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兒童青少年激越及攻擊行為在急診較為常見,對自身及他人造成風險及痛苦,極端情況下可能造成死亡。數據顯示,急診接受精神科治療的年輕人中,有6-10%需要軀體約束。在美國,已有至少30名兒童死於約束相關事故,直接導致監管部門限制約束在急診的使用。
相比於成人群體,針對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的指南或標準化處理流程很少,尤其是藥物干預,進而造成了臨床實踐中「有藥不敢用」、「有藥不會用」的狀況。
共識簡介
在這一背景下,美國急診精神醫學學會(AAEP)兒科激越最佳評估及治療最佳實踐(BETA)指南共識工作組通過使用德爾菲法,撰寫完成了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管理共識,全文於3月20日正式發表於West J Emerg Med. 。
由17名專家形成的工作組認為,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的管理應個體化,由多學科協作完成,而藥物僅僅是綜合干預的一部分。醫生應嘗試了解導致患兒激越的原因,使用藥物之外的安撫手段,以及基於患者的特定需求及既往病史選擇合適的藥物。
例如,一名孤獨症患兒可能因焦慮誘發攻擊行為至急診就診,隨後可能因饑餓及對燈光的敏感出現激越行為,試圖逃離急診。此時,有效的治療要求即關注患兒的焦慮(使用非藥物及藥物干預)、饑餓及感官需求。很多情況下,積極關注病因及使用非藥物干預即可減少甚至完全避免藥物的使用。
針對處理流程及藥物用法用量,共識以圖表形式進行了總結,編譯如下:
圖1 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處理流程圖(橫屏查看,點擊圖片可放大)
*:由於缺乏共識,備選藥物以英文首字母排列。注意:一個小時內勿同時給予奧氮平和苯二氮䓬類藥物
表1 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的藥物干預(橫屏查看,點擊圖片可放大)
盡管兒童青少年激越在急診環境下較為常見,且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但目前針對其預防、評估及治療的研究明顯不足。未來應開展更多研究,尤其是比較不同藥物在不同類型患者中的相對療效,以及這些藥物相比於非藥物安撫技術有無療效優勢。
此外,急診科護士及工作人員、兒科醫生、急診科醫師及成人精神科醫生均需要接受相關培訓,了解如何快速診斷及平復年輕患者的激越,同時在非藥物安撫技術及危機管理方面得到必要的支持。基於計算機/電子病歷的評估及風險分層工具或可派上用場,有望在激越發生前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
激越患者精神科處置專家共識(上)
激越患者精神科處置專家共識(下)
文獻索引:Gerson R, Malas N, Feuer V, et al. Best Practices for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Agitat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BET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Consensus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Emergency Psychiatry. West J Emerg Med. 2019 Mar;20(2):409-418. doi: 10.5811/westjem.2019.1.41344. Epub 2019 Feb 19.
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及檢索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