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記得「星標」我喲,不然就找不到我了~
﹏
作者 |李核桃
來源 | 男孩派原創
◐
最近重溫美國經典電影《完美的世界》,被暖到了。
主人公是一個逃犯和一個8歲男孩。
男孩來自於單親家庭,家中有媽媽和兩個姐姐。
身邊沒有成年男性,所以沒有人教他男人的世界應該什麼樣。
影片開始時,男孩性格懦弱,被同齡人欺負不敢反擊,被嘲笑「會被三個女人養成同性戀」。
逃犯很同情他,像一個父親那樣,教了他很多「男人生存指南」。
比如,男孩在野外想尿尿,找不到廁所,憋得跳來跳去不知道該怎麼辦。
逃犯告訴他:「這裡是野外,你在樹邊尿就行。」
男孩如釋重負,原來還可以這樣。
再比如,男孩得到一身心儀的衣服,但卻不更換,被問起時才難為情地說:自己的那個(雞雞)太小了。
逃犯故作氣憤地大叫「誰說的?」然後裝模作樣地湊過去瞧瞧,安慰他說:「一點都不小,像你這個年紀,就是這麼大。」
男孩這才釋然。
男孩特別羨慕其他孩子生活得豐富多彩,而媽媽對他管教甚嚴。
他連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的遊戲都沒玩過,更別提參加派對、玩雲霄飛車。
看起來缺少男孩的陽光、男人的冒險精神。
逃犯反覆強調:你是一個男子漢,你要學著自己做決定。鼓勵他遵循本心,而不是盲目聽從媽媽。
在逃犯的刻意調教下,男孩越來越大膽:敢坐在疾馳的車子頂部放肆歡呼,從沒摸過車卻開始學開車,冒險搞「惡作劇」,同犯罪分子鬥智鬥勇……
各種刺激的冒險活動讓男孩逐漸褪去懦弱、自卑,變得越來越勇敢、有主見。
股神巴菲特說:「父親是我人生最好的禮物。」
一個男孩成長為成熟有擔當的男子漢,父親的力量不可小覷。
家有男孩,爸爸一定要和男孩做一些「男人的事」。
這4件事媽媽別管,必須讓爸爸來做。
陪男孩打鬧
美國沃爾特裡德軍事研究所在研究猴子的社會結構時發現:
雌性猴子等級關係松散,上下級之間僅有誰為誰梳理毛發的關係。
雄性猴子卻截然相反,大家清楚地知道誰是猴群中的老大,老二、老三……等級森嚴。
而決定雄性等級的,就是打鬥。
因為睪丸激素決定了雄性動物的精力。睪丸激素水平越高,雄性動物的精力就越旺盛,對打鬥就越渴望。
所以媽媽們通常會發現,爸爸有時候更像家中的「大寶」,喜歡跟孩子鬧作一團。
比如功夫巨星吳京,跟兒子玩過擊劍,打過拳擊,扮過大象,各種打鬧。
媽媽們!如果爸爸喜歡和兒子鬧作一團,千萬別嫌他們吵!
更別擔心兒子會變得更暴力。恰恰相反,打鬧遊戲對男孩非但無害,反而有利。
兩個博士Anthony DeBenede和Larry Cohent,聯合著作了一部《The Art of Roughhousing》,打鬧的藝術,總結出爸爸和孩子打鬧的六大好處:
-
刺激大腦神經元的生長,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
讓孩子學會規則、對錯、界限,人品更正直,且富有同情心;
-
鍛煉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促進力量發展,讓孩子成長得更結實;
-
經常打鬧的孩子,擁有更高的社交能力和情商水平;
-
孩子的適應力更強;
-
父子關係更融洽。
最重要的是,作為一項無傷大雅的親子活動,打鬧遊戲不僅讓兒子擁有玩伴,而且對爸爸來說,這也是一種緩解壓力、清除疲勞的好方法。
所以,爸爸們,放心和兒子打鬧吧!
