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衛氣其性剽悍滑疾,不拘於脈內,散行廣布於體表,出入內外,是人體之氣與外界溝通最為直接、也是最易受自然陰陽變化影響的一種氣。自然界中的天地人皆有陰陽之變,而對於長期居住在同一地區的同一人而言,地區環境是可以相對不變的,而天之陰陽恒變,有晝夜、有日月、有四時。因此對於衛氣影響最大的因素在於天時之變。故《內經》中多強調天時對衛氣的影響,而有其晝夜節律、日月節律、四時節律等自然節律。
一、衛氣晝夜節律
晝夜交替是自然界中最頻繁的陰陽變化,衛氣隨之聚散出入而呈現了相應的節律。對衛氣晝夜節律的研究,有助於理解人的晝夜生理病理變化。衛氣晝夜節律,主要包括衛氣晝行陽夜行陰節律、衛氣晝夜大會節律、衛氣晝夜循行五十周節律、衛氣晝夜盛衰節律等。
1衛氣晝行陽、夜行陰節律
衛氣「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的理論,見於《內經》不同篇章,如《靈樞·衛氣行》「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周於五臟。」《靈樞·營衛生會》「常行於陽二十五度,行於陰亦二十五度,一周也。」《靈樞·邪客》載:「衛氣者……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臟六腑。」衛氣因晝夜更迭,而有應天時之變的出陽入陰節律。
(1)衛氣晝行陽、夜行陰節律之爭
衛氣的晝行陽、夜行陰節律是解釋人的睡眠節律、治療與睡眠失常相幹疾病的重要理論依據。歷代醫家對其多有探究,但因經文文辭簡約,醫家對「晝行於陽,夜行於陰」的內涵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見解。
(a)晝行於陽
對於衛氣「晝行於陽」中「陽」的含義,醫家分別提出了「陽」指體表、脈外、三陽經等不同觀點。
晝行體表。周發祥以「類同相召」「天人相應」的哲學思想,推測屬於陽的衛氣晝日應主要分布或停留在體表等屬於陽的部位。且十二經脈在體表有陽經之部,亦有陰經之部。若白晝隻行陽經,不行陰經,則有近半之皮部無衛氣。所以,白晝衛行於陽,充滿肌表各處,遍布陽經、陰經之皮部。同時,卓廉士又據《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所載「天運當以日光亮,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認為衛氣的功能與太陽相應,在天人同構的關係上,太陽之晝出等同於衛氣日出於表,並行於體表。
晝行脈外。曹東義認為白天衛氣不可能隻運行於體表,而不滋養內在的臟腑;夜晚也不可能隻運行於體內,而不滋養體表四肢。因此作者猜測,衛氣「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中的「陽」與「陰」就是脈中與脈外的關係。衛氣行於脈外也就是行於陽,行於脈中就是行於陰,也只有這樣營氣與衛氣才能始終相伴而行。即晝行脈外溫煦表裡,夜行脈內與營氣相會,共榮臟腑四末。
晝行三陽經。《靈樞·衛氣行》記載,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衛氣上行於頭,後散行於足太陽、手太陽、足少陽、手少陽、足陽明、手陽明,其至於足後,入足心,出內踝,下行陰分,復合於目,為一周。張書雲等據此認為經文記載明確衛氣晝行三陽經。
眾醫家多讚同此觀點,然而對於晝行三陽經後,「下行陰分」中「陰分」的含義爭議頗多。如劉洋等據《靈樞·脈度》言:「蹺脈者……氣不榮則目不合。」陰蹺脈起於然骨之後,上循內踩之上,正與衛氣行至足心,出內踩下,與「下行陰分」所描述的位置相似。且其合於太陽,司目之開合,與「目張則氣上行於頭」的狀態相應。並引張志聰的觀點:「陰分者,少陰之分。少陰乃三陰之主也。」陰蹺脈是少陰之別,自當歸屬少陰之分。所以「陰分」當指陰蹺脈。周發祥則認為「陰分」為衛氣晝日循行周的一部分,衛氣晝行於體表,所以「陰分」的含義為體表之陰,包括體表三陰經與陰蹺脈。經文中有病在三陽,須候氣在陽,即氣在陽分為在三陽。同理,病在三陰,須候氣在「陰分」,即氣在陰分為三陰。所以,「陰分」可指肢體三陰經的皮表分布。又因陰蹺脈是奇經之一,與三陰經之氣相通,主一身左右之陰,且陰蹺脈上入目內毗,與經文中所描述衛氣循行位置相似,故「陰分」應指陰蹺脈,但亦應包括三陰經。周東浩等據《靈樞·衛氣行》中所載,水下一刻、二刻、三刻時,人氣在三陽經,水下四刻時,人氣在「陰分」,後又行三陽經,如此循環至二十五刻。這裡描述了半日衛氣的晝行情況,因此推測衛氣一晝日有3/4時間行陽經,1/4時間行「陰分」。並且作者據對原文理解,認為「陰分」即為五臟,從而推出衛氣晝日主要運行於三陽經,但亦兼行五臟的結論。
