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東風化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立春之後,陽氣始生,但百草尚未回芽,北京就迎來了2019年的初雪。
圖源@故宮博物院
春季就是這樣,氣溫變化最無常,這個時段,經常是剛脫掉秋褲,發現降溫了;重新穿上冬衣,氣溫又回暖了。
因此,老話有「春捂秋凍,一年無病」的說法,但「捂」的位置很有講究,絕不是「不減衣服」這麼簡單。
春捂四處,雜病不生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科普專家辛海告訴大家:早春時節,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臍這四個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1手腕:守住全身血脈
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力所發出的穴位,能夠強化臟腑。
所以春捂首要重視心經的原穴——神門穴。日常可用拇指指端反復點按神門穴30次,以去除煩躁、安神定志。
按揉此穴時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2腰眼:腎好一切都會好
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經常尿頻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
平時可用拇指放在兩側腎俞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如此連做36次,有很好的護腎作用。
3小腿:聚陽氣,一年少疼痛
很多老人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現惡心嘔吐眼睛痛,這種表現屬於肝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4肚臍:養陽氣,助長壽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
保養神闕穴可採用揉中法:即,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每次360下。
忽略這3點,春捂=養病
除了捂對地方外,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醫學博士吳義春還告訴大家,春捂還有這些規矩。
1「捂」對時間
對於大部分北方地區來說,一般到陽歷 5 月中旬,白晝氣溫超過 15 度且較穩定時,這時穿得稍單薄些,就不至於感冒或染病了。
2「捂」對溫度
氣溫 15℃ 是一個臨界值,低於這個氣溫可當「捂」一會,高於這個氣溫則可以適當減衣。當氣溫連續幾日超過20℃時,大家就不要再捂了。
如果有冷熱天氣交替交錯出現,建議大家穿、脫衣物勤快一些,以體感舒適為主,俗話說:「急脫急著,勝似服藥」就是這個意思。
3「捂」要有度
在春季,蓄積於體內的陽氣會隨著春暖而外發,若春捂過度,藏陽氣過多,會化成熱邪外攻。
因此,「捂」的程度應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否則,出了一頭汗,風一吹,就感冒了,這點對孩子尤其要注意。
本文內容綜合自生命時報、雲南中醫、健康春旅、中醫健康養生官方號等,特此感謝!
每天早晨七點鐘
關注養生中國(yangsheng-cn)
每天學點咱老百姓用的上的養生知識~
快和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