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實錘!男性患糖尿病的幾率是女性的兩倍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傳統觀念認為,2 型糖尿病是老年人的病,但是目前發病年輕化趨勢愈演愈烈。 上世紀 90 年代以前,到內分泌科就診糖尿病的患者基本上都是老人,而現在內分泌科確診的糖友有近 1/3 是低於 40 歲的年輕人,甚至還有 20 歲以下的。

下面這份指南,就是要教你怎樣輕松地避開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體重越來越不容忽視。中國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國。 2019 年6 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指出,我國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研究顯示,中國糖尿病檢出率從 1980 年的 0.67%(以 OGTT 為診斷標準)增至 2013年的 10.9%(以空腹血糖、HbA1c 和OGTT 為診斷依據)。

由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貢獻了全世界 1/3 的糖尿病患者。 中國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為 9.7% 11.6%,糖尿病患病人群約 1.1 億。2016 年,有 14 萬人死於糖尿病,其中 51% 是男性。糖尿病和糖尿病腎病死亡率分別增加了 63.5% 和 33.3%。


糖尿病會對血管造成損害,因此可能導致任何部位出現問題。如果影響的是視網膜血管,你就可能失明;影響了腳上的血管,就可能造成神經損傷;腎臟受損,就會腎功能衰竭;它還會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這些影響都是悄無聲息的:許多人在被確診糖尿病的十年之前就已經得病了,而且三分之一的人在確診時已經有了並發症:視力損傷,腎臟損傷等。

盡管糖尿病的危害又多又可怕,但它在很多方面依然可稱作是一種隱匿的疾病。 誠然我們都知道這種病,但人們很少給它像乳癌或阿爾茨海默症級別的重視。 是什麼推進了糖尿病發病率的急劇上升? 以及更迫在眉睫的是,為什麼我們還沒有更加關註它?了解風險

糖尿病主要有兩種類型。 1型比較少見,占不到 10%。 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 病: 人體的防禦系統攻擊產生胰島素的細胞,而胰島素是幫助人體控制血糖水 平的。 2型糖尿病則是大多數人提到「糖尿病」這一概念時所指的,會導致身體 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下降,或對激素的敏感性降低。誘發 2 型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家族史是其中很關鍵的一個,種族也是。 例如,南亞人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六倍。
糖尿病發病率上升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個原因也有點兒諷刺:就是我們的壽命比以前長了。中年人群裡,每 10個人會有一個人患有糖尿病。 等你到了 70 歲,這個數字會變成 5 個人中就有一個。 但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國人的體重在慢慢增加,可男性並沒太意識到這一點。

中年男女患糖尿病的比例嚴重失調,且男性已患糖尿病尚未確診的人數估計是女性的兩倍之多。這其中有一部分是生物學原因:男性變胖起來,比女性更容易得糖尿病。但習慣方面的原因也是有的:男性不像女性那樣一有點兒小毛病就去看醫生。

由於糖尿病的發病症狀通常不明顯,大多數人是在檢查一些不相關的其他疾病時查出自己有糖尿病的。統計結果也支持這一觀點:只有 16% 確診糖尿病的患者是主動要求檢查此病的,大部分人發現糖尿病全靠巧合運氣——而運氣,已經越來越不站在我們這邊了。

知識點糖尿病並不是只能靠藥物治療。體重之辯然後是我們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治療糖尿病的資源如此匱乏?整個社會都把 2 型糖尿病患者歸入「不想照顧自己的懶人」的刻板印象裡,這是有失公允的,而 且其實根本不是事實。