以上諸家對於衛氣晝行於陽中所行部位的觀點不一,其根源在於對《靈樞·衛氣行》中「陰分」含義理解不同,因此應探究「陰分」的真正內涵。
關於「陰分」的含義,有必要對相幹經文予以解析,以窺其真意。《靈樞·衛氣行》載關於「陰分」的經文如下:衛氣晝行於陽,「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於身一周與十分身之八……日行十四舍……陽盡於陰,陰受氣矣。」此處描述選擇了「日」和「身」等字眼,而夜行於陰,選擇「夜」和「臟」這些字眼,如「其始入於陰,常從足少陰註於腎,腎註於心……脾復註於腎,為一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氣行於陰臟一周與十分臟之八,亦如陽行之二十五周,而復合於目。」可見晝行與夜行有其分別對應的詞匯。
所以,後文黃帝問「衛氣之在於身也,上下往來不以期,候氣而刺之奈何?」從「在於身」可知是問衛氣晝行的問題。岐伯回答「病在於三陽,必候其氣在於陽而刺之;病在於三陰,必候其氣在陰分而刺之。」顯然「陰分」為晝行的部分。
再如文中有,「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水下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二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三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四刻,人氣在陰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氣在太陽,此半日之度也」,「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三陽與陰分……水下百刻而盡矣。」從「水下二十五刻,人氣在太陽,此半日之度也」即白晝的一半時間,也可以看出此處多個「陰分」同樣亦為晝行中的部分。「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陽……出內踝,下行陰分,復合於目,故為一周。」此處的「陰分」為晝行中的部分,此處一周為晝行的一周。可以推測本篇中多處「陰分」的含義相同,皆屬於衛氣晝行中的部分。
概之,《靈樞·衛氣行》中「陰分」主要用於描述衛氣白晝循行所到的部位。那麼「陰分」的具體含義究竟為何?據《靈樞·邪客》中衛氣「夜行於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臟六腑」其中的「足少陰之分間」與《靈樞·營衛生會》所載衛氣「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中的「太陰之分」所指應是同類,推測「陰分」當指「陰經之分間」。那「陰經之分間」具體又指的是什麼呢?《靈樞·衛氣失常》載:「皮之部,腧於四末;肉之柱,有臂脛諸陽分肉之間,與足少陰分間。」原文中「足少陰分間」顯然與「諸陽分肉之間」是並列關係,因此推測「足少陰分間」是「足少陰分肉之間」的略寫。
再據《靈樞·邪客》所載,衛氣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可知「分間」為「分肉皮膚之間」,因此認為「足少陰分間」就是「足少陰分肉皮膚之間」。故「陰經之分間」即是「陰經分肉皮膚之間」。也就是說衛氣晝行「陰分」是指循行於陰經的分肉皮膚之間。
既然衛氣晝行「陰分」即為行於陰經的分肉皮膚之間,那麼經文中所載衛氣晝行陽經的具體部位,亦應是「分肉皮膚之間」,即「循環六陽經脈之分」。所以,衛氣晝行於陽,當為行於陰陽經的分肉皮膚之間,正與衛氣行分肉相合。
綜上述醫家之言,可知,《內經》中衛氣晝行於陽,是強調衛氣白晝偏行於體表陰陽經的分肉皮膚之間。
(b)夜行於陰
對於衛氣「夜行於陰」中「陰」的內涵,醫家或以為五臟,或概之以臟腑,或為是三陰經。
