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醫學界,有一種急症死亡率極高,用「九死一生」形容也不為過,從青年到老年,都是它的狩獵對象,這便是「主動脈夾層」。
據臺媒報導,9月16日,台灣藝人黃鴻升(藝名「小鬼」)去世,年僅36歲,輿論認為其死因系在浴室滑倒撞到頭,無人發現救治不及時離世。
9月20日,黃鴻升的經紀人透露,其真實的死亡原因,其實是主動脈剝離(又稱主動脈夾層)造成血管阻塞。
主動脈夾層到底是什麼病症?哪些人是高危人群?怎樣及時識破並預防?《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註)採訪權威專家一一解答。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中心心外一科主任 劉永民
革命軍總醫院急診科教授 孟慶義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劉健
什麼是「主動脈夾層」?
主動脈是人體最粗的一根動脈,也是人體承受壓力最大的一根血管。它從心臟的左心室發出,向上、向右、再向下,像一根弓狀的管道,沿脊柱下行,並在胸腔和腹腔內分出很多分支,向全身各處輸送血液。
主動脈壁分內、中、外三層,內外壁就像房子的內牆、外牆,中層由結締組織構成,好比房屋的鋼筋混凝土。
正常情況下,主動脈中間的「鋼筋混凝土」非常結實,牢固地穩定住內外壁,但如果存在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危險因素,血流的沖擊力會把內膜撕破,讓中層斷裂(暴露),血液跑到內外膜之間,就形成了主動脈夾層。
通俗地講,主動脈夾層就是血管劈了。若不及時救治,血流會沖破外壁,就像黃河決堤一樣,造成大出血、休克,死亡就是一瞬間的事。
主動脈夾層的典型症狀是:多急性起病,前胸、後背感到撕裂樣劇痛,疼痛可向下延及腹部,嚴重者可導致休克。
累及升主動脈的夾層,叫A型主動脈夾層,夾層朝著心臟方向撕裂;發生在主動脈弓以下部位的叫B型主動脈夾層。
A型主動脈夾層疼痛部位一般在前胸、後背,B型疼痛部位偏下一些,多在後背、腹部。
臨床統計,主動脈夾層患者中,B型略高於A型,但死亡率遠低於A型。國外統計顯示,A型主動脈夾層一旦發生,隨著時間推移,每小時死亡率增加1%;如果不及時手術,48小時的死亡率為50%,一周內死亡率為70%,一個月內死亡率為90%;即便上了手術臺,國外統計的死亡風險也有15%~20%。因此,用「九死一生」形容這個急症一點不為過。
5類人要格外小心
主動脈夾層有較為明顯的高發人群,以下5類人要特別警惕。
1
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是主動脈夾層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據統計,該症患者八成都有高血壓病史。
有的病人平時血壓控制得還可以,但在過度勞累、情緒激動、屏氣用力等情況下,血壓一過性升高,就可能誘發主動脈夾層。
2
動脈硬化患者
動脈硬化患者主動脈的彈性變差,尤其是血管中層的結構變「糟了」,患者在上身突然扭轉、伸展或抬起的瞬間,主動脈受到猛烈牽拉,就可能造成血管壁撕裂。
「曾有個病人打麻將時,舉著牌先往後仰,然後突然往桌上一拍,血管就劈了。」孟慶義教授表示,我國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且發病年齡提前,是我國主動脈夾層越來越多、且發病年齡早的主要原因。
3
肥胖者
胖人腹部脂肪多,會造成膈肌上抬,主動脈根部須承受更多壓力。
4
孕婦
孕婦因為胎兒的存在,主動脈也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另外,孕婦由於激素變化會使主動脈中層發生囊性改變,因此是主動脈夾層的高發人群。
5
馬凡氏綜合征患者
這是一種較罕見的遺傳性疾病,這類人的心臟和大血管存在先天性缺陷,容易發生主動脈夾層。
每周三、十月份,主動脈最易撕裂
雖然主動脈夾層發病兇猛,但國內外多項研究發現,它的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月份和晝夜規律,在這些危險時刻不妨格外小心。
北京安貞醫院孫立忠教授研究團隊聯合美國耶魯紐黑文醫院研究人員發現,每周三、十月份,主動脈夾層高發。
研究人員分別從所在醫院選取研究對象,共納入1642例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其中中國患者1397例,美國患者245例,患者平均年齡51.6歲,其中76.7%為男性。結果顯示:
-
冬季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發生率為33.6%,夏季為17.2%,春季和秋季均為24.9%。
-
按月份來看,10月發生率最高,為10.5%,其次是2月和12月份,8月發生率最低。與每年5~8月相比,每年9月至次年4月,急性主動脈夾層的發生率明顯升高。
-
研究還發現,一周中周三發生率最高(15.5%),周一次之(15.2%),周日發生率最低(12.8%)。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研究人員,也發現了類似的規律,在分析了2011~2018年在同濟醫院確診的2048名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數據後,研究人員發現:
-
34.2%的病例發生在冬季,夏季發病率最低為14.8%;
-
夜間2~3點發病率最低,上午9~10點是第一個發病高峰,下午16~17點是第二個高峰,但合併高血壓的患者發病早高峰在上午7點,老年患者發病早高峰在10:40。
防治主動脈撕裂的5個關鍵
主動脈夾層屬於心血管急危重症,死亡率高,但可防可控,關鍵是去除高危因素。
No.1
控制好血壓
人人都要關註自己的血壓,一旦發現偏高,一定要積極治療,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生活中要避免大喜大悲、熬夜、過勞等可引起血壓驟然升高的因素。
生命君提醒廣大高血壓患者,血壓高不僅會慢慢地傷害心、腦、腎等器官,還會引發主動脈夾層這種能迅速奪去人性命的急症。
No.2
防治動脈硬化
現代人因為飲食結構調整及體力活動減少,動脈硬化逐漸增多且出現年齡越來越早。
應該積極改善生活方式,控制熱量攝入,多吃果蔬,增加運動量。
臨床上有個衡量動脈硬化的指標叫「脈搏波傳導速度」(PWV,是用壓力感受器或多普勒超聲信號等方法檢測不同部位的脈搏波,能準確評估動脈血管的僵硬程度),應將其列入中老年人常規體檢中。
No.3
減少某些突然發力的動作
老年人多有動脈硬化,生活中應盡量避免上半身突然性大幅度扭轉、拉伸等動作。
例如,起床、從沙發上站起身時動作要慢;廁所馬桶邊最好有個扶手,起身時借一下力;東西掉在地上,不要探著上身去夠,而應該走近然後蹲下再撿,可減少主動脈夾層發生的風險。
No.4
盡可能地避免外傷
外傷也可能導致主動脈撕裂,如車禍傷、墜落傷等,這些力量可引起受傷局部及遠處的主動脈內膜廣泛撕裂,造成一個或多個裂口的主動脈夾層。
No.5
重視體檢
心臟彩超、X線平片,有助及早識破主動脈夾層,MRI、CT均可做出明確診斷。
一旦懷疑或確診主動脈夾層,應該立即到醫院治療。成功獲救的前提是迅速就診、準確判斷、及時手術。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胸痛患者千萬不要盲目地使用抗凝藥,應該首選心臟彩超檢查。
如果發現主動脈管腔內有漂浮的內膜,就可以懷疑主動脈夾層。目前我國很多醫院開辟了胸痛門診,幾家大的血管外科中心水平居國際前列,手術死亡率低於國際平均值。▲
本期編輯:鄭榮華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張彤 張冕
等等,右下角點個讚再走👇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電話垂詢
業務合作:010-65363795
內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歡,就點個「在看」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