男孩在打鬧中釋放多餘的精力,男人在陪打鬧中學會陪伴和責任。
陪男孩運動
蔡元培說過:「完全人格,首在體育。」
對於精力旺盛的男孩來說,常參加體育運動有助於他們發泄多餘精力,塑造性格。
腦科學研究還發現,男性的大腦前區和後區連接性更強,運動神經更發達,所以更喜歡參加一些流汗運動,比如打球、跑步、騎單車等。
然而,相較於爸爸,媽媽們一般不那麼熱衷於運動,所以帶兒子參加體育運動,爸爸是不二人選。
田亮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
眾所周知,森碟喜歡打網球,田亮沒少陪她運動。對於9歲的兒子小亮仔,田亮也經常陪他運動,只是要求更嚴厲一些。
小亮仔學習跆拳道,田亮當陪練,調皮地「欺負」他。
小亮仔玩蹦床,田亮把他的身體當「玩具」,做高難度後空翻。
小亮仔學跳水,田亮以一個優美的弧度把他拋入水中,美其名曰「傳承」。
偶爾也會有這樣溫馨有愛的運動,健身逗娃兩不誤,就看父子倆誰臂力更強了。
《養育男孩》一書指出:「體育運動為男孩提供了一個近距離接觸父親、接觸其他男孩和其他男人的機會。」
經常陪兒子做運動的爸爸,父子關係更好,而且在兒子與隊友的互動中,更容易感受到快樂與活力,性格更陽光。
由於運動的競技性,經常參加運動的男孩還能獲得正確的價值觀,比如「輸了不氣餒」「贏了不驕傲」等,集體榮譽感也更強。
願意陪兒子做運動的爸爸,是最有愛心的爸爸。
有爸爸陪運動的兒子,是最幸福的兒子。
與男孩定期談心
前不久,烏魯木齊一個11歲男童疑似走失。
民警見到他時,他渾身臟兮兮的,問他家人在哪兒,他沉默不言。
民警為他買了早餐,然後又與他談心說笑,男孩才慢慢說出心裡話。
原來,他與父母吵架後離家出走,已經兩天沒吃沒喝了。
民警找到男孩父母後,勸導他們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此事才完滿解決。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一項調查顯示,男孩比女孩更不擅長坦露心事,遇到壓力更傾向於獨自忍耐,這非常不利於身心健康,也不利於建立親密關係。
所以,男孩更需要爸爸適時站出來,來一場「男人之間的對話」。
遺憾的是,現實中很多爸爸是沉默的,導致父子誤會也未可知。
作家畢飛宇小時候偷偷抽煙,爸爸發現了卻沒有說什麼,只是將手中的煙放到桌子上。
畢飛宇還以為自己長大了,爸爸默許了,便慢慢養成吸煙的壞習慣。
多年後他才明白,爸爸當初那個舉動,是一個委婉的勸戒,是他理解錯了。可惜為時已晚,他的煙癮已經戒不掉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誤解,就是因為他們父子之間很少溝通,畢飛宇在家裡經常感覺不到爸爸的存在。
爸爸們!
如果你不想在兒子遇到壓力時把自己封閉起來,或離家出走;
如果你不希望和兒子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妨經常跟兒子談談心吧!
澳洲家庭問題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說:
「男孩隨時準備向爸爸學習,聆聽他的教誨,更留意他的一舉一動。
這是爸爸對孩子產生影響、同時也是在兒子心中樹立英雄形象的關鍵。」
每個男孩遇到的成長困惑,都渴望從爸爸這裡得到解答。
與兒子談談心,你們才能交交心,走進彼此的內心。
放下對男孩的過高期望
我有個堂弟,與兒子關係很差。
堂弟當年想考復旦大學,但由於家裡條件不允許,他國中畢業後上了中專,此生與大學無緣,後來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兒子身上。
每天不到5點就叫兒子起來背課文、背單詞,夜裡10點多了還逼著兒子再刷一套數學題。
弟婦婦心疼孩子,堂弟便說她「婦人之仁」。
可他兒子根本不想考復旦大學,有段時間見堂弟就像見了仇人一樣,根本不願意跟他多說一句話,隻跟媽媽親近。
兒子越是這樣,堂弟越是惱火,父子倆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中國式教育的悲劇在於,很多父母喜歡把自己未竟的夢想強加到孩子身上。
在我們的文化中,兒子經常被賦予「傳承」的責任,與女兒相比,父親往往對兒子有著更大的期待。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一代人有一代的人的夢想,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
一味地將執念強加於兒子身上,只會造成兩代人的不幸。
所以,爸爸們!
對那個不善於袒露心跡的兒子,多一些尊重吧!
畢竟,男孩的健康成長,既需要媽媽的關愛,也需要爸爸的寬容。
能為自己做主的男孩,才能成績一番英雄夢。
當然,最重要的是,爸爸還要愛媽媽,如何與異性和諧相處,爸爸是最好的示范。
在恩愛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男孩,他的人生才會更完滿、幸福力更強。
本文來源於男孩派(ID: boy666dj),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這裡都懂;家有小男孩,歡迎關註男孩派。
如山威嚴
似海柔情
JUNE
HAPPY
FATHER’S DAY
更多熱文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奶奶幫孫子寫作業,媽媽生氣打丈夫被報警:
為什麼媽媽總是孤軍奮戰?
▲女子帶倆娃駕車撞丈夫:
小心!孩子已經成為你的情緒垃圾桶…….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智慧財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聯繫我們:
文章轉載: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點個「在看」吧,愛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