夜行五臟。張書雲等根據《靈樞·衛氣行》原文記載「陽盡於陰,陰受氣矣。其始入於陰,常從足少陰註於腎,腎註於心,心註於肺,肺註於肝,肝註於脾,脾復註於腎為一周。」理解經文中「腎」「心」「肺」「肝」「脾」皆指臟,因而認為衛氣夜行於五臟。且唐詩等認為,如果此處從經絡理解,文中所謂「常從足少陰註於腎」,只能解釋為從足少陰經到腎經,顯然是不合邏輯的。多數醫家也認為夜行於五臟,但又略有不同。
《靈樞·營衛生會》中有「常與營俱行於陽二十五度,行於陰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而復大會於手太陰矣。」劉洋等認為既然衛氣夜半與營氣大會於手太陰經,則可推斷衛氣夜間行於陰經。所以其觀點為衛氣夜行於五臟及三陰經。
夜行五臟六腑。《靈樞·邪客》中「衛氣……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臟六腑。今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螟。」周發祥據此確定夜行於陰是行於五臟六腑。
夜行三陰經。劉愛玲等理解《靈樞·衛氣行》經文含義為:至天黑,陽盡陰受氣時,衛氣從陽經至足心,出內踝,行於足少陰腎經,註入於腎。由腎依次註入心、肺、肝、脾等臟陰經,復註於腎。至天明,陰盡陽受氣時,衛氣復從腎經上行註肺,再上會於兩目睛明穴,是為一周。認為衛氣夜行於三陰經。許多學者持有相同觀點,但也有的醫家認為夜行陰經則必兼行五臟。
綜上可知,關於衛氣夜行於陰的含義,雖然各醫家觀點不盡相同,其實質是可以統一的,即衛氣入夜,通過經絡內註臟腑,與營共同榮養臟腑,只是各醫家論述的側重不同罷了。
總之,衛氣因時而聚散於脈之內外,晝偏行於體表陰陽經的分肉之間,夜偏註於臟腑。所謂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意在強調衛氣白晝偏行於表之經絡,至夜偏行於內之臟腑。
以衛氣晝行陽、夜行陰節律,解釋人的寤寐。晝衛氣出陽,則人寤;夜衛氣入陰,而人寐。對於衛氣這一晝夜節律的清晰解讀,可以解釋臨床以針刺調衛為法,以治寤寐失常之理。
(2)衛氣晝夜大會節律
衛氣有晝夜大會節律,主要載於《靈樞·營衛生會》篇,現解析相幹經文,以探究衛氣晝夜大會節律的實質。
文中載:「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故曰:日中而陽隴為重陽,夜半而陰隴為重陰。故太陰主內,太陽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為晝夜。夜半為陰隴,夜半後而為陰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日中而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
文中所言「夜半而大會」,是針對營衛而言,是衛氣晝夜的大會節律。
「大會」含義為何?據《靈樞·歲露論》雲:「邪客於風府,病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常大會於風府。」此言,因衛氣有晝夜循行節律,而與邪氣一日一夜會於風府,稱為「大會」。《素問·氣穴論》載:「肉之大會為谷。」 可知兩物相逢亦名之「大會」。
再據《靈樞·營衛生會》言:「常行於陽二十五度……故五十度而與營俱復大會於手太陰矣。」可知是衛氣與營氣大會於手太陰,亦可稱為「大會」。與營衛夜半大會所指是否相同?
可以從「日中而陽隴為重陽,夜半而陰隴為重陰。故太陰主內,太陽主外」的含義來探究。言「太陽主外」是因經文中有晝行二十五刻時(即日中),衛氣盛在太陽。即白晝衛氣偏行於在外的體表,日中陽氣隆,衛氣盛在太陽,故曰「太陽主外」;而言「太陰主內」,是因夜半之時,衛氣盛在太陰。由前文晝行陽夜行陰規律可知,入夜衛氣行於五臟,且順序為腎心肺肝脾。而衛氣夜行二十五周於五臟。夜半之時,按推算正行於肺。即入夜衛氣偏行於在內的臟腑,而夜半陰氣隆,衛氣正盛在太陰肺,故言「太陰主內」。而夜半「大會」所發生之地亦應在肺,這樣正與上文所言營衛大會於手太陰相合。
為什麼營衛可以大會且在太陰肺?入夜,衛氣漸斂聚於內而循行在臟,故稱夜行於陰。而夜半之時,陰隴,衛氣發散之性最弱,而收聚之性最強,漸趨於營氣之性,故與營氣大會,共行榮養臟腑之功。二者大會在肺,是因營衛由一氣別為兩行發生在肺,故復大會亦在肺。
