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現在,在同學聚會中,在微信里,談起的,是如何使自己健康幸福多活幾年,也就是更加長壽。
說起長壽,人們想起的,首先是家族的長壽基因。我老伴父母均百歲過世,在世的哥哥、姐姐也都八九十的人了,身體仍很健康,因此同學們都說我老伴能長壽;說我也能沾光長壽。實則我家是短壽基因,母親30多歲就去世,父親65歲,哥哥58歲,而且全是因心腦血管疾病去世的。
然而,人的壽命並不完全取決於遺傳因素。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的結果說,有四個因素影響壽命:一是遺傳因素,只占15%;二是社會狀況,占7%;三是醫療條件,占8%;四是生活方式,占60%。我小時,有一鄰居會算命,他給我算的結果是我只能活到25歲。我現在已83歲了,不知幾個25歲過去了,大概我一時還走不了(前不久體檢基本指標都正常)。這都是我多年、特別是退休以後實踐科學生活方式的結果。
實際情況是,社會狀況、醫療條件,特別是科學的生活方式的作用和努力,個人家族的遺傳因素也是會變化的。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使大陸的人均壽命已有很大的提高。
說起長壽,許多人還有一個錯誤,以為就是人們活在世上的實際歲數。因此一些人過分地追求長壽,在世上盡量活得長些,而不管生命的質量和幸福,所謂「好死不如賴活」。有些人80幾歲,90幾歲,甚至100歲,大家都誇他長壽,殊不知他因重病已經在病榻上躺了十數年了,完全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有的完全癡呆,甚至成為植物人,靠醫療插管和護理來維持生命,能說他長壽嗎?
長壽一定要和健康和生命質量緊密相連。沒有健康和快樂的生活,就沒有長壽。要做到健康長壽,主要就是實踐世衛組織第四條講的要有科學的生活方式。一些養生專家把它具體化為四條: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這其中,心理平衡尤為重要。
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伊麗莎白等人總結出的長壽之道,說人要活百歲,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而心理平衡占了50%。有權威醫療部門統計:人類65%——90%的疾病與心理壓抑感有關。《黃帝內經》也說:「百病生於氣也。」所以「醫病先醫心」。
耄耋老人還有一個最大的心理問題是能不能正確科學地看待「老」和「死」,諱老怕死。一個人把生命看透了,心理沒有負擔了,加上科學的生活方式,身體也就健康和長壽了。
我現在已到了人生的暮年,人要老去和死亡,這是誰也無法抵禦的自然之力。人從自然來,再回自然去,很好!(鄭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