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40歲以上女人 四成有尿失禁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今年52歲的王阿姨一向喜歡熱鬧,更是小區廣場舞的風雲人物。可是最近王阿姨卻越來越少露面了。原來,最近她頻頻在跑步、咳嗽時突然漏尿,就連大笑或者跳廣場舞時也會突然濕了褲子,這讓她十分尷尬。為此,王阿姨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科求醫,確診為壓力性尿失禁。經過3個月的陰道雷射治療和盆底康復鍛煉治療後,王阿姨終於擺脫了漏尿的困擾。

40歲以上女性四成有困擾

王阿姨回憶,自己近幾年開始出現不可控制的漏尿現象,起初只是偶然發生少量漏尿,最近幾個月漏尿越來越頻繁。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普通婦科主任謝教授告訴她,其實她的情況並非個例。在腹壓增加(負重、咳嗽、噴嚏、大笑、快跑等)的情況下出現的不自主漏尿,醫學上稱為壓力性尿失禁,這在臨床上特別常見。

由於男女生理解剖的不同,壓力性尿失禁主要發生在女性身上,40歲以上的女性發生率更可高達40%以上。

王阿姨最終被確診為輕中度壓力性尿失禁,同時合併有陰道前壁輕度膨出,盆底肌力減退。於是謝教授安排王阿姨進行了陰道雷射治療,連續三月每月一次,並通過電刺激和生物反饋鍛煉盆底肌力,還每天督促王阿姨進行盆底肌鍛煉(Kegel運動)。

剖宮產也不能避免

哪些人容易發生壓力性尿失禁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普通婦科主治醫師陳醫生表示,跟壓力性尿失禁最相關的因素是妊娠和分娩,因為二者對盆底組織的壓迫和損傷,容易引起盆底功能的障礙。其中,多產、陰道產、新生兒過大、第二產程延長等,都會加劇對盆底組織的損傷。「不過,剖宮產並不能有效避免妊娠對盆底組織的損傷,從長遠來看,剖宮產和順產的女性,盆底功能並沒有明顯的差別,所以並不提倡通過剖宮產來保護盆底。」

陳醫生說,肥胖、長期從事腹壓增加的工作、患有增加負壓的疾病(慢性咳嗽、便秘等)或盆腔手術(子宮切除等)也會增加壓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絕經後女性,由於雌激素水平低會引起泌尿生殖道萎縮,也會誘發或加重壓力性尿失禁。

據介紹,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大類。手術治療主要用於中重度壓力性尿失禁的患者。目前主要術式是經陰道無張力尿道懸吊手術。

非手術治療主要針對輕中度壓力性尿失禁或者不能耐受手術的重度患者。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調節、盆底康復治療和陰道雷射治療。其中,盆底肌鍛煉(Kegel運動)簡單方便,在家也可鍛煉,長期堅持也會取得不錯的療效。

盆底肌鍛煉:收縮會陰肌肉3~5秒,然後放鬆2秒;重復10~15次為一組,每天3組以上;坐車、看電視時均可以鍛煉。

此外,陰道雷射治療是新近發展起來的一種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方法。通過陰道內的雷射治療,可使陰道壁收緊、陰道黏膜增厚,對尿道的支持作用大大增加,進而提高尿道關閉壓,原理等同於無張力吊帶術。「該療法的優勢在於治療簡便微創、見效快,3次治療(一個月治療一次)後即可獲得滿意療效。」陳亞肖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