總之,營衛大會節律,亦是衛氣晝夜循行節律的一部分。即入夜,衛氣行於陰,與營氣共榮臟腑。夜半,其收斂之性最強,可與營氣大會於太陰肺。而後,又漸行於陽,出於體表。此皆因晝夜陰陽之變,影響衛氣收散之性而顯現出的自然節律。
(3)衛氣晝夜循行五十周節律
正如上文所述,衛氣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夜半與營氣大會於手太陰。衛氣與營氣皆有循行周身50周的節律。因營衛本為一氣,相隨而行,即人之一氣有循行周身50周的節律,主要見於《靈樞·五十營》與《靈樞·衛氣行》兩篇,「氣行五十營於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於身一周與十分身之八……日行十四舍,人氣二十五周於身有奇分與十分身之二……是故夜行一舍,人氣行於陰臟一周與十分臟之八,亦如陽行之二十五周,而復合於目。」
文中描述了兩種50周,一是人氣晝夜循行周身28脈50周次,二是日行身25周與夜行臟25周,共50周。兩種50周所循行部位能否統一?營衛本為一氣,即人氣,其偏精專之氣縱行28脈50周次;其偏剽悍之氣,橫向聚散出入表裡,偏外、偏內各行25周。營衛50周節律,皆為人氣升降出入循行人身之50周節律。故這兩種描述,是從一縱一橫的角度,將人氣循行部位的空間與時間特點描述致精。營衛循行的部位在全身,只有脈之內外之別,二者皆循行全身50周。
為什麼在兩篇描述50周節律時,皆用28星宿來標記?在古人的時空觀中,空間無論大小,有數即通。相同的數術標明大小事物之間的內部規定具有同一的性質,數同則理同,理同則相通。所以,將太陽運行二十八星宿的周年運動,對應到人氣循行28脈為一周身的日運動中。同樣,用水下百刻標記人氣循行50周節律,其理同。這樣才可以與「天地同紀」(《靈樞·營衛生會》)。
醫家爭論,《靈樞·衛氣行》中有水下百刻過程中,人氣行在三陽與陰分25個循環,與人氣周身50周之義不相符合。因為此處用百刻、28舍標記人氣盛在何經,意在選經候氣而刺,與前文用百刻、28舍應人氣循行50周之意不同。由此可知,臨床多有留針近30分鐘之用,是按人氣循行1周身=1≈2刻,100刻=24h, 2刻=0. 48h=28. 8min,人氣行人身一周約需要半小時推算而來,亦不是根據經文中所述候氣在何經而刺方法的應用。
營衛二氣雖晝夜皆循行周身50周,但因衛氣有沉浮之變,故其散行部分,「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陽主晝,陰主夜」決定人的寤寐。即衛氣在縱向循行50周的過程中,與營氣獨得行於經隧不同,衛氣同時亦有其橫向的聚散浮沉之變。即衛氣晝行陽25度,夜行陰25度,以分晝夜。
關於50周,張登本等認為《靈樞·衛氣行》中「五十」「二十五」之數不是具體測量的,而是憑借「河圖」「洛書」之數理推演的。「洛書」之數的和45加5(小衍之數,土的生數)為大衍之數50;或者「河圖」之數和55減去小衍之數5也是大衍之數50;或者「洛書」之數的和45,加「河圖」之數的和55為100,而其中共有白點、黑點各50。「五十」之數是演繹天地萬物之數。
對於衛氣晝夜循行50周的內涵,目前尚有爭議。有待於更多的學者對這一節律進一步探究。
(4)衛氣晝夜盛衰節律
衛氣晝夜盛衰節律,是由衛氣出陽入陰而使人體之氣有一日生長收藏變化的節律。如《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載:「黃帝曰:願聞四時之氣。岐伯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臟,邪氣獨居於身,故甚也。」將一日分為四時,人氣應之,朝則人氣正升,衛氣漸出於陽;日中,人氣正盛,衛氣盛於陽;日入,人氣始衰,衛氣漸入於陰;夜半,人氣內藏,即衛氣盛於陰,入臟。人氣在日之四時,出現的盛衰節律,正與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節律相應。
再如《靈樞·衛氣行》中亦有強調在日之水下五十刻過程中,人氣即衛氣不同時刻所盛之經不同,具有一定的盛衰節律。此節律主要目的在於候氣,相幹內容詳見候衛氣而刺一節,此略。但兩處盛衰節律並不相同,前者是一日一夜,以體表為參照基準,就衛氣出表入裡而呈現的人氣盛衰變化,來解釋旦慧、晝安、夕加、夜甚的病勢變化;後者為衛氣日行五十刻過程中,盛於何經的節律,目的在於候氣所在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