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焦慮藥物/現代人的隱形殺手:焦慮症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當你每天晚上都帶著第二天的計劃入眠,不代表那就是井井有條;當你每天時刻都在擔憂,想像可能發生的問題而焦慮不安,不代表那就是未雨綢繆;當你總是為了別人的事而寢食難安,把整個世界所有人的事都往肩上扛,不代表那就是責任感和義氣。

  以上種種,並都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那可能是一時的壓力使然,更可能是焦慮症的徵兆——現代社會極其普遍的精神病。

抗焦慮藥物/現代人的隱形殺手:焦慮症 汪醫師產文 第1張

  隱形殺手——焦慮

  優渥生活及先進社會的代價,就是精神病悄無聲息地入侵而不自知,也因為認知不足和長期漠視,最後惡化成影響日常生活、社交、工作甚至家庭的心理疾病。有人稱之為「隱形殺手」——看不見,摸不著,就像武俠小說里無色無味的「七星海棠」,殺人於無形,其影響可以長達一生。

  大部分人對於精神病的概念依然難以接受,有者將之誤解為「神經病」;更多的是害怕招來異樣眼光而強制壓抑,想要不露痕跡,卻事與願違,直到爆發、失控,才求診、治療。

  所以精神專科一再重申:宣傳很重要,教育民眾,改變思維,政府、大學、醫藥中心都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不要因為看不見,死不了人就認為不重要,這個耐性異常的殺手,覬覦在所有人的身側,等待時機成熟大舉入侵。

  「焦慮」是人在面對壓力時所產生的正常反應,然而,當反應變得過度,甚至變成痛苦、壓力並且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處理能力和進度時,就會變成病態的焦慮,亦即「焦慮症」;若選擇漠視,讓病情持續惡化,則會影響家庭和社交關係,甚至引發其他精神疾病,最後孤僻一生。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大約有5%~7%的人因焦慮症而使生活受到影響,從個人行為、思想、情緒和知覺,到生活、工作、家庭及社交等等。很多人因認知不足而誤解,更多的是因為心理障礙而忽視,導致病情加劇。相較於癌症、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文明病的病發率,不到10%的精神病聽起來確實不嚴重,但若拋出先進國家因精神病而不斷增加的醫療經濟負擔數據,就可看出事態嚴重:1990年,美國的精神病醫療開銷高達420億3000萬美元,而龐大的精神病開銷當中,藥物治療就占了54%!

  焦慮症種類

  造成焦慮症的四大因素主要是遺傳(不是100%)、健忘、個性及生活經歷。失業、升職(因為勤勞所以壓力,這就是表現好的「懲罰」)、考試、交際障礙、轉校或更換工作、與愛人、親友及家庭關係欠佳等等,都有可能是造成焦慮症的因素。

  精神問題相當普及,現代人或多或少都面對輕微或嚴重的精神問題,但其影響卻不僅止於個人身體機能的運作,而是廣泛到涵蓋身邊親友、工作環境,甚至社會!專家把焦慮症主要分為以下五種。

  社交焦慮症 最普遍的焦慮症,亦稱社交恐懼,終生病患率從3%到13%,多數於成人時期形成,對人際關係、工作及生活影響很大。患者害怕自己會做一些令人窘迫的事,更因為害怕被人註視及被否定而回避人群。這絕不是「害羞」那麼簡單。其生理症狀包括害羞或扭捏、心悸、震顫、無法說話、呼吸困難、冷汗;行為上則會明顯逃避人群,自我隔離;其他症狀包括對他人的評價過度敏感、往負面方向思考、自我增進能力低、社交能力弱(眼神交流)、明顯的緊張(聲音顫抖、手抖)等等。

