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遊賞佳選、良藥佳蔬,還可釀酒作茶 古人何以對菊花情有獨鐘?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是遊賞佳選、良藥佳蔬,還可釀酒作茶 古人何以對菊花情有獨鐘? 健康 第1張

王海欣/攝 資料圖

邁入金秋十月,正是賞菊佳時。「花中四君子」之一的菊花起源於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爾雅·釋草》中記有「鞠,治薔」,《禮記·月令》中記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各代文豪筆下更是少不了菊花的蹤影。因著姿態的芳華與淡雅,菊花自古就是人們生活與休閒的所需之一。古時候,無論是民間百姓還是帝王官宦,都少不了在秋日的各種「賞菊」活動。而菊花不僅是遊賞佳選,更是既可飲又可食。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代文學家元結在《菊圃記》稱菊花「在藥品是良藥,為蔬菜是佳蔬」,可見菊花在古代的飲食文化中富有悠遠歷史。

在古代,人們種植菊花的目的之一就是入藥。

菊花味寒、性甘,其主要功效之一是散風清熱。清代的《醫級寶鑒》記載:「菊花辛散苦泄,微寒清熱,入肝經,既能疏散肝經風熱,又能清泄肝熱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經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腫痛。」《溫病條辯》中兩次提及桑菊飲。上焦篇風溫第六筆記:「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辛涼輕劑桑菊飲主之。」上焦篇秋燥第五五筆記:「感燥而咳者,桑菊飲主之。」在《神農本草經》中,菊花被列為上品,「用之得當,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本草綱目》也指出了菊花更多的養生價值,稱「菊花,昔人謂其能除風熱,益肝補陰。蓋不知其尤多能益金、水二臟,即肺、腎也。」而菊花在飲食文化中的另一重要養生價值就是抗衰明目,正是俗語所道:「常飲菊花茶,老來眼不花。」

菊花的養生療疾功效不僅直接體現在藥用中,也以日常飲食出現在百姓的生活中。明代卜象普的《群芳普》有提到稱:「甘菊,名真菊,一名家菊,一名茶菊。種之亦苗,人家以供蔬茹。」在古代典籍裡,記有著不少食菊的方法。例如,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記道,「紫英菊」是「春采苗葉洗悼,用油略炒熟,卜薑鹽作羹,可青心明目」;「金飯」是「紫莖黃色菊英,以廿草湯和少許悴過,候粟飯稍熟同煮,久食可以明目遷齡」;「菊苗煎」是「采苗湯蝙,用甘草水調山藥粉煎之以油,爽然有楚碗之風」。清代的朱彝尊還曾記菊花餅的吃法,稱「黃甘菊去蒂,搗、汁,自糖和勻,印餅。力日梅成膏,不枯,可久。」

菊花晚開晚落,俗稱為花中之最壽者,「故其益人如此」,這也使其成為古代文化「詩酒茶」中的主角。

古人用菊花釀酒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戰國時期就已有重陽節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飲菊花酒的習俗,漢代的《西京雜記》中記有菊花酒的釀制:「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孟浩然《過故人莊》中那句「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也是膾炙人口。借菊花酒更加體驗到遺棄世俗心情的陶淵明更是寫出「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而古代的文人雅士也常常以菊作茶,菊花茶清香透徹、舒爽沁心,正如古詩雲:「九月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介助茶香。」陸遊也曾吟嘆:「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古人種菊、賞菊、食菊、飲菊,並頌菊。菊文化不僅見於人們的庭院或炊煙之中,也不知不覺成為一種精神世界的寄托,得以托讚菊花之品性,隱喻己身之情懷,正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感嘆。元稹的《菊花》更是用「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來直接道出對菊花的喜愛。

菊花也會被古人們用來描述表達相惜相聚等情感。例如唐代獨孤及的《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曰:「是菊花開日,當君乘興秋。」韋應物的《九日》中寫道:「一為吳郡守,不覺菊花開。始有故園思,且喜眾賓來。」王維的《送崔興宗》雲:「方同菊花節,相待洛陽扉。」白居易的《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道:「更待菊黃家醞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晏幾道的《蝶戀花·黃菊開時傷聚散》嘆曰:「黃菊開時傷聚散。曾記花前,共說深深願。」

東晉盧諶的《菊花賦》讚菊花「何斯草之特偉,涉節變而不傷。超松柏之寒茂,越芝英之眾芳。」南朝卞伯玉的《菊賦》也讚菊花「不履苦而渝操,在同而表淑。傷眾花之飄落,嘉茲卉之能靈。振勁朔以揚綠,含凝露而吐英。」

可飲、可食、可養生的菊花自古就有深厚的文化和實用價值。中秋國慶雙節至,不妨聆秋楓窸窣、賞月圓皎潔、飲菊花佳釀。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薛芮

流程編輯 吳越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