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麟診所/糖尿病了解原因才能更好的治療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汪國麟診所/糖尿病了解原因才能更好的治療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糖尿病了解原因才能更好的治療!

  摘要:研究已證實,糖尿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明顯高於無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父母都是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15-20倍,而且2型糖尿病的遺傳因素高於1型糖尿病。糖尿病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糖友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之後,第一反應就是:為什麼是我?我為什麼會得糖尿病?我們只有了解並掌握一些基本的糖尿病知識,才能做到早發現,早控制,早治療。

  1、遺傳因素

  研究已證實,糖尿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明顯高於無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父母都是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15-20倍,而且2型糖尿病的遺傳因素高於1型糖尿病。

  2、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發2型糖尿病。特別是向心型肥胖者(即:腹部肥胖者)。肥胖可導致胰島素作用受阻,引發胰島素抵抗。對於肥胖人群來說,控制體重是當務之急。

  3、體力活動少

  體力活動少會導致肥胖,降低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會促使發病,運動減少已成為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家一定要運動起來,因為適當的體力活動可以減輕或防止肥胖,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被充分利用。

  4、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在糖尿病的發病誘因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某些1型糖尿病患者,是在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後發病的。其原因是進入機體的病毒侵害了胰島素細胞,從而導致胰島素分泌缺乏,最終引發1型糖尿病。

  5、多次妊娠

  妊娠期若不注意飲食控制,很容易患上糖尿病,而多次妊娠更容易誘發糖尿病。因為在妊娠期,人體會分泌更多的雌激素,雌激素有對抗胰島素的作用,還會導致胰島β細胞被破壞。所以說妊娠更容易誘發糖尿病。

  6、化學物質和藥物傷害

  醫學界已經證明,滅鼠藥撲立滅靈,能引發1型糖尿病,用於治療肺炎的戍雙咪和一種抗癌藥左旋門冬酰胺酶,都能引發糖尿病,減少這類藥物對機體的傷害,就是自我保護。

  7、不良情緒

  心理壓力、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都可以引起血糖代謝紊亂。因此,工作、生活中要適當給自己減壓,遇事要保持樂觀情緒。

  有些食物或者生活習慣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大大不利,大家要注意了!

  錯誤一

  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不用控制飲食

  正解:該類患者不能放鬆飲食治療,否則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感染率增高等各種不良後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其危害性不亞於肥胖型糖尿病。輕體重和消瘦型的糖尿病患者,首先應查明消瘦的原因,進行對症治療,如果還有某些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病等,應積極治療。另外還應加強飲食控制,增加蛋白質等營養素的攝入,以增加體重及蛋白質水平。

  錯誤二

  主食吃得越少對病情越有利

  正解:許多糖尿病患者只控制主食的攝入,認為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這會導致兩種後果:一是由於主食攝入不足,總熱量無法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而導致體內蛋白質、脂肪過量分解,身體消瘦、營養不良,甚至產生饑餓性酮症;二是由於主食吃得很少,糖尿病患者會認為已經控制了飲食量,從而對油脂、零食、肉蛋類食物不加控制,使每天攝入的總熱量遠遠超過控制範圍,易並發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

  錯誤三

  少吃一頓可以不吃藥

  正解:有些糖尿病患者自作主張少吃一頓飯,認為不吃飯就不用服降糖藥了,其實,降糖藥的目的是為了抵消高血糖。不按時吃飯還容易導致餐前低血糖,同時由於少吃了一餐,必然導致下一餐的攝入量增大,導致血糖控制不穩定。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按時、規律地服藥和吃飯。

  通常來說,糖尿病人日常食譜與正常人的飲食沒有太大的差別,但要有一定的規律性,不能像正常人吃飯那樣隨意,否則飲食療法就成了口空無憑的東西,它需要天天執行,長期不懈地堅持下去,才能控制自己的病情。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