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來源:健康界原創綜合(部分信息來自好醫友)
正文共:3494 字
預計閱讀時間:9 分鐘
9月29日,是第20個世界心臟日。
世界心臟日(World Heart Day)
是由世界心臟聯盟確定的,於1999年設立,每年一次,2000年9月24日為第一個世界心臟日,以後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為世界心臟日。2011年起,改為每年9月29日。其目的是為了在世界範圍內宣傳有關心臟健康的知識,並讓公眾認識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臟。
心臟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為提醒人們的重視,世界心臟聯盟確定了每年一次的「世界心臟日」。
2019年9月27日,2019年世界心臟日「心臟英雄」發布會在上海成功召開。
目前,中國心血管病死亡率居於首位,心血管疾病成為中國百姓健康的最大考驗。作為影響中國居民健康的第一大疾病,曾有調查數據顯示,每5個人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
如此龐大的患者基礎,那麼治療後其後遺症及出院後的康復過程就顯得極為重要了。那麼我們該做些什麼呢?運動是心臟康復的核心。
當心血管專家患上高血壓……
沒有什麼是一次跑步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次。當醫生們覺得心力交瘁,他們也會跑起來。
相關研究表明,大陸90%的醫生每日工作超過8小時,26%超過10-12小時,13.5%超過12小時。此外,80%的醫生沒有周末,53%工作6天,29%每周沒有一天休息時間。94%認為每天下班後狀態很差,48%感到精疲力竭。
2017年《柳葉刀(TheLancet)》調查顯示:超過43.4%的中國醫生因為工作太忙無法參加運動。
民眾的健康要保障,但不能以犧牲醫務人員的健康甚至生命為代價,因此醫生們健康狀況亦尤為重要。
醫務工作者不僅要做大眾健康的守護者,更要當大眾健康的領跑者。中國醫師協會副秘書長石麗英表示,據2018年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調查顯示:健康因素已經成為影響醫師工作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醫者健康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跑步時常被認為是抗拒疲勞,改善身體狀況最好的運動方式之一。日前,在一場鼓勵醫者加入跑團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專家汪芳向健康界透露,她自己也曾經是一名高血壓患者,高壓170,低壓120。在進行長跑後她發現,通過運動,自己的工作效率有所提升,血壓也恢復了正常,如今她每天跑步11公里上下班。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不僅如此,每當去外地參加學術交流時,她都會帶上一雙跑鞋,早起一小時,用雙腳丈量一個城市,鍛煉身體的同時,還對這個城市有更加深入的人文了解。
在歐洲心血管年會的時候,汪芳身著寫有「北京醫院」字樣的上衣在米蘭奔跑,展示了中國專家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國家體育總局體醫融合研究中心主任郭建軍帶來了醫體融合的新理念:體育鍛煉絕不僅僅是用於預防疾病、強身健體,還可以用於治療疾病、病後康復。但是,並非所有運動都可以獲得健康,只有滿足科學性、安全性、有效性的運動,才能真正促進身體健康。所以,依據自身的年齡和身體實際情況,找到最適合的運動方式,才能強身健體、避免運動損傷。
你需要一張個性化運動處方!
