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第一個節氣到了!養生記住4重點,過好一整夏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5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這也是進入夏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夏到來,意味著炎熱的夏季拉開序幕。氣溫漸升,濕氣漸大,身體各臟器也隨之受到季節的影響。

  

  據中國天氣網,立夏以後,北方氣溫上升較快。不過雖然升溫較快,但是北方夏季往往還不會真正到來。而南方的海南、廣東、廣西等地已是夏季,且隨著立夏節氣,長江以南地區基本進入夏季。由於氣溫上升,江南、華南一帶也進入強對流天氣比較頻繁的階段,而且雨量和雨日也會增多。①

  

夏天第一個節氣到了!養生記住4重點,過好一整夏 健康 第1張

  

  面對自然氣候的改變,我們的養生策略也要有所調整,順應自然。

  

  立夏過後,養生有4個重點!

  

  結合立夏後的節氣特點,養生要特別注意這些方面:

  

  1. 養好心神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師王東旭2011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夏與心相通,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立夏後的高溫容易引起情緒焦躁,導致心火過旺,引發各種疾病。特別是老年人,受情緒起伏及氣候外感因素的影響,發生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並不少見。②

  

  2. 健脾養胃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師王東旭2011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立夏後常因氣候燥熱而食欲不振,其實這是因為濕熱蘊積在內,腸胃缺乏運化動力的反映。

  

  此外,中醫認為,脾為化生之源,是人體的氣機樞紐。但如果脾氣不足,吃進的食物就不能順利轉化為水谷精華,或者已經轉化為精華的也不能順暢運送到身體各個臟腑。夏季更易發生脾胃不和及脾虛等症狀,比如吃冰冷食物,往往最先損傷的就是脾胃。②

  

  3. 注意祛濕

  

  立夏和小滿這兩個節氣的到來,讓萬物在雨水陽光的滋養中逐漸成長,人體也在此時進入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應該注意健脾祛濕。

  

  尤其是立夏後的第二個節氣小滿,由於雨量的增加,空氣潮濕,體內容易生濕,因此,特別要提防濕熱困脾。有句話叫「暑多挾濕」,也就是說暑熱之氣最易與濕邪一起侵犯人體。③

  

  4. 護好陽氣

  

  入夏後,很多人喜歡貪涼,比如年輕人喜歡把冷氣機溫度調得很低、貪吃冷飲冷食、有些人三伏天跑步致大汗淋漓等,反而容易傷陽氣,損傷身體的陽氣。

  

  《黃帝內經》講「春夏養陽」,春天的時候是陽氣剛剛開始生長,夏天慢慢陽氣就盛了。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黃濤在2018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談到,養陽是夏季養生的關鍵。「陽」是生命之本,養生就是養陽氣,陽氣足,人就不易生病。④

  

  以上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立夏養生記住「8個一」

  過好一整夏!

  

  1. 一碗養生粥

  

  平時可多喝粥以調理脾胃,如綠豆粥、荷葉粥、赤小豆粥、山藥粥等,以方便體內濕熱的排泄。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中醫肛腸科護師餘江艷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中醫認為,夏季食補重在健脾利濕,開胃消食,藥粥療法,可補充氣候炎熱丟失的水分,又可護養脾胃。⑤

  

  ▶ 山藥枸杞粥:取粳米150克,山藥200克,枸杞50克,白糖適量。將粳米洗淨,山藥去皮洗淨切小塊,文火熬煮30分鐘成粥狀即可。此粥綿軟爽口,能清除疲勞、補血明目。

  

  ▶ 荷葉粥:新鮮荷葉一片,洗淨切碎放入紗布袋中水煎,取濃汁150ml,加入粳米100g,加水500ml,煮成稀粥,每天早、晚食一次。荷葉氣香微澀,有清熱解暑、消煩止渴等功效。

  

  ▶ 薏米紅豆粥:薏米,消水腫。紅小豆也有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且紅色入心。可將紅豆50g,薏米100g,加水約1000ml熬成粥。

  

  ▶ 山藥大棗薏米粥:用山藥80克、薏米30克、大棗7枚,加上小米或大米50克一起熬粥即可。如果堅持天天喝,保證補心養心效果好。⑥

  

  2. 一次泡腳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主治醫師王欣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夏季濕熱邪氣較重,濕邪最易侵襲人體的脾臟。濕邪困脾,久之易傷心陰。每晚泡腳配合按摩湧泉穴,有助於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

  

  方法:每晚可用溫熱水浸足20分鐘,搓熱雙手,摩擦腳底的湧泉穴,雙腳各點按約200次左右,至微微汗出。⑦

  

  3. 一杯養生茶

  

  ▶ 薑棗茶——補陽溫中:立夏後喝杯薑棗茶,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科主任醫師崔麗安在2015年健康時報刊文表示,每天早上喝一杯薑棗茶,從立春或立夏那一天開始,一直喝到立秋前,既能補陽溫中,又能助陽排寒。

