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醫生啊,我身體平時好的很啦,怎麼就血壓高了呀,我很注重身體鍛煉的,不是說高血壓頭暈嘛,我沒有這些症狀啊,,還需要吃降壓藥啊?」
56歲的張阿姨,性格開朗,很喜歡交朋友,平時也十分注重身體鍛煉,經常和一些好朋友打打太極拳,跳跳廣場舞,最近的一次體檢中測出血壓160/100mmHg,已經達到了二級高血壓的標準,醫生建議要長期吃降壓藥來控制血壓。
「阿姨,沒症狀的高血壓才更危險啊。不用藥物控制血壓,長期高血壓會造成很多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的,比如說冠心病啊,心絞痛,嚴重的還會導致腦出血的。」
相信像張阿姨一樣的老年人不在少數,很多老年人認為,沒有症狀,血壓高點是很正常的老年病,不用去理會,其實不然,長期的高血壓會危及到我們的心腦腎這些人體重要器官,會給我們造成很嚴重的健康隱患。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高血壓都需要吃藥,以下這四種情況就不需要吃降壓藥,甚至吃了降壓藥反而適得其反。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高血壓
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時候對血管內壁造成的壓力,那麼當這種壓力升高時就變成了高血壓,目前高血壓的認定標準為收縮壓也稱為高壓≥140mmHg、舒張壓也稱為低壓≥90mmHg,高血壓分為三級,一級高血壓是指收縮壓(高壓)140到159,舒張壓(低壓)90到99毫米汞柱;二級高血壓是指收縮壓(高壓)160到179,舒張壓.舒張壓(低壓)100到109毫米汞柱;三級高血壓是收縮壓(高壓)大於等於180,低壓大於等於110。
而高血壓的症狀一般不會有太過明顯的表現,很多患者都是在體檢中發現,所以我們老年朋友一定要定期檢查身體。
高血壓的治療
大家都知道得了高血壓終身服藥,高血壓是可以控制卻不能治愈的疾病之一,高血壓大多通過藥物控制,臨床上常用的有地平類,噻嗪類等。噻嗪類屬於利尿劑藥物,在服用這類降壓藥的時候也要注意血鉀的濃度。當然降壓藥也會產生很多副作用,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藥,正確的監測血壓。
高血壓的危害
長期高血壓對我們人體的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傷害,長期高血壓會累及心腦腎這類人體重要器官,嚴重可以引發冠心病,心絞痛,腦梗,心梗,腦出血,腎臟衰竭,眼底病變這些疾病,我們一定要對高血壓加以重視。
那麼,哪四種情況不需要吃降壓藥
⒈假性高血壓
有很多人心理素質不好,一見到醫生心理就緊張,就會造成情緒波動,在這樣緊張的情緒中測量血壓就會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而平時自己在家測量的時候卻不會出現血壓升高的現象,那麼這種情況是不需要吃降壓藥的,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在診室或醫院測量血壓時可以通過跟醫生聊天,或者跟家屬聊天來分散注意力,緩解自己緊張的情緒。
⒉臨界高血壓
一般輕微高血壓,臨界高血壓,或者是一級高血壓,醫生會建議我們通過飲食調節,體育運動來控制血壓,比如低鹽低脂飲食,當然一定不要劇烈運動,可以選擇一些相對溫和的鍛煉方式,比如說慢走,慢跑,瑜伽。如果我們通過飲食調節,運動調節並不能降壓成功,那就還是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降壓藥來控制血壓了。
⒊體位高血壓
這種情況大多在孕婦身上比較常見,由於孕婦特殊的體質,特別是在懷孕後期,孕婦在晚上睡覺或者平時休息的時候,採取仰臥位的姿勢,那麼增大的宮腔和胎兒就會對孕婦造成一個壓迫,使孕婦的血壓升高,這也叫做仰臥位高血壓,這種情況通常會在改變體位,或者起床後消失,一般我們不需要太過緊張,只要平時正常狀態下血壓不高就不需要太過擔心,當然這種一過性的高血壓是不會對孕婦和胎兒造成傷害的。
⒋測量方式錯誤
大多數老年朋友都是十分注重保養的,也都會準備一個血壓計在家中自行檢測血壓,但是量血壓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松高緊低,肢高值低」是臨床上錯誤的測量方式的一個總結,「松高緊低」是指袖帶的綁的松緊度,如果袖帶綁的過松,測量出來的血壓會比正常血壓增高,如果反之如果袖帶過緊,測量出來的血壓會比正常的血壓降低,所以袖帶松緊度一定要適中。
「肢高值低」也就是說在測量血壓時如果肢體高於血壓計的高度,那麼測量出來的血壓就會偏低,所以在測量血壓時血壓計擺放的位置要和心臟的位置平齊。平時在我們檢測血壓的時候一定要採取正確的姿勢,或者可以定期去社區檢查血壓。
以上這四類情況是不需要服用降壓藥的,如果亂服降壓藥還會造成血壓過低,甚至現暈厥的情況,所以我們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對待高血壓,不要杯弓蛇影,也不要測量一次血壓升高了就立馬用藥,高血壓是要多次測量才可以確診的。
健康指導
低鹽低脂飲食一直是我們所倡導的,很多老年人喜歡吃醬菜,鹹菜這類高鹽食物,長期食用這類食物也會造成血壓升高,而且平時炒菜時也要嚴格控制鹽量,也不要大魚大肉,長期吃油膩的食物也會造成血壓升高。
另外老年人也要常常健身,清晨可以慢跑,打打太極拳,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更鍛煉了身體,晚上可以去跳跳廣場舞,還能結識一些朋友,可以增添老年生活的樂趣,俗話說的好「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最後切忌,得了高血壓一定不要過於緊張,遵醫囑就是最自己身體健康的最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