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古今研究:芡實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藥古今研究:芡實 健康 第1張

  一、典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味甘,平。主濕痹,腰背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

  2.《藥性歌括四百味》:「芡實味甘,能益精氣。腰膝酸疼,固澀止遺。(一名雞頭。去殼取仁。)」

  3.《本草綱目》:「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

  4.《本草新編》:「芡實,味甘,氣平,無毒。入脾、腎二經。主濕痹,止腰膝疼痛,益精,令耳目聰明,強志補中,除暴疾,久食延齡益壽。視之若平常,用之大有利益。可君可臣,而又可佐使者也。其功全在補腎去濕。夫補腎之藥,大都潤澤者居多,潤澤則未免少濕矣。芡實補中去濕,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補神水,與諸補陰之藥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不慮多投以增濕也。」

  5.《本草經集註》陶弘景:「味甘,平,無毒。主治濕痹,腰背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

  6.《本草崇原》:「氣味甘平澀,無毒。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

  7.《本草備要》:「甘、澀。固腎益精,補脾去濕。治泄瀉帶濁,小便不禁,夢遺滑精(同金櫻膏為丸,名水陸二仙丹),腰漆瘀痛(吳子野曰∶人之食芡,必枚嚙而細嚼之,使華液流通,轉相灌溉,其功勝於乳石也。」

  8.《得配本草》:「甘、平、澀。入足少陰、太陰經。補脾助氣,固腎澀精。治遺濁滯下,小便不禁。」《本經逢原》:「芡生水中而能益脾利濕,觀《本經》所主,皆脾腎之病。遺精濁帶,小便不禁者宜之。」

  9.《本草求真》:「芡實如何補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實如何固腎,以其味澀之故。惟其味甘補脾,故能利濕,而泄瀉腹痛可治;惟其味澀固腎,故能閉氣,而使遺帶小便不禁皆愈。功與山藥相似,然山藥之陰,本有過於芡實,而芡實之澀,更有甚於山藥;且山藥兼補肺陰,而芡實則止脾腎而不及於肺。」

  10.《飲片新參》王一仁:「芡實皮色淡紅,肉白。香甘澀。補脾肺,化濕治泄瀉,固精止帶。」

  11.《雷公炮制藥性解》李中梓:味甘,性平無毒,入心、腎、脾、胃四經。主安五臟,補脾胃,益精氣,止遺泄,暖腰膝,去濕痹,明耳目,治健忘。

  芡實之甘,宜歸脾胃,土得其宜,則水不受克,火亦無盜食之虞,故又入心腎二經。

中藥古今研究:芡實 健康 第2張

  12.《本草經解》葉天士:氣平澀,味甘,無毒。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炒)

  芡實氣平澀,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

  脾為濕土而統血,濕邪傷於下,則走腰脊膝,致血泣而成痹;芡實甘平,則益脾肺,肺通水道則濕行,脾和則血活,而痹者瘳矣。中者脾也,味甘益脾,故能補中。

  暴疾多屬於火;得水之精者,多能抑火,芡實味甘屬土,而生於水,所以制火而主暴疾,腎藏精,肺為金而腎為水;氣平益肺,肺氣旺則生精,金生水也,味甘益脾,脾氣升;氣平益肺,肺氣降。升降如,則天清地寧,養之以剛大,而志強矣。味甘益脾,脾統血,目得血則明,耳得血則聰,故令耳目聰明也。

  久服氣平益肺,肺氣充則身輕。味甘益脾,脾血旺耐老不饑也。肺脾氣血充足,神仙有自來矣。

  13.《玉楸藥解》黃元禦:味甘,性澀,入手太陰肺、足少陰腎經。止遺精,收帶下。

  芡實固澀滑泄,治遺精失溺、白濁帶下之病。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淀粉、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維生素。

  2.作用:本品有抗氧化、降血糖、鎮痛保護腎功能、抗血栓等作用。

中藥古今研究:芡實 健康 第3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