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您查頸椎了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頭痛,您查頸椎了嗎?

文/中日醫院中醫針灸科主任醫師李石良

中日醫院中醫針灸科主治醫師劉乃剛

編輯/針灸科小編

頭痛,您查頸椎了嗎? 健康 第1張

頭痛,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症狀,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頭痛的經歷。大部分的頭痛可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緩解,但仍有一部分頭痛常反復發作或持續存在,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諸多影響,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同時消耗巨大的醫療支出,給社會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的廣泛應用,頸源性頭痛作為頭痛的一個重要類型,發病率逐年上升,且發病年齡有降低的趨勢,引起國內外專家的普遍關注。

筆者對以頭痛為第一主訴的448例患者進行的分析顯示,頸源性頭痛占89.1%(399例)。年齡最小的只有14歲,發病人群有明顯的職業特點,絕大多數患者長期從事低頭位性質的工作(如流水線裝配工等)或經常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但是,由於對本病的認識不足,極易誤診為偏頭痛或血管神經性頭痛,使患者長期遭受頭痛的折磨。所以,對於長期遭受頭痛折磨的患者,建議您不妨查一下頸椎,看看自己的頭痛是否屬於頸源性頭痛。

什麼是頸源性頭痛

什麼樣的頭痛才是頸源性頭痛,頸源性頭痛又有哪些典型症狀和體征呢?

所謂頸源性頭痛,顧名思義,就是指由於頸部原因導致的頭痛,或者說病根在頸部的頭痛。國際頭痛協會(IHS,InternationalHeadachesociety)將其定義為由頸椎或頸部軟組織的器質性或功能性病損所引起的以慢性、單側頭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

頸部是人體連接大腦與全身的一個重要樞紐,頸部病變可引起全身各部位的病變,因此有「頸椎為萬病之源」之說。頭痛是頸部病變引起的常見症狀之一。頸部以頸椎及其關節為中軸,其周圍分布著眾多的肌肉、筋膜、神經、血管、脊髓等組織結構,任何一種組織結構發生異常或病變,都有可能導致頭痛,尤其是高位頸神經在頸源性頭痛的發病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高位頸神經起源於頸部的脊髓,其末梢和分支分布於枕部、頭頂及兩側顳部,當頸部組織結構發生病變,刺激或壓迫到這些高位枕神經時,就會發生頸源性頭痛。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快速地判斷出自己所患頭痛是不是頸源性頭痛呢?下面一些典型症狀和體征可助於您自己做出初步的判斷:

1.頭痛的發作與頸部呈明顯的相關性。比如頸部疼痛、僵硬與頭痛同時出現或相繼出現;

2.頭痛多偏於一側,或兩側交替發作,少數患者可出現全頭痛;

3.長時間伏案工作、長時間看電腦或手機,或頸部受涼或落枕後出現頭痛;

4.頸枕部跳痛、脹痛伴同側偏頭痛;

5.頸肩部疼痛、僵硬,伴眼眶或太陽穴處跳痛、脹痛或眉棱骨痛;

6.頭痛同時伴有頭暈、耳鳴、惡心、嘔吐、畏光、視力模糊等症狀;

7.頭痛出現時,按壓枕部會使頭痛加重或減輕。

如果您出現上述2項及以上典型症狀或體征,建議您立即到正規醫院檢查就診,以明確診斷,盡早規範治療。

頸源性頭痛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目前,臨床上對頸源性頭痛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較為認可的主要有解剖會聚理論、機械刺激學說、炎性水腫學說以及肌肉痙攣學說。

解剖會聚理論認為分布於頭臉部的三叉神經和頸部的傳入神經纖維會在中樞會聚,這樣的解剖結構基礎,使發生於頸部的傷害性疼痛信號在向中樞傳遞後,中樞返回的疼痛信號可擴散至三叉神經,引起頭痛。

機械刺激學說認為分布於頭頸部的高位頸神經(枕大神經、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等)、交感神經、頭頸部的血管(頸動脈、椎動脈)以及頭頸部的肌腱、筋膜、韌帶、軟骨等組織,構成了顱外對痛覺敏感的組織結構。頸椎曲度異常、頸部軟組織痙攣、頸椎退變等因素均可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或交感神經,引起頭痛。

