,「貴哉茶乎,上通諸天境界,下資人倫矣。諸藥各治療一病,唯茶能治萬病而已。」因此這些數據為藥食同源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以上這些文字,我們用營養學方法通俗地說明「藥食同源」的理論是什麼:
食物=營養。藥物=成分。營養總體也是吸收成分,也就是說:食物=營養=成分,而藥物=成分的時候,我們可以認為食物=營養=成分=藥物,用數學方法表示更簡單對吧。當我們把這個搞明白之後,我也就需要實踐,這個實踐方法在於28小時入門普洱茶,在這裡要說明的是,這一技術最終能夠實現對食品質量、藥品、菜肴、水、茶等所有食品屬性的判斷,並且不用嘴嘗,這樣,它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判斷食品安全。這個視訊說明了藥食同源理論是可以實現的,而且適合每個人。喝懂普洱茶能分品質以及讓人健康的秘密。
當「藥食同源」不再是抽象說明,轉變成實體的時候,該理論是不是理論了?回到「概念」的定義上,我們發現它也有符合,因此「藥食同源」這四個字它其實是我們人類的——定律。藥食的界定範圍在於程度,這比「劑量」的界定更合理,更實用,更寬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