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點 | 基於真實世界研究結果指導TAF臨床應用,使更多患者獲益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國際肝病》:您在本屆APASL大會上公布了一項TAF在中國的真實世界研究十分令人關註。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該項研究的背景?

胡鵬教授:我們這次在APASL年會上壁報展示的就是一項針對CHB治療應答不佳、合併老齡以及並發症患者,評估TAF的療效和安全性的研究【1】。

目前,國際指南推薦的一線的口服抗乙肝藥物僅有恩替卡韋(ETV)、替諾福韋(TDF)及丙酚替諾福韋(TAF)【2-4】。但是上述3種核苷(酸)類似物(NA)的遠期療效及安全性仍屬未知,(接受不同藥物的)患者遠期臨床結局是否存在差異仍不清楚。如近年來國際上有研究報導,接受ETV或TDF長期治療的CHB患者HCC發生風險存在顯著的差異【5】。其中, TAF作為新一代抗HBV新藥,具有強效、零耐藥、骨腎安全性高的特點【6】,作為一線藥物被各大指南廣泛推薦,包括可作為高齡、骨病及腎功能損害患者的一線用藥,也可作為經核苷(酸)類似物(NA)失敗患者的補救治療方法【2-4】。

但是,TAF在我國上市時間相對較晚,臨床應用方面的循證醫學證據仍需進一步豐富。基於上述因素,我們希望做一項基於中國患者的真實世界研究來評估哪些患者使用TAF更為適當,並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從而積累來自真實世界的證據,並反饋給臨床醫師,指導臨床更為合理地使用TAF治療患者。這也是我們開展此項研究的目的。

《國際肝病》:請您為我們詳細介紹一下該項研究的試驗設計,以及目前報告的研究結果。

胡鵬教授:此項研究屬於單臂的真實世界臨床研究【1】,臨床醫師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及意願來決定患者是否接受TAF治療,減少了其他干擾因素。研究納入了147名在2019.1-2019.7期間接受TAF治療的CHB患者,其中76名為NAs經治患者,71例為初治患者。在NAs患者中,以ETV為主要治療的占46.1%,36.8%以TDF為主的治療,19.7%使用其他低屏障耐藥藥物(非一線藥物)。75%的CHB患者為男性,其中經治患者男性比例更高。患者的年齡範圍為18-80歲,中位年齡41歲。初治與經治患者之間年齡無顯著差異,但經治患者年齡偏大。

患者合併症情況如下:低磷血症(0.7%)、糖尿病(3.4%)、自發性骨折(0.7%)、維生素D缺乏(1.4%)、痛風(0.7%)和腎損害(3.4%)。基線時,40%的患者存在低磷血症或eGFR降低,多數為NAs經治患者(血磷<1.0mmol/L,eGFR<90ml/min),約40%的經治患者HBV DNA仍可檢出。上述兩方面也是影響患者選擇TAF治療的重要原因。

我們在研究中定期監測了患者的HBsAg、HBV DNA、轉氨酶(ALT、AST)、總膽紅素(TBil)、凝血時間(PT、INR)、肌酐(Cre)、尿素氮(BUN)以及腎小球濾過率(eGFR)等指標情況。

目前報告了TAF治療12周、24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結果顯示:NAs經治患者和初治患者,在TAF治療12周和24周時丙氨酸轉氨酶正常化和病毒學抑制的發生率均較高。與初治患者相比,經治患者12周及24周時的ALT復常率更高(12周:87.5% vs. 67.6%;24周:100% vs. 85.7%)。既往是否接受治療不影響TAF抑制HBV DNA復制的效果,研究分析顯示,經治患者12周時達到的HBV DNA不可檢出率顯著高於初治患者(83.9% vs. 37.1%),到24周時(非累計)達到HBV DNA不可檢出率則無較大差異(77.8% vs. 85.7%)。

安全性方面未見嚴重並發症情況,基於目前的研究,TAF治療對eGFR並無顯著的影響。

總體來說,這項研究表明 TAF用於治療我國NAs經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表現出更高的病毒抑制獲益。同時對於骨代謝、腎功能不全、代謝性疾病的老年患者,TAF可能獲得較高的安全性,疾病進展風險降低。接下來我們會繼續觀察,進行長期的隨訪跟蹤,進一步驗證TAF在遠期療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優勢。

《國際肝病》:對於我國慢乙肝患者具有怎樣的臨床意義?