炎性水腫學說認為椎間盤源性的無菌性炎症所導致的頸神經根袖水腫是造成頸源性頭痛的重要原因。在生理狀態下,成人的椎間盤內無血管組織,因此椎間盤組織不與免疫細胞接觸,屬於免疫豁免區。但是當椎間盤病變導致椎間盤組織溢出,這時溢出的椎間盤組織就會與免疫細胞接觸,免疫系統則會視椎間盤組織為異物,從而產生免疫排斥,出現反應性炎症。由於頸神經根的解剖位置臨近椎間盤,這種反應性炎症波及神經根、根袖等組織,出現頸椎間盤源性神經根炎。這種神經根炎除直接產生根性疼痛外,其末梢還會釋放炎性介質從而引起分布區域的疼痛,發生頭痛。另外,頸部的炎性疾病如風濕、筋膜炎等也可刺激高位頸神經,引發頭痛。

肌肉痙攣學說認為頸源性頭痛也可產生於頸部肌肉組織,頸神經根受到壓迫或炎症侵襲時可引起反射性頸部肌肉痙攣,而持續性的肌肉慢性痙攣引起組織缺血,代謝產物聚集於肌肉組織,代謝的終末產物引起肌筋膜炎,產生疼痛,並可直接刺激在軟組織內穿行的神經幹及神經末梢而產生疼痛。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肌肉持續收縮以維持姿勢,使肌肉供血減少,繼發肌痙攣,並使韌帶、肌筋膜易發生損傷;冗長而乏味的精神活動或體力勞力,在全身各部位中最容易引起頸部神經-肌肉的緊張,這些尤其是青少年頸源性頭痛的常見原因。

頸源性頭痛的治療方法

目前,臨床上對於頸源性頭痛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中醫和西醫兩大類。西醫針對頸源性頭痛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主要有藥物治療、神經阻滯、脈沖射頻等;中醫則根據頸源性頭痛的臨床症狀採用口服中藥及針灸、按摩、針刀等治療。

1.藥物治療

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是臨床治療頸源性頭痛的首選用藥,尤其是對於輕症患者,同時可配合使用肌肉鬆弛藥,可有效消除無菌性炎症、解除肌肉痙攣,達到治療頭痛的目的。藥物治療的優勢是鎮痛迅速,但屬於治標的方法,不能治本,而且對於中重度頸源性頭痛效果不佳。

2.神經阻滯

神經阻滯治療主要通過阻滯高位頸神經或交感神經,阻斷頭痛的傳導通路、緩解肌肉及血管痙攣,消除慢性無菌性炎症對神經的刺激等達到治療頭痛的目的。主要包括高位頸神經阻滯(枕大神經、枕小神經、耳大神經等)、頸2橫突阻滯、星狀神經節阻滯等,效果不佳者還可以採取頸部硬膜外間隙置管,向硬膜外直接給藥治療。神經阻滯治療適合用於以慢性無菌性炎症(尤其是椎間盤源性的炎症)為病因的頸源性頭痛的治療,目前在臨床廣泛應用,但其遠期療效不確定。

3.頸神經毀損治療

經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能存在椎管內骨性結構的異常改變卡壓神經根的病變,這類患者應考慮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如果有手術禁忌證或手術危險性較大,還可以採用頸神經的破壞性阻滯,這就是頸神經毀損治療。

頸神經毀損治療有射頻熱凝、乙醇阻滯、直視下脊神經後內側支切斷等多種方式,這些治療由於其性質是破壞神經組織,難免有一定的並發症,所以只有在頭痛十分頑固,多方治療無效,患者「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會被考慮,一般不會輕易選擇。

4.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頭痛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盡管中醫無頸源性頭痛的明確記載,但從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出發,臨床治療亦可取得一定療效。中藥治療主要採用舒筋活血、通絡止痛的藥物辨證論治;按摩、針灸則主要採用局部的阿是穴結合整體辨證用穴進行治療。針刀療法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治療方法,它將中醫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與現代醫學的解剖學、手術學有機結合,在頸源性頭痛的臨床治療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有時可立起沉疴,解除困擾患者數十年的頭痛,因此廣受國內外專家及患者關注。

針刀治療頸源性頭痛的特色和優勢

頭痛,您查頸椎了嗎? 健康 第2張

針刀將中醫的針灸針和西醫的手術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針刀的針體類似中醫的針灸針,但是直徑比針灸針略粗,臨床上常用針刀的針體直徑為0.6~0.8毫米;針刀的末端像手術刀,為一扁平的刀刃,但刀刃的長度僅0.8~1毫米。所以,針刀可以像針灸針一樣刺入人體,對人體的正常組織損傷極小,同時在針刀的刀刃到達體內的病變部位後,又可以像手術刀一樣,對病變組織進行松解、剝離,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手術的目的。

