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的鏢師:世間,再無江湖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國最後的鏢師:世間,再無江湖 歷史 第1張

2

就在大刀王五被殺的這一年,1900年,倉惶的慈禧則脅迫著光緒皇帝,在一眾鏢師的護衛下,一路西逃。

在八國聯軍的進攻下,狼狽的慈禧一直逃到了西安,才驚魂甫定下來。由於此前出逃倉促,加上擔心過於招搖會引來八國聯軍追擊,因此她甚至連護衛都沒有帶足,不得已要倚靠北京各個鏢局的鏢師一起協同護駕,才得以一路逃竄到了西安。

但慈禧轉身就過河拆橋,不得已之下,這些被遣散的「禦鏢」分別在西安開了三個鏢局:永慶鏢局、宏泰鏢局和宏發鏢局。由於鐵路、航運、現代銀行業的興起,此時「硬鏢」(保送公家的公款和私人的貨款)業務已經日趨減少,不得已之下,這些由護送慈禧西逃的鏢師們所開的鏢局,到最後全部淪為要靠護送「軟鏢」(鴉片)過活。

在最後的英雄鏢師大刀王五被殺後,中國的鏢局和鏢師們,在生存壓力之下,逐漸蛻化成了精致的利益主義者。

但鴉片保護商的生意並不好做,隨著匪徒裝備的槍械日益精良,遭遇搶劫「失鏢」的風險越來越大,到了1919年,無力應對民國亂世的西安三家鏢局全部關門停業。

中國最後的鏢師:世間,再無江湖 歷史 第2張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西安鏢局的停業,是中國鏢局逐漸進入末日的真實寫照。

而從乾隆年間(1736-1796),山西人張黑五在北京開設國內第一家鏢局開始,鏢局在中國從興起、鼎盛到衰落,不過短短一百多年時間。

早在明朝年間,各級軍事機構和官府為了護衛統帥和軍餉、糧銀的運送,開始設立護衛「標兵」,到了明朝中後期,隨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美洲白銀開始大量湧入中國,明朝萬歷九年(1581),張居正在明朝境內大規模推廣用白銀征稅計算的「一條鞭法」,由此開啟了明清兩代「白銀帝國」的誕生。

隨著中國日益卷入全球商業網路,大量中國絲綢、茶葉和瓷器紛紛出口西方,加上晚明時期國內商業貿易日趨繁榮,在內外雙重刺激下,傳統以布匹、銅錢,宋元時期甚至一度出現用紙幣交易的貨幣方式,到了明朝中後期,逐漸被以白銀和銅錢交易的方式取代。

本來,從宋朝時開始出現,到了元朝達到鼎盛的紙幣交易,是古代中華帝國進入現代貨幣交易的萌芽,然而由於兩宋、金朝和元朝大規模的濫發紙幣導致劇烈的通貨膨脹,到了1368年明朝建立後,紙幣交易基本停止。

與此同時,「白銀革命」帶來了商業大爆發,但隨之而來的煩惱就是,大量現銀的攜帶導致了運輸安全問題,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攔路搶劫,從明朝各級「標兵」逐漸演變而成的私人保鏢「標客」開始出現,在明末清初的亂世中,這些職業保鏢「標客」正在醞釀著巨變。

到了清代,隨著康雍乾盛世的到來,中國的商業貿易迅速發展,當時,隨著晉商、徽商、粵商等各路商幫的崛起,全國出現了四大區域市場,分別是「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而將生意甚至做到了俄國境內的晉商,對於白銀的運輸要求更是遠至中俄邊境,對於當時動輒成千上萬的銀錢交易,作為商業押運和保鏢公司角色的「標客」最終在乾隆時期出現。

乾隆時期,為了護衛晉商貿易,江湖人稱神拳的山西人張黑五,首先在北京開設了興隆鏢局,這也是目前可追溯的中國境內最早的鏢局,在清朝中期晉商經營的票號開始崛起後,這些早先稱為「標客」、「標行」的商業保鏢和保險機構,最終改成了由標誌十八般武器的「金」,與標誌票號的「票」兩個字相結合的「鏢客」、「鏢師」、「鏢行」。

名稱的改變,標誌著武藝與金融結合的時代,到來了。

「鏢師」和「鏢行」,即將隆重登場。

4

但在亂世中夾縫求生的鏢局,即將迎來時代的大考。

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票莊在山西平遙正式成立,此後,中國各地票號遍地開花,在票號金融的影響下,清朝的現銀運輸量急劇減少,隨著主營業務的日漸喪失,加上社會生活的日益複雜化,傳統的鏢局的業務,也開始從單一的銀錢運輸,轉變為多種業務兼容模式,這其中就包括幫一些有錢的客人充當人身保鏢,押送衣、物、手飾等各種業務。

