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第116篇-情感好文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
有網友在微博上吐槽,說自己對孩子很頭痛,因為說好的規則她總是不遵守。
每天睡覺都和打仗一樣,不換睡衣,不帶尿不濕,喜歡裸奔,上床下地來回跑……哭鬧折騰。
晚上累了一天了,尤其是心情不好,情緒低落的時候,看到孩子不聽話,會吵他,聲音控制不住那種……完了又特別後悔。
求一個哄孩子睡覺的絕招。
噠噠噠噠噠噠的那個就算了,放一次噠噠噠一個多小時
守規矩,對孩子健康成長是必要的,而且越懂得守規矩的娃,越會享受到高質量的學校生活並從中受益,自然,父母也會更輕鬆、省力。
現在都不建議家長打罵孩子,為了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多數人只能束手就擒。
除了打罵,我們就沒有其他的方法讓孩子聽話了嗎?
當然——
有。
1、從小建立孩子的規則意識
培養孩子守規矩,也要從孩子很小就開始。
最遲在孩子一歲之後,會有更多外出活動時,只要在公共場合,大人都應該注意引導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一定有一個場景是父母都會經歷的,就是孩子們進了超市,不知道需要付錢,會直接拆開包裝袋。
這種時候,父母的態度要溫和,不能用強。
除了制止孩子的行為,還應該要該孩子講道理。
好的做法是,不管孩子有多小,大人都要告訴孩子:超市里的東西都是商品,是賣給大家的,我們需要付了錢,才能拿回去吃。
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明白為什麼不可以亂拿。
如果一開始就告訴孩子,孩子就會對這些基本的規則形成印象,慢慢知道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
如果大人聽之任之甚至有意縱容,那麼孩子三四歲後,到了公共場合,就可能成為人見人厭的小小破壞狂。
2、隨時提示守規矩
帶孩子等電梯,大人要告訴孩子站在門邊,不能正堵住門,要等電梯里面的人下來之後再上電梯,上了電梯不能拼命按關門按鈕。
帶孩子坐扶梯,要告訴孩子站在靠右邊的位置,把左邊讓給趕時間需要急行的人。
進出公共場所的大門,要告訴孩子,我們應該盡快通過,不能站在門口堵住,那樣別人就沒有辦法進出。
領孩子走在路上,要告訴孩子,我們得靠右邊走,不能擋住其他人走路。
只要生活中碰到,隨時跟孩子講。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形成對自己行為的約束。
只要在和孩子自然交流時告訴孩子就好了,都是一兩句話的事,完全不需要正兒八經地說教。
3、識別和制止攻擊破壞行為
孩子「淘氣」給他人帶去麻煩,不少家長還會覺得這孩子活潑點好。
久而久之,熊孩子就這麼來了。
其實那些大人眼中的「淘氣」,有相當大一部分,已經是在不守規則,甚至故意破壞規則了。
沒有從小就淘得沒邊的孩子,只有從小被慣壞了的孩子。
如果孩子從小喜歡在家里亂毀東西,而大人並不制止,孩子稍大點出門去,也會變成一個破壞欲很強的孩子。
父母應該學會區分,孩子的「淘氣」行為中,哪些是純粹的好奇、探索行為,哪些是攻擊性、破壞性行為,前者應該得到正確的引導,後者則應該盡早制止。
4、和孩子一起分析不好的案例
和孩子聊天時,遇到那些不守規則的案例,我們會和孩子一起分析,和他們討論那麼做好不好,為什麼不好。
孩子要「懂道理」,所以在家里教育孩子要「懂事」的時候少,教育孩子「懂道理」的時候多。
有一次,小兒子說:「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現在有一個‘捏捏族’,專門到超市虐待食品,捏碎泡麵、給可樂放氣。」
咦,還有這樣讓人跌眼鏡的事?
我們馬上問孩子:「你們覺得他們這麼做對嗎?」
「當然不對了。」
「為什麼你們覺得不對呢?」
大兒子說:「超市的東西是要賣給別人的,都被破壞了,別人買到了怎麼辦?」
小兒子補充說:「他們要是想捏泡麵,可以自己買回來在家里捏呀,捏多少都沒關係,捏多碎都沒關係,他們想捏成面做餅乾也好啊,只要不影響到別人。」
我們不跟孩子講什麼起跑線、輸贏、優秀、成功,但會跟他們講很多做人基本面的事情。
守規則、有教養,是其中很重要的內容。
我們希望孩子從小就明白:
你的自由,不能侵害他人的自由;
你的利益,不能凌駕於他人的利益;
你的快樂,不能建立在對他人的不尊重和對規則的破壞之上。
這些是一個人的基本教養。
結束語:
孩子小的時候,大人可能還可以用嚴厲的管教來約束,等到孩子青春期,可能大人就無能為力、「管不了」了。
根據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所的官方報告顯示,男性未成年人犯罪占比超九成。
童年是種子,青春期結出第一碴果實。
孩子就是父母的「照妖鏡」,你是什麼樣子的,你的孩子也會是什麼樣。
6歲前的孩子,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是教育孩子遵守規則的最佳時期。
這段時間,爸爸媽媽應該給他們立下嚴格一點的規矩,並跟著孩子一起認真地遵守。
相信有了爸爸媽媽的陪伴,孩子也會喜歡上遵守規矩的「遊戲」,在「遊戲」中健康地成長起來。
認為辦法有用的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