已有大量的研究證實,有效、規律、適當強度的運動可以:促進心血管病患者恢復體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再住院率、降低再發心血管事件率和死亡率、改善內皮功能、穩定斑塊、減少心肌細胞凋亡、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等。
面對不同的運動強度,對體能、心功能和預後的改善效果也不同。心血管病患者如何進行有效、安全的運動?你需要一張個性化運動處方!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生命在於運動。但許多心血管病(CVD)患者對運動卻是既想又怕,擔心運動容易引發中風、心梗等心血管事件。
最近,2019歐洲心臟病學會大會公布的一項研究,可以讓你打消這種顧慮:這項近50萬人參與的研究首次發現,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比健康人更能從運動中獲益。
在6年的隨訪期間內,研究人員發現,增加體育活動可以降低死亡風險。但風險降幅最大的是那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並且隨著運動量加大,死亡風險持續降低。
已有大量的證據表明,體育運動可降低健康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體育運動的獲益卻並不明確。截至目前,還沒有直接針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相關比較研究。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心臟病專家Sang Woo-jeong博士團隊研究了在2009年至2015年期間接受韓國國家健保服務健康篩查的441798名患者的數據。參與者年齡在40歲以上,平均年齡為60歲。
近6年的跟蹤調查期間,共有131558人患心血管疾病,53.5%是男性。對參與者體育活動的調查基於他們對過去7天的自我報告,這些信息被轉換成每周代謝當量任務/周的單位(MET-分鐘/周)。
在隨訪期結束時,研究人員發現,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比健康人從體育鍛煉中獲益更多。運動每500 MET-分鐘/周,死亡風險分別降低14%和7%。
在調整了年齡、性別、吸煙等可能影響結果的因素後,沒有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人從0-499 MET-分鐘/周的運動中獲益最多;完全不運動的人死亡風險比那些最活躍的人高27%(1500 MET-分鐘/周及以上);那些每周運動0-499 MET-分鐘/周的人,風險降低了8%,並且達到1000 MET-分鐘/周以上時保持平穩。
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樣從0-499 MET-分鐘/周的運動中獲益最多,但死亡風險的降幅在500 MET-分鐘/周以上呈持續改善趨勢。與運動量最多的健康人群相比,完全不運動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風險增加了87%;運動量為0-499 MET-分鐘/周的患者死亡風險下降了45%;1000 MET-分鐘/周的患者風險下降了14%。
研究中大約一半的人沒有達到建議的體育運動水平,1/4的人完全不運動。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體育運動水平低於健康人群,但運動越多,在6年的隨訪中死亡風險越低。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為什麼會這樣呢?首爾國立大學心臟病學家Si-Hyuck Kang博士說,可能有這麼幾個合理解釋:
首先,久坐是眾所周知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心血管病患者可能本身就喜歡久坐不動,所以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增加體育鍛煉對他們更有益。
其次,許多既往研究表明,體育鍛煉有助於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如血壓、膽固醇和血糖,從而可使體育在二級預防中受益。
另外,有證據表明,體育運動可降低全身炎症水平。
因此,醫生應給心血管病患者開運動處方,鼓勵他們盡可能多地參加體育運動。
心血管病患者該如何運動?
運動雖好,但也有潛在風險,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因此,需要通過評估掌握患者身體狀態,找出潛在問題,給予個性化的運動處方,在充分獲益的同時,將風險控制到最小。
評估包括:生理功能評估、心理狀態評估和社會功能評估。
運動形式不限制,具體應根據個人情況、場地條件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心血管病患者的運動應包括有氧運動(最基礎的是步行,以及跑步、騎車、爬樓、橢圓機)、抗阻運動(彈力繩、杠鈴、啞鈴等)和柔韌性、綜合性運動(如太極、瑜伽、拉伸等)。
合適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非常重要。應根據患者的體能、既往運動習慣、病情和運動限制因素來定,由低到高、由慢到快。心血管病患者可採用中等強度持續運動或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有研究發現,HIIT的獲益優於中等強度持續運動,但應在醫生監測下進行。
運動時間應由短到長。一般推薦心血管病患者每天合適的運動時間為30-60分鐘,每周150-500分鐘運動時長比較合適,可根據患者情況酌減。運動頻率應根據運動時間來定,原則上短時高頻、長時低頻。
運動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需要持之以恒,並且需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和體能變化隨時調整。
參考資料: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09-cardiovascular-disease-patients-benefit-healthy.html
熱門推薦
-
我從手術室被叫出來後,瞬間淚流滿面……
-
讓萬人飆淚的醫二代,後來怎麼樣了?
-
微信里每天走一萬步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
清理血管,都是坑
版權聲明
健康界綜合網路信息編輯,如有侵權,請聯繫健康界。
微信公眾號或媒體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文章轉載,請關注「健康界」公眾號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閱讀原文」成為健康界VIP,來《看健日報》一探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