在此情況下,進入晚清時期,鏢局逐漸形成了信鏢、票鏢、銀鏢 、糧鏢、物鏢、人鏢等六大鏢系和商業模式,而隨著晚清時期全國各地鴉片種植和鴉片貿易的大規模興起,許多鏢行甚至蛻變成為鴉片商人的保鏢,以防止有人搶劫煙土(鴉片),例如當時廣東潮州、嘉應府一帶的鴉片商人,經常往湖南邊界及廣西潯州、梧州等地販賣鴉片,他們經常都會雇請鏢師「重其酬謝」進行「保標」。

而在票號之外,現代銀行業的崛起,開始更加劇烈地衝擊鏢行的業務,第一次鴉片戰爭後,1845年,中國境內的第一家外國銀行英國麗如銀行在香港設立分行,隨後又進入廣州、上海等地開設分行;在英國麗如銀行的帶頭下,英國的麥加利銀行、匯豐銀行和有利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德國的德華銀行、日本的正金銀行、俄國的華俄道勝銀行等紛紛進駐中國開展業務。

到了1897年,由盛宣懷主持創辦的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正式成立,1904年,中國銀行的前身大清銀行也成立了,如果說傳統票號不管如何演變,始終還需要短途運送現銀等保鏢業務的話,現代銀行業的崛起,則幾乎徹底斬斷了銀錢運送這條傳統鏢行的最重要業務。

鐵路的崛起,更是成為毀滅鏢行的重要一擊。

1876年,中國境內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上海至江灣段正式投入經營,此後,從北京到瀋陽的京奉鐵路、從北京到武漢的京漢鐵路、從北京到河北張家口的京張鐵路等大動脈相繼通車,安全快捷的鐵路在晚清、民國初年的大規模修建通車,也使得護送速度慢、安全性能差的鏢行,甚至連銀錢護送以外的其他業務也幹不下去了。

中國最後的鏢師:世間,再無江湖 歷史 第3張

▲晚清鐵路的崛起,也對鏢局帶來了毀滅性的衝擊

在此情況下,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出現、清朝中期進入巔峰鼎盛時期的鏢行,在晚清現代銀行業和鐵路、輪船等交通工具飛速發展的情況下,主營業務逐漸喪失,生存空間也日益逼仄艱難。

與之相伴,盜匪們的武器裝備也在不斷進化,面對盜匪們不斷升級的洋槍等火器裝備,適應冷兵器時代作戰的鏢行和鏢師們,僅僅靠著拳腳功夫和舞槍弄棒,已經難以震懾晚清民國時期日益猖獗的盜匪。

對於這種時代劇烈演化的趨勢,晚清張家口的一位著名女鏢師鄧劍娥就感慨地說:「火器盛行,武技漸絀矣。」當初,鄧劍娥的父親鄧魁在護鏢時被盜匪所殺,當時年僅14歲的鄧劍娥於是矢志不嫁,繼承父業承擔起了家族的鏢行,由於鄧劍娥武藝精湛,甚至能立在馬上「擊空中雕鶚,槍無虛發,皆貫其目,他無傷也」,因此盜賊們對於她護送的鏢,一般都會給個面子。

但面對洋槍等武器的盛行,鄧劍娥也感覺到了有心無力,她對母親說:「盜之器械皆視我為精,今惟以情誼名譽羈之耳。父果以何而殞命乎?生活之資今已粗具,不如改業之為愈也。」於是,鄧劍娥最終放棄鏢行業務,改而在奉天(瀋陽)西關外購置田產做起了地主,「閉門以居」。

在時代的大潮下,鏢局紛紛出現了倒閉潮,而在山西、陜西等各地鏢行的倒閉潮下,在最高峰時期一度擁有數十家鏢局的北京,更是淪落到最後只剩下會友鏢局一家在苦苦支撐,而會友鏢局之所以還能存在,也僅僅只是靠著為北京前門的珠寶店、古董行等各大商號充當警衛勉力維持,到了1921年,從最高峰時期1000多人銳減至僅有100多人的會友鏢局也難以支撐下去,最終宣告解散關閉。

而會友鏢局,正是中國最後的一家鏢局,它的解散,也宣布了興盛僅有一百多年時間的鏢行和鏢師職業的徹底消失。

在時代巨變的浪潮前,縱使武藝高強,也難以抗衡沒頂的潮水。

中國最後的鏢師:世間,再無江湖 歷史 第4張

中國最後的鏢師:世間,再無江湖 歷史 第5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