  

  方法:取生薑連皮3片,紅棗7~8枚,撕開,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煮15分鐘。最適用於氣鬱體質和陽虛體質的人。但陰虛火旺,肝陽上亢,有內熱的人不能長期吃薑。⑧

  

  ▶ 荷葉茶——理氣開胃:夏季食欲欠佳,可煮點荷葉山楂茶。幹荷葉5克,幹山楂5克,陳皮3克,上三味藥洗淨,放入茶缸內,沸水沖泡15分鐘,加適量糖調味,代茶飲。可以起到清熱化濁、理氣開胃,適合濕熱內阻、食欲欠佳者飲用。③

  

  ▶菊花茶——解暑明目:中日友好醫院營養科陳禹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日常代茶飲選白菊較好,既可清解暑熱又可明目,可謂一舉兩得。在菊花茶中加幾顆枸杞子,可調節菊花茶微苦的口感,也可以加強養肝明目的功效。⑨

  

  ▶ 山楂飲——開胃止渴:中日友好醫院營養科陳禹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夏天出汗較多,傷津液,易口幹、口渴,飲用烏梅飲不僅可以補充水分,還可以起到生津止渴、開胃、促進食欲的作用。烏梅飲中可以加少許的冰糖、蜂蜜或桂花醬,以改善烏梅酸澀的口感。如要增強烏梅飲提振食欲的作用,還可以加山楂一起熬制。⑨

  

  4. 一次柔和的運動

  

  夏天天氣雖然炎熱,但也不能偷懶不動,保持運動的好習慣,對痰濕體質來說特別有益。多參與戶外活動,怡養性情,散步、慢跑、打太極拳,但不宜過於劇烈運動,避免大汗淋漓,容易傷陰傷陽。出汗後要及時擦幹,不要立即洗澡,吹風。

  

  5. 一個好睡眠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黃濤2018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建議,「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最好晚點睡、早點起。此外中午補一個小覺,即使十五分鐘也最好休息一下。④

  

  6. 一劑調味料

  

  湘雅三醫院臨床營養科王萌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夏季可以吃一些蒜泥配菜,尤其是夏天吃涼菜的時候,蒜除了提味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有助於減少一些細菌性疾病的發生(很多人夏天吃了不乾淨的菜容易肚子疼,大多因此發生)。⑩

  

  7. 一套穴位

  

  江蘇省中醫院消化科主任中醫師徐藝2019 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談到,常用於祛濕的穴位有豐隆穴、足三裡穴和中脘穴。⑪

  

  ▶ 豐隆穴:按摩這個穴位能夠把脾胃上的濁濕排出去。此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外側,外踝尖上八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2次,每次3分鐘。

  

  ▶ 足三裡穴:調理脾胃,驅趕內濕的好穴位。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脛骨前緣一橫指,一天2次,每次3分鐘。

  

  ▶ 中脘穴:和胃健脾,促進脾胃的運化,適用於痰濕困脾的人群。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臍連線中點(臍上4寸),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鐘。

夏天第一個節氣到了!養生記住4重點,過好一整夏 健康 第2張

  此外,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黃濤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初夏很多人容易出現困倦現象,與陽氣不足有一定關係,可經常揉足三裡、太陽穴及頭頂的百會穴,都具有清神醒腦的作用。④

  

  8. 一個不要

  

  立夏後不要貪涼,炎炎夏日,冷飲、飲料是最佳解暑選擇,但是由於飲料溫度太低,容易影響胃氣和降,出現噯氣、腹脹等症狀。此外,也要注意不淋雨,盡量避開潮濕的環境,避免外感濕邪,這樣可避免腳氣、濕疹等病症的發生。③

  

  本文綜合自:

  ① 2021-05-05 中國天氣網《立夏節氣夏季國界迅速擴張 萬物生長最宜品嘗時鮮》

  ② 2011-05-12 健康時報《立夏養生增減同步》

  ③ 2017-01-24 健康時報《重滋養、祛濕氣是入夏養生重點》

  ④ 2018-05-04 健康時報《過完五一就是夏天了》

  ⑤ 2016-08-02 健康時報《健脾利濕 來碗養生粥》

  ⑥ 2020-08-04 健康時報《夏日無病三分虛》

  ⑦ 2020-08-07 健康時報《夏季養生貴在養心》

  ⑧ 2015-01-12健康時報《晨喝薑棗茶養氣》

  ⑨ 2020-07-03 健康時報《夏日喝好三杯茶》

  ⑩ 2020-07-10 健康時報《夏日飲食有六寶》

  ⑪ 2019-07-12 健康時報《祛濕記住一二三四》

  

  本文編輯:任璇 審稿主任:楊小明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