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來源:健康時報
肝硬化,你能想到什麼:中年人、喝酒、肥胖……?
最近,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竟是一名11歲的小男孩,已經重度的肝硬化。而這一切,都與他一個常見飲食習慣有關!
早在1年前,當時10歲的小男孩就在學校體檢中被查出轉氨酶升高,醫生建議做B超查肝臟。
結果做完B超後,醫生愣了:影像結果顯示中度脂肪肝,肝臟右葉最大斜徑148mm,比成人正常肝臟還要大。
男孩的肝臟B超結果
2020年5月,小男孩又回到了醫院復診,B超初步結果顯示:從原本的中度脂肪肝變成了輕度脂肪肝。
然而,眼前的小男孩比起一年前明顯胖了,加上他疫情期間宅在家吃好喝好缺乏鍛煉,脂肪肝難道真的好轉了嗎?為了確保萬一,醫生再次建議孩子做肝穿刺,才能準確地查出肝臟的情況。
男孩和爸爸
3天後肝穿結果出來了,驗證了醫生不詳的預感。小男孩的病理報告顯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伴肝硬化,肝硬化等級是S3-4,屬於重度肝硬化。
家人怎麼也沒想到,11歲的孩子竟然會得重度肝硬化。
根據家長介紹,孩子從小就胃口好,一頓能吃2、3碗白米飯,愛吃紅燒肉等葷菜,也喜歡吃重油重鹽的食物,每一頓都要吃到撐才罷休。結果就是孩子越吃越胖。①
我們生活中身邊像這樣體型的孩子並不少。
吃得白白胖胖,其實是害了孩子!
我們總聽老一輩人說:「小孩子長得胖,有福氣!」「能吃是福,能多吃就多吃。」「這孩子白白胖胖的,養得真好!」
其實,這樣反而是害了孩子。
肥胖是各種慢性病的發病動機,這點無論大人小孩都一樣!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范建高曾在2017年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談到,一般而言,肥胖的過程是先「胖到肝」,再「胖到腰」,最後是整體的體重超標,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胖子。②
而「胖到肝」上,可就不是一件好事兒,如果不加制止,會有這樣一個規律:
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北京地壇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蔡晧東曾在健康時報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
多項研究表明,大約有0.5%~1%的脂肪肝和2.8%的脂肪性肝炎患者在大約20年後會發生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一旦發展成肝硬化,肝癌的發生率將會增加到4%~27%。③
小時候吃的白胖,不僅僅會傷害肝臟健康,更重要的是可能也為將來帶來更多危害!
1.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2-4倍
北京朝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高珊2019年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兒童期肥胖,成年後有75%的概率依然體重超標,發生高血壓、心臟病、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成人的2到4倍。④
2020年《美國心臟協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也表明,與同齡健康者相比,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青少年,五年後的頸動脈壁更厚、更僵硬。⑤
2.糖尿病風險高3倍
「肥胖症患兒患糖尿病的概率為非超重人群的3倍。近幾十年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平均100人中就有一個糖娃。」北京天壇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方紅娟2019年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談到。現在一些家長會依孩子的喜好,讓他們吃很多肉、喝碳酸飲料等,這些都會讓孩子體重過重。⑥
3.肥胖兒童心理問題更突出
一篇《肥胖兒童心理及治療》的文章談到,肥胖兒童社會適應能力較正常兒童差,憂鬱、社交退縮分裂行為等心理現象也明顯高於正常兒童。據調查,有近1/2肥胖兒童因在集體中受到歧視、夥伴關係不良、自我感覺差而不願在集體活動中表現自己;70%以上的肥,胖兒童因身材被同伴起外號或擔心穿不上漂亮衣服,存在明顯的自卑感和孤獨感。⑦
從小就遠離肥胖,每餐留一口!
孩子雖然長身體,但也不建議吃太撐。尤其是要避免過多熱量攝入,少食高糖、高脂肪食品。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營養生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2012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談到,孩子味覺適應力在4歲前是關鍵時期,過了7歲味覺便成熟。⑧
因此,這段時間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很重要,比如少油、少鹽、少糖等。
2012年時,西安交大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小兒內科主任醫師肖延風在健康時報上刊文分享了適合學齡前和青春前期兒童的「交通燈飲食」⑨:
綠色食物,保證供給;
黃燈食物,限量攝入;
紅燈食物,嚴格限制。
很多病都是吃出來的,好的飲食習慣,從小培養!
近期有很多讀者反映很少收到咱們的推文了,這是由於微信改版了規則,為了保證您能每日及時收閱到醫學論壇網的最新推文,請您點個「在看」,最好將公眾號設置為星標,醫學論壇網與君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