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都醫院神經外科:垂體瘤早期易誤診,危害不容小覷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大眾都知道糖尿病、甲亢是內分泌科最常見的疾病,卻很少知道垂體和內分泌有密切相關。正常垂體分泌很多激素,當垂體被瘤壓迫時,垂體的某些激素分泌減少,也可出現相應的內分泌激素缺乏的症狀,某些激素過多或者另外的激素缺乏,就導致錯綜複雜的臨床症狀,身體多個系統出現紊亂,垂體瘤也壓迫周圍神經出現一些壓迫症狀,例如出現頭痛,或對周圍視神經產生壓迫,導致失明、眼痛、視野缺損,甚至可出現失明、腦積水、下丘腦功能障礙等。

唐都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趙天智介紹,在臨床上大致將垂體瘤分為兩大類,即有分泌功能性腺瘤和無分泌功能性腺瘤,典型的有分泌功能的腺瘤有以下幾種:

唐都醫院神經外科:垂體瘤早期易誤診,危害不容小覷 健康 第1張

1、生長激素型腺瘤。此種類型的腺瘤若在兒童期出現,則表現為巨人症。在成人,肢端肥大症是垂體生長激素腺瘤最常見的症狀,具體表現為面容寬大,下頜突出,手足肥厚粗大,指、趾變粗等。

2、催乳素型腺瘤。這是最常見的有分泌功能的垂體腺瘤。此型臨床上以女性患者為多,發病時多表現為月經不調、閉經、不孕、溢乳等。因此,已婚婦女長期月經不調甚至閉經不育者,除要去婦產科就診外,到內分泌科和神經外科進行全面的檢查也很有必要。

3、促皮質激素型腺瘤。這是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垂體腺瘤。其臨床特點是脂肪大量堆積在臉部和胸腹部及臀部,而四肢相對瘦小。該症狀是垂體過度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導致全身脂肪代謝紊亂和分布異常引起的。

此外,還有促甲狀腺素細胞腺瘤、促性腺激素細胞腺瘤,這兩種腫瘤較少見。另外一大類無分泌功能性腺瘤約占25%。這一大類腫瘤臨床上早期沒有或只有輕度的內分泌失調的症狀,男性表現為性欲減退或陽痿早泄,女性表現為不明顯的月經紊亂,等等。垂體瘤患者的早期症狀往往輕微,容易漏診,故當出現上述征象時應速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垂體是位於人體腦組織中的一個小小的腺體,大概也就一顆花生米大。不過,可千萬別小看它,因為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大多離不開垂體的正常工作。垂體能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泌乳素等,並且通過分泌這些激素來調控人體的生長髮育、新陳代謝等各種生理活動。

由於垂體生長在腦組織的底部中央,周圍密布著許多非常重要的血管和神經,如視神經、腦底動脈等,因此一旦長出瘤子,其臨床表現也複雜多變。垂體瘤又稱垂體腺瘤,它是一種內分泌系統腫瘤,大多屬於生長緩慢的良性腫瘤,通常發生於青壯年時期,多在30歲~60歲之間,女性較多見。一旦確診垂體瘤,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可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垂體瘤的臨床表現千差萬別,患者首診的科室也會相對分散,最常見的就診科室為內分泌科、神經外科、婦科、生殖、眼科、皮膚科、骨科、男科等。在某些基層和專科醫院,由於缺乏垂體瘤綜合治療的中心,患者往往輾轉多個科室,長期得不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從而貽誤了病情,給治療帶來更多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