胡鵬教授:首先,通過這項中國真實世界研究,我們驗證了TAF治療慢乙肝NA治療應答不佳、合併老齡以及並發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次,可能針對一些特殊的患者,個性化的藥物治療也許是更佳的選擇,而TAF的強效抑制病毒機制為我國NA經治人群(尤其是經ETV及TDF治療仍未達到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提供了新選擇。該項研究表明,TAF治療NA經治患者可以進一步降低病毒載量水平。TAF可持續強效抑制HBV復制,具有快速抑制病毒、ALT復常率高和零耐藥的特點,而且有很好的腎臟和骨骼安全性。

病毒載量水平與疾病進展風險存在相幹性【7】。NA經治人群用藥史龐雜,未達到完全病毒學應答(國內專家共識要求HBV DNA<20 IU/mL【8】,國外指南【3-4】要求高敏檢測HBV DNA< 10 IU/mL)的CHB患者有疾病進展風險,特別是肝硬化患者經過抗病毒治療後,如果血清HBV DNA沒有達到檢測不出,就會有疾病繼續進展和發生HCC的風險,應當考慮更換治療方案。真實世界的研究也能夠為上述方案的選擇提供了一定的證據。

《國際肝病》:新版指南對換藥的時間點進行了定義,請您就這方面的經驗與我們分享一下。

胡鵬教授:此外需要強調的是,針對NA治療應答不佳者,建議早日調整NA治療。據我國香港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9】,ETV治療12個月應答不佳者繼續原方案治療,3年累積病毒學抑制率僅為57.5%。關於NA應答不佳者的時間節點,我國最新版指南作了新的定義,即CHB患者治療48周,或者CHB肝硬化患者治療24周時,HBV DNA> 2×103 IU/mL【2】。就個人的經驗而言,建議對於有些患者可能不應等待至48周再進行換藥,而應結合24周時的HBV DNA下降的趨勢來綜合判斷是否需要更早的更換藥物治療。已有大量的證據顯示,越早達到HBV DNA載量較低,患者的遠期獲益更大【10-13】。同時,我國最新版指南推薦的方案為:應用ETV者換用TDF或TAF,應用TDF或TAF者換用ETV,或兩種藥物聯合使用【2】。TAF為我國NA治療應答不佳者提供了有效且安全的方案。

《國際肝病》:未來需要從哪些方面來驗證療效及安全性?

胡鵬教授:通過開展真實世界研究,我認為還需要從以下兩方面來進一步探討。一是藥物治療的安全性問題。絕大部分患者需要長期使用NA類藥物,長期治療的安全性如何並無定論。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患者可能出現多種合併症,需要接受其他藥物治療,藥物之間相互作用也需要進一步探討。另一方面,雖然部分CHB患者能夠通過藥物治療獲得臨床治愈,但大部分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來抑制病毒復制。長時間的藥物治療對患者遠期發生HCC的風險的影響也是臨床研究隨訪需要特別關註的問題。

(以上內容來自對胡鵬教授的採訪整理)

參考文獻:(可上下滑動查看)

1、 Qian Zhang, Xiaoqing Liu, Peng Hu. Suboptimal response, elder and comorbidity are decisive elements for choosing tenofovir alafenamide (TAF): a real‐world study in southwest of China. APASL2020 Abstract #748

2、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中華肝臟病雜誌. 2019; 27(12): 938-961.

3、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lectronic address: [email protected];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 Hepatol. 2017;67(2):370–398.

4、Terrault NA, Lok ASF, McMahon BJ, et al. Update on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ASLD 2018 hepatitis B guidance. Hepatology. 2018;67(4):1560–1599.

5、Choi J, Kim HJ, Lee J, Cho S, Ko MJ, Lim YS.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Entecavir vs Tenofovir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A Korean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JAMA Oncol. 2019;5(1):30–36.

6、Lampertico P, Buti M, Fung S, et al. Switching from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o tenofovir alafenamide in virologically suppress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hase 3, multicentre non-inferiority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Feb 20].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S2468-1253(19)30421-2.

7 、Chen CJ, Yang HI, Su J, et al.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ross a biological gradient of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DNA level. JAMA. 2006; 295(1): 65-73.

8、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肝炎學組 中華肝臟病雜誌. 非一線核苷(酸)類似物經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策略調整專家共識. 中華肝臟病雜誌. 2019; 27(5): 343-346.

9、Wong GL, Wong VW, Chan HY, et al. Undetectable HBV DNA at month 12 of entecavir treatment predicts maintained viral suppression and HBeAg-seroconvers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t 3 years.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2; 35(11): 1326-35.

10、Chen CJ, Yang HI, Su J, et al.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ross a biological gradient of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DNA level. JAMA. 2006;295:65–73.

11、Iloeje UH, Yang HI, Su J, Jen CL, You SL, Chen CJ. Predicting cirrhosis risk based on the level of circulating hepatitis B viral load. Gastroenterology. 2006;130:678–686.

12、Yang HI, Lu SN, Liaw YF, et al. Hepatitis B e antigen and th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 Engl J Med. 2002;347:168–174. 13、M. Paw owska, W. Halota, E. Smukalska, et al. HBV DNA suppression during entecavir treatment in previously treated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2 Apr; 31(4): 571–574.

(來源:《國際肝病》編輯部)

專家視點 | 基於真實世界研究結果指導TAF臨床應用,使更多患者獲益 健康 第1張

關註新冠肺炎實時疫情,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新冠肺炎疫情報導」專題。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