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於若木先生侄孫女為《紀念於若木先生誕辰100周年暨2019中國食育經驗交流》大會致辭,追思親人姑奶奶,感恩有她陪伴我成長,感恩有大家陪伴一起弘揚於老兒童營養健康事業,一切為了祖國的未來!
中國兒童中心副主任寇虎平為《紀念於若木先生誕辰100周年暨2019中國食育經驗交流》大會致辭,於老是兒童健康教育的前輩,對兒童教育和教育的投資是最重要的投資,讓我們一起為兒童教育事業踐行。
於若木先生丈夫陳雲同志原秘書顧宗宏為《紀念於若木先生誕辰100周年暨2019中國食育經驗交流》大會致辭,追思於老把關愛獻給了國家、人民和兒童,永遠懷念革命老前輩於老,她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要繼承她的精神繼續努力工作。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膳食指導專委會名譽會長孫樹俠為《紀念於若木先生誕辰100周年暨2019中國食育經驗交流》大會致辭,追思於老曾講到「為了孩子的健康不能等明天」,相信今天即將發布的食育教材是對於於老百年誕辰的最好禮物,經過多年的共同努力營養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心中有未來,我們一定能做得更好!
90歲高齡的原農科院信息研究所原副所長蔣建平為《紀念於若木先生誕辰100周年暨2019中國食育經驗交流》大會致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營養問題越來越受關注,深刻懷念於若木先生的遠大眼光,於老被稱為兒童學生營養的奠基人,打開了兒童營養的方向,我們要不忘初心,堅持這一觀點把工作做好。
美國愛心基金會會長翁永凱為《紀念於若木先生誕辰100周年暨2019中國食育經驗交流》大會致辭,學習傳承於老精神,兒童營養事業並不孤單,即將發行的食育教材歷時6年,凝聚了大家的心血,感恩每一個參與食育工作的人,讓我們一起跟上時代發展的趨勢,抓住機會多做事情,為兒童食育鋪路。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食育研究項目負責人劉曉潔在《紀念於若木先生誕辰100周年暨2019中國食育經驗交流》上做《食育從概念到行動》主題演講,分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從事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從食物浪費層面研究等研究,研究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的支持,並得到了孫春蘭副總理的批示,為國家相關政策制定奠定基礎。
旅居中國20餘年的知名日籍食育創意料理師-澤田里繪,向大家分享了做快樂飲食、趣味教育的經驗。她說,食是生活之本,也是最容易培養習慣的課堂,漂亮的創意料理,不但讓孩子愛上健康飲食,也更利於大眾宣傳,讓大家了解並參與其中。感謝這位在華推廣食育理念的國際友人和家人。
2014年9月10日教師節,我們啟動了《食育》教材編寫計劃,時隔6年凝聚眾多專家及志願者心血的全套小學生食育教材在《紀念於若木先生誕辰100周年暨2019中國食育經驗交流》大會上發布了,深耕食育數年,我們希望通過這套教材幫助更多想做食育的地區、學校以及家庭更專業、更系統、更有趣的學習食育,讓健康的飲食行為習慣貫穿孩子的一生。知識是不斷更新的,教材雖然並不完美,但誠意滿滿,希望與全國食育教育工作者和支持者,共同努力,以食育人,守護未來!
我的食育之路:
小編於2016年11月加入食育推動計劃,成為一名志願者。兩年來進到學校、企業和社區做了16場食育專場講座。並於2017年12月獲得「優秀志願者」的榮譽稱號。
我對食育的幾點看法:
1、「食育」教育的不僅是孩子,更是大人。
因為我們家長和老師同樣沒有受過健康營養相關知識的教育。我們的健康理念通常來自父輩或者網路,很多並不科學,甚至對孩子有害。比如隔代教育中的過度餵養,導致幼兒期超重和肥胖,為未來罹患各種慢性疾病埋下隱患。又比如老師拿糖果作為獎品,獎勵那些表現優秀的孩子……
2、「食育」教育不能讓志願者買單。
雖然屬於公益項目,食育工作者們(包括小編在內)願意無償付出,但他們的知識和時間永遠不是免費的。光靠公益不見得做得長久。國家、學校、社區和個人必須為自己的健康買單。
3、「食育」教育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兩年來,小編雖然滿懷熱血想把健康營養知識傳播給更多的孩子和家長們,但也屢遭碰壁,比如學校和社區會擔心講座是否會引入產品,講師是否來自正規管道等。雖然這些擔心都是可以理解,但誰都不願意在傾情付出的同時還要招人懷疑。
如果政府能從政策層面給於相關的扶持,給於營養學會、協會等相關組織相應的權限,並且以學會、協會等的名義來開展活動,或許,我們能更加名正言順得做好這些公益講座。
最後,祝中國食育教育越做越好!
參考文獻:誰阻礙了學生餐的發展?食育教育豈能只談健康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