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抑鬱症也被稱為抑鬱障礙,臨床上的主要特徵為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目前,醫學上認為,抑鬱症既是一種心理疾病,也是一種生理疾病。
近些年來,抑鬱症發病率不斷上升,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然而,社會對抑鬱症的醫療識別率卻很低。以大陸為例,地級市以上的醫院對抑鬱症識別率還不到20%,其中接受了藥物治療的患者更是不足10%。
更可怕的是,抑鬱症的發病趨勢正呈現低齡化。
相信不少人身邊都出現過抑鬱症患者,作為抑鬱症患者的家人或朋友,我們可以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心理引導,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症狀。但需要注意的一點的是,永遠不要對抑鬱症患者說這三句話。
一、「這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
抑鬱症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情感障礙,並非是個體思維可以控制的。當我們以一種瀟灑豁達的語氣和他們溝通交流,比如對他們說,「這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們會產生強烈的反感情緒,認為你是在敷衍他。
事實上,我們很難理解抑鬱症患者內心承受的痛苦有多大。大部分人都喜歡用自己的思維和認知去看待未知的東西,以至於我們得出的結論往往是不完整、不夠準確的。
美國史丹佛大學關於抑鬱症研究的一份報告顯示,超過60%的抑鬱症患者認為,周圍人的不當言語會讓他們感覺更加痛苦。所以,當我們對抑鬱症不夠了解時,請不要以自己的思維去進行理解和引導,更不要說出「這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的言論了,這只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二、「你可以自己走出來」
臨床醫學研究表明,絕大多數的抑鬱症患者都無法進行自我疏導和自愈,即使有些患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後,病情有明顯的好轉,也不能排除慢性抑鬱的可能。
一般來說,大部分抑鬱患者都極度反感人際交往、不願接受專業治療。如果你對他說「你可以自己走出來」這類話,無疑是在將他帶入一個錯誤的方向,他們會對自己盲目自信,無法對自己的病情做出客觀、理性的判斷,從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在抑鬱症患者病症減輕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循循善誘,鼓勵他們多和醫生溝通交流,聽從醫生的建議,配合醫生治療,而不是對他們說「不用接受治療,你可以自己走出來」這類話。
三、「開心點」
抑鬱症患者最大的臨床病症是就是不能進行情緒的自我疏導,他們更多時候是陷入持續的情感低落,興趣低沉,思維遲鈍等心境體驗中。其實,他們也想要使自己開心起來,但卻無法控制自己的心理感受。
在這樣的掙扎過程中,抑鬱症患者內心無疑是極其痛苦的。如果你對他們說「開心點」,不僅不能對他們的症狀起到緩解作用,更像是一句不負責任的風涼話。這句話只會讓抑鬱症患者認為,你根本沒有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你不是真的關心他。
對抑鬱症患者來說,陪伴和體貼就是對於他們最大的理解和關愛,在症狀減輕的日子里,我們要盡最大努力去調動他們的精神愉悅感,讓他們感受到當下生活的美好,感受到來自身邊人的溫暖和關愛。
研究
相關研究表明,美食對抑鬱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因為好吃的東西會誘導我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讓人產生興奮的感覺。所以,與其在他們身邊說一些無意義的話,不如陪伴他們吃一些好吃的東西。
隨著抑鬱症發病概率的提高,我們不僅要隨時注意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學會釋放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也要對抑鬱症有正確、全面地了解。
目前,抑鬱症的最佳治療方式主要是藥物治療,但需要在藥物治療之後進行心理疏導,讓醫生對藥物的計量有準確的把控。
如果你周圍有抑鬱症患者,請盡可能多給他們陪伴和鼓勵,並引導他們接受專業的治療,因為靠自己是很難戰勝這種心境障礙的。
此外,研究發現,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都會多次復發,所以抑鬱症患者還需要進行預防性治療,可以通過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系統兩種方式,幫助抑鬱症患者解除或減輕其心理負擔,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增強他們戰勝抑鬱症的決心,同時還要為其營造輕鬆良好的環境氛圍。
- The End –
參考資料:《我的抑鬱症》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