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不聽話? 可能有先天性耳聾!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聽不見?聽不清?生活在無聲世界的人,他的痛苦無人知曉。更可憐的是爸爸媽媽誤以為他不聽話,不合群,錯過了一歲治療的最佳時機。

廣東省人民醫院耳科主任、主任醫師吳主任提醒,廣東省包括地級市大醫院都在開展免費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新生兒進行了聽力篩查後,若診斷為先天性聾,家長要盡快帶孩子到有條件手術的醫院就診求治。對於重度以上聾兒,爭取在一歲左右植入人工耳蝸,挽救聽力,避免變成聾啞人的悲劇。

1 、孩子「不聽話」 ,原來是聽不見

5歲的小女孩佳佳來自深圳,媽媽說她越來越「不聽話」,不喜歡和同齡人玩,總是自己靜靜地坐在一旁看書或搭積木,看電視時會站到電視機前,還常常側著頭將一邊耳朵轉向電視機方向,向後拉她才說站遠了聽不清,媽媽才意識到孩子聽力出問題了。經省人民醫院耳鼻喉科聽力中心檢測後,發現是左耳患有感音神經性聾。

「剛過去不久的暑假裡,差不多每周有五六台小朋友的手術」吳主任向記者介紹。這其中就有不少是重度或極重度耳聾需要及時手術挽救聽力的小患兒,但「好多都錯過了兩三歲的語言發育關鍵期。」吳主任嘆氣說道。

2、孩子耳聾分為三種,及時治聽力能挽救

吳主任介紹,兒童耳聾大致可分為三類:傳導性聾、感音神經性聾、混合性聾。如果及時治療,除了雙耳重度感音神經性聾外,其他的均可通過微創手術進行聽力重建,嚴重的及時植入人工耳蝸也能彌補部分或全部聽力,越早越好。

她指出,耳聾按病變的時間分為先天性耳聾和後天性耳聾兩類:母親懷孕至分娩時由於各種因素導致的胎兒耳聾是先天性的,胎兒出生後發生的耳聾是後天性的。從病變對兒童形成語言的影響看,也可以分成語前聾(3周歲前)和語後聾(通常3周歲以後)兩類。具體而言,由於病變部位不同,耳聾的性質有所區別。臨床上可分為三種:

(一)傳導性聾:是因外耳或中耳病變,使聲音傳導過程發生障礙而引起的耳聾。常見的原因有先天性外耳道閉鎖、先天性聽骨發育不全等先天性畸形,及外耳道耵聹、異物、炎症,急慢性化膿性和非化膿性中耳炎、大皰性鼓膜炎,耳硬化症早期等後天性外耳道發生阻塞,或聽骨鏈受損等。

(二)感音神經性聾:指耳蝸病變不能將音波變為神經興奮,或神經中樞途徑發生障礙不能將神經興奮傳入;或大腦皮質中樞病變不能分辨語言,統稱感音神經性聾。如先天性內耳畸形、耳藥物中毒、迷路炎、噪聲損傷、聽神經瘤、顱腦外傷等引起的耳聾。

(三)混合性聾:傳音和感音結構同時有病變存在。如先天性中內耳發育不良、長期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耳硬化症晚期等。

2-3歲是兒童言語發育關鍵期

一位6周歲的小男孩小燦,出生後不久即被確診為雙側先天性中耳發育不良,但家長等到五歲後發現小燦說話仍口齒不清,和小朋友無法交談,才引起重視,吳主任懷疑是因為先天性膽脂瘤破壞了聽骨鏈,從而影響了聽力。「如果能在三歲前確診治療,可能就不會說話口齒不清了,挺遺憾的。」吳主任一聲嘆息。

吳主任介紹,人工耳蝸的植入適應症為雙側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如果確診兒童雙側重度以上感音神經性耳聾,需要在小兒言語發育的黃金階段盡早植入人工耳蝸,2-3歲是兒童言語發育的關鍵期。一般2歲前植入效果最好,有條件者建議1歲前植入,最遲植入年齡不宜超過5歲。

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植入人工耳蝸的費用為十幾萬到二十幾萬不等,住院手術費用約2萬左右,大多數地區醫保可覆蓋,針對貧困家庭,地方政府有資助項目也可申請社會慈善基金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