  強迫症 日積月累,慢慢嚴重,形成很明顯的壓力症狀,以致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和處理能力。較普遍的例子是強迫自己洗手、關門、鎖門、鎖車、洗髮……頻密地重復相關動作和檢查才罷休,花太多時間重復做同樣的一件事、一個動作。強迫症往往從青春期或成年期就開始形成,通常還有其他精神症狀,比如沮喪。患有強迫症的人在日常行為中就有明顯症狀,比如花幾個小時才能出門、嘮叨、多疑、不肯定、對天災感到恐懼等等。

  恐慌症 嚴重的焦慮症,終生病患率1%至2%,女性居多。屬於突然性焦慮症,沒有理由,無法理解恐慌原因,甚至有強烈的死亡威脅感,病發時一般持續10至15分鐘,若不治療可能惡化成場所恐懼症。病發的4個星期內會出現4種症狀或更多,涵蓋心血管、心理、神經學、呼吸系統、腸胃系統等。為了避免突發,病患會選擇留在家里,度過餘生,退居到自認為「安全地帶」的空間;病情嚴重者完全無法工作,必須依賴家人出外購物。

  廣泛性焦慮症 一直覺得憂慮,什麼事都覺得焦急,從家庭、工作、生活、健康到對環境的不安全感,終生病患率5%。始於童年和青少年期,女性病患和男性病患比例為2:1。 青春期後的生活壓力會引發更多的症狀,包括與全身肌肉緊張和自律神經功能障礙有關的症狀,比如肌肉酸痛、無精打采、震顫、無法放鬆、難以入眠、集中力差、心跳加速、容易流汗、胸口窒悶、呼吸困難、容易拉肚子、頭痛、暈眩、總是對明天的事而擔憂等等,這就是為何廣泛性焦慮症的病患需要請病假求診治療。患者往往不了解自己有焦慮症,而是天天為身體上的不舒服而煩惱,事事處理不當,進而導致信心喪失,生活痛苦不堪。

  創後壓迫症 因生活中受到傷害而引發的心理、情緒甚至生理上的異常狀態,症狀包括情緒低落、鬱鬱寡歡、對什麼事都沒興趣、不願和人交往、悲觀厭世、孤獨自閉、焦慮緊張、恐懼膽小,輕則維持幾個月,經過調整就會痊愈,但一些會惡化成終生影響,嚴重者甚至會有自殺傾向。

  焦慮症療法

  焦慮症療法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心理咨詢、抗抑鬱療法及抗焦慮藥物,也就是從心理、行為和藥物3方面著手。

  心理療法 一是認知行為療法,先改變病人的錯誤觀念和情緒,再糾正其異常行為,是最著名的理性情緒療法。二是體驗療法,主要是針對恐懼症,以心理輔導為基礎,將患者帶到產生恐懼的場所和環境中,刺激其內心的極度反應,讓患者認清相關環境並沒有對自己造成實質傷害。然後建立患者的正確認知,消除恐懼心理。

  抗抑鬱藥物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出現的第三代抗抑鬱藥「選擇性5-HT重攝取抑制劑」,以及「選擇性NE再攝取抑制劑」,是具有抗焦慮和抗抑鬱作用的藥物,但事關各人體質不同,務必按照醫生的建議服用。

  抗焦慮藥物 主要有苯二氮卓(帶草頭)類及丁螺環酮兩種用以消除緊張和焦慮的弱安定劑,但需按照醫生的建議服用,絕不能胡來。

  現代人對於藥物治療相當卻步,擔心後遺症或上癮,一些藥物會讓人更加緊張焦慮,各人體質也會對藥物產生不同反應,所以務必聽取醫生意見。

  (文/王東梅 編輯:王博)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 汪國麟醫師 ▼

精選診所: 【汪國麟醫師】

人類「生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今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已從急症或感染變成了慢性病,而藥物不再是修復健康的唯一選項 慢性病的成因複雜多變、不只一端,只倚賴藥物必定以失敗收場 人從來就不會因為缺少某個藥物而生病,反之 飲食、營養、生活形態與環境會左右基因的表現,會讓人體延年益壽,或是病入膏肓 這些才是人體療癒的基礎,而藥物只是最後不得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