基於目前中西醫對頸源性頭痛的認識,結合我們大量的針刀臨床實踐,發現頸源性頭痛發病的關鍵因素之一是高位頸神經在穿出頸枕部的筋膜時受到刺激和壓迫造成;同時考慮到頸椎關節及椎間盤病變對頸源性頭痛的影響,針刀治療頸源性頭痛主要是松解頸枕部痙攣及僵硬的肌肉、筋膜,解除其對神經、血管的刺激和卡壓,特別是對高位頸神經的刺激和卡壓,同時著眼於對頸部的整體治療,松解頸肩部相關的肌肉、韌帶、關節囊等組織,重建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及功能,最後通過頸椎手法對頸椎的小關節進行調整,達到滑利關節的目的。

我們前期數百例的臨床應用顯示:針刀治療頸源性頭痛起效快且效果持久不易復發。那麼,針刀治療頸源性頭痛有哪些特色和優勢呢?

1.直達病灶、起效迅速

針刀治療頸源性頭痛可直接松解頸枕部痙攣及僵硬的肌肉、筋膜,解除神經、血管的卡壓,直達病灶,因此一些輕症患者可立即起效,頭痛立止,在我們的臨床研究中,17%的患者經1次針刀治療即獲得了痊愈且不再復發,多數患者經過2~3次針刀治療後即便沒有痊愈,其頭痛症狀也會明顯改善。1

2.對頸椎進行整體調節,效果穩定

對於頸源性頭痛患者來說,頭痛是患者最為顯著和需要解決的症狀,但其病症的根源還在於頸椎,因此,對頸椎進行整體治療,重建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及功能,才是頸源性頭痛患者的治本之策,也是解決頸源性頭痛反復發作的根本途徑。正是基於這種認識,針刀治療頸源性頭痛時,不只是單純解除神經的刺激和卡壓,同時對引起頸源性頭痛的頸椎和頸肩部組織進行整體的調整治療,因此取得了穩定、持久的治療效果。

3.對機體損傷小、恢復快

針刀治療時通過體表小於1毫米的針孔,使針刀直達病灶進行松解、剝離,對人體正常組織的損傷極小,而且這種損傷可通過人體的自我修復功能完全修復,不會形成瘢痕黏連,不會給人體帶來醫源性損傷。

盡管針刀治療頸源性頭痛有明顯的特色和優勢,但是由於頸源性頭痛的病因及發病機制複雜,所以也不是所有的頸源性頭痛都可以通過針刀治療來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下列因素的患者針刀治療效果往往不佳:如伴有頸枕部發育異常或畸形、存在嚴重的椎間盤退變、伴有中重度的抑鬱焦慮狀態等。

頸源性頭痛的預防和日常保健

頸源性頭痛是一種複雜的臨床綜合征,病因及發病機制複雜,容易反復發作,做好預防和日常保健,可有效防止頸源性頭痛的再次發作。

1.保持良好的學習、工作姿勢

頭痛,您查頸椎了嗎? 健康 第3張

保持良好的學習、工作姿勢,對於頸源性頭痛患者來說至關重要。經常使用電腦的人群,首先應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高靠背座椅,座椅靠背的高度以到自己的枕部為宜,使用電腦時選擇後仰位——即身體向後緊貼座椅靠背,頭頸部向後仰,靠在座椅靠背上緣,讓座椅靠背支撐起頭部的重量而頸部肌肉則處於鬆弛狀態。同時調整電腦螢幕至與目平視之高度,堅決棄用多數人使用電腦時都已經習慣的前傾位姿勢(即腰部直立、身體前傾、頸部持續緊張的姿勢)。對於長期從事低頭位性質工作的人群,應注意每隔30分鐘做一次頸部的屈伸活動。

2.仰臥睡眠並正確的選擇和使用枕頭

頭痛,您查頸椎了嗎? 健康 第4張

人的一生大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可以使我們的臟腑器官得到休息,對於頸椎亦是如此。正確地選擇和使用枕頭可以使頸部的肌肉和骨關節得到充分放鬆,維持頸部的正常功能、防止頸椎退變。