糖尿病是一種最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具有遺傳易感性,在環境因素的觸發下發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 ( 能量攝入增加和運動減少等 ) 及人口老齡化,2 型糖尿病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逐年增高趨勢,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增加速度將更快 ( 預計到2025年可能增加170%),呈現流行勢態。 糖尿病現已成為繼心血管病和腫瘤之後,第三位威脅人們健康和生命的非傳染性
疾病。因為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疾病,我們可能認為它不會造成我們無法控制的脅,比如癌症或癡呆。這種缺乏緊迫感正是問題的關鍵,因為倘若及早發現, 2型糖尿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心血管疾病曾是 2 型糖尿病患者的頭號殺手,但最近來自瑞典的數據表明,如果你能控制好自己的風險因素—別抽煙,保持血壓正常—那麼患心臟病的風險多一點點也是微不足道的。 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控制好自己的風險因素。我們看到的是可怕的並發症。並發症費用支出也占了糖尿病治療總費用的絕大部分。 據統計,我國在糖尿病的直接花費每年約為 6210 億元人民幣,包括 5930 億元的並發症治療費用和
280 億元的糖尿病治療費用(血糖控制和心血管危險因素 控制藥物)。 未經治療的糖尿病人群則會因為並發症等情況產生更多醫療成本, 估計為 11220 億元。不治之治預防的確是我們的目標,不過在治療方面,我們也取得了重大進展。近期研究表明,確診為糖尿病並不等於判處了終身監禁。英國糖尿病協會資助的緩解糖尿 病臨床實驗將 200
多名義工分成兩組,給其中一半人進行現有最好的糖尿病治 療手段,包括藥物治療和飲食建議。 另一半人則嚴格控制飲食: 每天的湯和奶昔 加起來只有 800Kcal —僅為成年男性通常攝入量的三分之一。


在為期12 周的研究結束時,45% 的節食組已無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的症狀。 更值得注意的是,兩年以後,當他們再次檢查這些被試時,當年病情得到緩解的患者裡 70% 都沒有再復發。 我們並沒有說可以逆轉糖尿病,我們強調的是病情的緩解。糖尿病患者可以擺脫胰島素治療的想法並不是癡心妄想。正確改變那麼,你打算怎麼做呢?如果你沒有糖尿病,也想要避免得上,就請控制你的體
重—或者更確切地說,減少腹部脂肪—這是最好的辦法,但碳水並不是唯一的罪魁禍首。 人體在健康的狀態時,能夠很好地自行處理糖分。像水果、奶制品和全谷物,其實都與降低患病風險有關,因為它們的高纖維和蛋白質含量能夠增加飽腹感。 關鍵是減輕體重,具體怎麼減並沒有太大區別。

「體重」一詞其實經常被人誤用:一個正常範圍內的身體質量指數( BMI)並不是免除疾病的通行證。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比起體重超重但脂肪含量較低的人,體重合理但體內脂肪含量高的人其實更有可能患上糖尿病。後者的體型通常被稱為「瘦胖子」,其可能的形成原因有多種,包括長期壓力和睡眠不足—反正就是所有你知道的對身體有害的事情—但這些可未必能從鏡子裡看出來。

徹底改變生活方式,對誰來說都絕非易事。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意志力,且那些生活不如意的人,比如貧困者或心理狀況不佳的人,就更難做出必要的改變了。這篇文章裡引用的每個人都在強調說,雖然個體有一定的責任,但我們不能純靠「意志」走出糖尿病泛濫的大趨勢,且將糖尿病全部歸咎於患者的做法既不正確,也無裨益。這是一個需要社會整體來回應的社會問題,在諸多因素的阻礙之下,減肥只會更加難上加難。不過,有一件事是確定無疑的:你越忽視一個問題,就越只會助長它。如果你對自己的狀況感到擔心,或者已年逾四十,或是有經常感到疲勞及口渴等症狀,那就更不能忽視全身健康檢查的重要性。改變幾率降低糖尿病風險,有比戒糖更聰明的方法:要做
1、重量舉 跑步並不是最快速的健身方式。舉重訓練和強化力量訓練可以將 2 型糖尿病風險降低 33%。

2、吃早飯 習慣是關鍵。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幾率是不吃早飯的人的一半。

3、重視睡眠 日本的一項動物研究表明,只要一個晚上不睡覺,就會影響到肝臟中 的酶,從而增加患糖尿病的幾率。

不要做: 1、使勁吃蛋白質 你可能以為瘦肉是減肥的好幫手,但所有過量攝入的卡路里都會增加你的患病風險。研究表明,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可以將風險降低 23%。

2、怕吃芝士 2018 年的一項研究分析發現,攝入乳制品最多的人比不吃乳制品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要低 30%。

【來源:男士健康】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健康」實錘!男性患糖尿病的幾率是女性的兩倍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