在人體骨架上,從後面觀察,人體的脊柱是一根直線,俗稱「大梁」。可是如果從側面觀察,可以發現我們的脊柱其實是有四個彎曲的,即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頸曲和腰曲向前凸、胸曲和骶曲向後凸。脊柱的四個生理彎曲是人體長期進化的結果,對於維持脊柱的穩定和維持人體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義。一旦脊柱曲度發生變化,則會影響脊柱正常功能,發生病變。

仰臥睡眠對於維護頸部曲度意義重大。因為在睡眠時,全身各部位的肌肉都會處於完全鬆弛狀態,頸部肌肉也不例外。失去了肌肉的保護,構成頸椎的7節椎骨排列的穩定性就會大大降低,只有在仰臥姿勢下並且有合適的枕頭在頸椎生理前凸的部位予以支撐,頸椎關節才會得以穩定。因此,從維護頸椎穩定性的角度而言,我們主張仰臥睡眠而不主張側臥睡眠,當然,特殊情況除外(如打鼾、患有呼吸暫停綜合征等)。

在枕頭的選擇上,我們推薦使用以蕎麥皮或類似填充物(如黃豆、決明子、蠶沙等)填充的枕頭,至於填充程度,則需要根據自己的體型來調節。通常以填充70%~80%為宜,填充過於飽滿不利於枕頭塑性,而填充過少則不能充分支撐頸部。這類枕頭的優點是容易根據個人的情況進行塑形,在使用時,枕頭不應放在最凸起的頭骨下,而應放在頸部和肩部中間,並且需要將枕頭的形狀稍加整理以符合自己的頸部曲度。符合要求的枕頭形狀從側面看,要類似「6」字,這個「6」字的圓圈部分要置於頸部,其高度要相當於自身拳頭的高度,這樣枕上去既舒服又能對頸部起到充分的支撐,使頸部的肌肉和骨關節得到充分的放鬆和休息,維持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

3.注意頸肩部保暖

頭痛,您查頸椎了嗎? 健康 第5張

避免頸肩部受風、著涼,尤其要避免夏季空調或風扇對著頸肩部直吹。頸源性頭痛的患者本身就存在頸肩部肌肉、筋膜的痙攣、僵硬、循環障礙以及無菌性炎症,風寒會加重上述病變。而注意頸肩部保暖,可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加速局部代謝產物的排出,從而有利於無菌性炎症的消退,緩解頸肩部肌肉、筋膜的痙攣、僵硬。

4.加強頸部鍛煉

頭痛,您查頸椎了嗎? 健康 第6張

在臨床中,我們注意到頸源性頭痛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患者,大部分都存在著頸部肌肉薄弱的狀況。強有力的頸部肌肉可幫助我們維持頸椎的穩定,保護我們的椎間關節及椎間盤,並對穿行於其間的神經血管起到保護作用。在同樣的勞力強度下,頸部肌肉薄弱的人群會更容易產生勞損、肌肉痙攣、炎症,甚至椎間關節或椎間盤的退變。因此,加強頸部的鍛煉對於頸源性頭痛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建議每天做1~2次頸部鍛煉,具體方法為:仰臥於床上,頸部墊枕,以頭、臀、雙肘為四個支點,頸部、腰部及雙上肢同時用力將胸腹部向上挺起,使身體呈弓形,持續約10秒,放鬆片刻,再次重復上述動作。每天早、晚各1次,總共不少於100次,且形成習慣,持之以恒。

我們的臨床實踐表明,即便是存在輕度頸椎滑脫(Ⅰ度)的患者,在經過6個月的上述持續鍛煉後,其椎體滑脫也會消失。因此,這種頸椎的負荷訓練對加強頸椎保護,維護其穩定性是十分必要的。

5.避免過度的強刺激按摩

頭痛,您查頸椎了嗎? 健康 第7張

按摩治療作為頸源性頭痛的臨床治療方法之一,具有無創傷、痛苦小、安全、有效的特點,受到很多頸源性頭痛患者的青睞。在臨床中經常會出現患者特別依賴在頸枕部壓痛點進行強刺激點揉的情況,這是因為強刺激點揉手法可幫助患者快速緩解頭痛症狀,患者會感覺「很解氣」。

但需要注意的是,強刺激點揉手法盡管在短時間內有效,可是反復地強刺激頸枕部的壓痛點,可加重局部肌肉、筋膜的炎症和纖維化,使患者頭痛逐漸加重。長期來看,這種方法得不償失。

中醫針灸科是中日友好醫院特色突出的中醫臨床科室之一,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醫療技術協作組成員單位。科室主要開展針灸與針刀兩種醫療技術,在基於超聲引導的針刀微創技術可視化的研究與應用方面居於全國領先地位。科室部分專家可熟練應用星狀神經節阻滯術、翼腭神經節刺激術、骶管阻滯術等治療技術。針灸治療涵蓋約50餘種疾病,包括失眠、肥胖、耳鳴耳聾、面癱等;針刀在治療慢性軟組織疾病方面有明顯優勢,目前能展開約30餘種疾病,包括常見的頸肩腰腿痛及頸源性頭痛、腦癱、顳下頜關節紊亂等疑難疾病。

李石良,男,1963年生,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並兼任中國疼痛康復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北京眩暈研究會常委、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眩暈學組委員、北京醫師學會眩暈專業專家委員會委員等十餘項學術職務,任《中國疼痛康復論壇》 執行主編、《中國醫藥導報》編委兼《針刀醫學》欄目副主編等五種雜誌編輯職務。

主要研究領域為超聲可視化技術在慢性軟組織疾病與疼痛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在頸源性頭痛研究領域居國內領先地位,主持制訂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頸源性頭痛的中醫優勢病種診療方案與臨床路經;致力於超聲可視化針刀系列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推動了針刀醫學理論與臨床技術的發展。創新性地完成蝶腭神經節刺激術的解剖學研究與超聲可視化升級,為治療鼻炎提供了一項有價值的臨床技術。培養了十餘名針刀專業碩士研究生及眾多的基層醫務人員,參與了主要的教材編寫工作,是「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及 「十三五」規劃教材《針刀醫學》和《針刀刀法手法學》及「全國高等中醫藥教育(本科)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針刀醫學》等五部教材的副主編,是國內外知名的針灸、疼痛、及針刀醫學專家。曾任日本滋賀醫科大學客座研究員、瑞士MONTREUX 中醫中心中方專家組組長,多次赴美國、瑞士、韓國、巴西等國講學。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SCI收錄兩篇,編寫著作十餘部,其中主編4部。接受多個國家的醫師和留學生來華學習針刀技術,推動了針刀療法在國內外的推廣。

劉乃剛博士

頭痛,您查頸椎了嗎? 健康 第8張

劉乃剛,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

職務信息:

(一)院內職務:擔任中日友好醫院中醫針灸科教學秘書、科研秘書。

(二)社會兼職:兼任北京中醫藥學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疼痛康復專業委員會理事,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治未病分會常務理事等。

學習工作經歷:

(一)學習經歷:2005年7月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獲醫學學士學位,2008年7月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獲醫學碩士學位,2011年7月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

(二)工作經歷:2011年起,歷任中日友好醫院中醫針灸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

專業特長:擅長採用中醫針灸、針刀、手法、藥物等綜合治療以下疾病。

1、針刀微創治療頸椎病及相關疾病:頸椎病、頸源性頭痛、頸源性眩暈、頸源性耳鳴、頸源性高血壓,頸源性牙痛,頸肩綜合症等。

2、針刀微創治療腰椎病,如腰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腰椎骨質增生、輕度腰椎滑脫、腰肌勞損、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等。

3、針刀微創結合整脊治療輕度脊柱側彎、強直性脊柱炎等

4、針刀微創治療膝關節疾病,如膝骨關節炎、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鵝足滑囊炎、髕下脂肪墊損傷、髕上滑囊炎、髕韌帶損傷等。

5、針刀微創治療各種慢性軟組織損傷與疼痛疾病,如:肩周炎、網球肘、腕管綜合症、足跟痛、肩背痛、筋膜炎、腰肌勞損、肩胛提肌損傷、皮神經卡壓綜合征、臀中肌損傷、梨狀肌損傷、坐骨結節滑囊炎、陳舊性踝關節扭傷等。

6、針刀結合蝶腭神經節刺激術治療慢性鼻炎、變應性鼻炎(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

7、針刀微創治療小兒腦癱肢體畸形。

8、針灸結合中藥治療帶狀皰疹及後遺神經痛。

9、針灸治療頸肩腰腿痛、失眠、胃腸功能紊亂、便秘、前列腺增生等。

參加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課題、國家自然基金課題及博士點課題4項,以第一、第二作者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SCI收錄2篇,曾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一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二等獎、中國科協第八屆博士生年會優秀論文獎、連續兩屆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中醫藥優秀博士生論文評選優秀論文獎等各類獎項9項。擁有國家專利1項(電熱針刀器械)。

I版權聲明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