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長城的後十年更可怕?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溫馨提示:本文共2468字,13張圖,閱讀約需4分鐘。

在所有車企中,長城是一個另類的存在。低調,保守,神秘。

早在6年前,邦主曾經造訪過長城,那時還沒有動車、高鐵,得從北京西站坐兩個多小時的火車抵達保定。時值三伏天,邦主因為穿了一條及膝半裙被拒絕進入廠區,保安小哥一臉正氣,活像與列寧對話的小戰士。

把長城拉進大眾視線的,就是8年頂著SUV銷冠王的哈弗H6。即便如此,它依然保守、神秘,如同一向寡言冷峻的魏掌門。

不否認,長城這兩年大動作不斷,高端品牌WEY橫空出世, 魏建軍虔誠地用了自己的姓氏來押註,算上即將要上市的VV6,一年半的時間推出了三款新車。對此,坊間的評價也不過是重金挖了原BMW最牛逼的設計師皮埃爾,這個路數與奇瑞、比亞迪相仿,「有錢能使鬼推磨」,僅此而已!

真正激發邦主興趣的是新近發生的兩件事:

一是長城與BMW合作的MINI新能源項目神速落定。

另外一件就是有著合資以及進口車豐富行銷經驗的文飛突然選擇加盟長城,出任長城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

兩件事絕非偶然!

好奇心驅動我們想打開長城之門。坦率說,出發前心里完全沒底兒,除了一個連具體工作內容都不知道的網友,其他的,兩眼一抹黑!

被誤讀的長城

時隔六年,再度跨入長城這扇神秘的大門時,邦主發現來來往往的人並沒有什麼改變,濃厚的長城風格,樸實著,忙碌著。

進入總部,一輛偽裝嚴實的SUV突然飛馳而過,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F7了。據說,新加盟的文飛副總,主要負責全新的F系。

網上關於F5的消息已經很多了,這款F系的首發車型將於第三季度正式上市,而F7也會在年底上市。新車系一亮相,兩款新車接連上市,有備而來,的確是長城的魏式風格。

無論是F5,還是F7,漂亮的溜背設計已經表明,哈弗品牌從此有了兩個互為犄角的兄弟子品牌,我們所熟悉的H6及所有帶H的SUV車型都歸入了H系,而F系瞄準的是更年輕時尚的城市SUV這一細分市場。

長城對SUV市場的敏銳以及它玩產品組合的能力沒人會懷疑,這是它留給外界最強硬的A面。強大的車海戰術把它推向了新高位,2017年,長城年銷量逼近百萬,名列前八,成績傲嬌。當今年SUV市場步入水逆期,F系這支強行針已經妥妥在捏在它手中了。

但如果我們多想多一點,長城推新品的速度為什麼這麼快?除了魏建軍強勢務實的作風之外,如果沒有高效的組織效率和研發製造體系作保障,這種推新的速度是不可能完成的。

客觀講,涉足組織管理,邦主很沒有信心。長城苛刻的軍事化管理在圈內是出了名的,這扇大門如同一堵牆,隔斷了所有的人情世故。

「到長城工作三年,保證你有房住,有車開,有媳婦娶,孩子從幼兒園到中學也不用愁。」網友快人快語,能感受她強烈而又不加修飾的幸福感。期間還不忘為我們在員工餐廳的夥食提報審批流程。

「技術研發中心的背後就是‘長城家園’,房價只有市場價格的一半,沒有首套房的員工都有資格購買。」這位小年青剛剛來長城工作兩年,畢業後沒有留在蕪湖,而是選擇了保定。

「長城內部的決策鏈很短,效率極高,而且善於聽取意見,以前合資品牌、進口品牌凡事都需要向global請示,這一點我反而覺得適應」。履新一個月的文飛很享受這里的工作氛圍。

為什麼組織效律高?這算是答案吧! 我們在談企業管理時,總喜歡找一些高大尚的詞匯或者是類似於賦能這些教科書的理論,但這些都不是實幹家的邏輯,恰恰是簡單、純樸的組織關係激發了所有員工的創造性,魏派這種帶有家長制的管理作風讓邦主想到了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

鮮人為知的另一面

「第一次看到哈弗技術中心時,震住了!雖然看過太多的海外研發中心!」這是文飛的原話。

當邦主走進管理極其嚴格的研發大樓時,同樣被震憾了!研發主樓高聳入雲,哈弗紅色的字母LOGO驕傲地挺立在頂端。

碧波微瀾的湖水,綠意盎然的植被,類似於蘋果似的開放空間,與主樓國際架式的造型布局相比,氛圍才是讓邦主心動的。

要留下300多名來自海外的造型設計專家及技術精英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高昂的年薪之外,必須保證他們身心愉悅。這就是所謂的企業文化吧。

一樓展廳是個寶庫,陳列著WEY VV7巴博斯限量版(據說會在國內上市)、純電動概念SUV-XEV、哈弗F系新車、即將在三季度上市的新能源歐拉R1的量產車等等 。

「哈弗技術中心園區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總投資50億元,是國內最具規模的研發中心之一, 網友介紹很平淡,還特意加了「之一」兩個字。

在功能設計上,技術中心包括造型、試制、試驗和工程四大設計驗證中心以及SUV、轎車、皮卡三大產品開發中心,當然,最核心的是長城這套性能集成開發體系及產品平台架構。

除技術研發中心外,長城在保定已經建成南北兩個工業區,南部研發城包含了長城總部、哈弗技術中心以及長城家園、長城學樣等在內的生態區,而北部製造城則以徐水生產基地為主,包含了沖壓、焊裝、塗裝及總裝車間等,是哈弗、WEY旗下車型生產製造的腹心區域。

從技術中心到徐水工業區,從產品研發到質量驗證再到生產製造,長城已經形成一套成熟的體系,這就是它快速上新的助推器。只是長城過於保守,以至於鮮有人知道它隱藏的另一面。

可怕的後十年

如果沒有光速這家電動汽車公司的快速成立,長城在新能源的布局並沒有什麼亮點,甚至連口號都沒有。就算是7月10日的簽約會,不擅言辭的魏也只是公式化地介紹了合資公司的基本情況。據說,之前內部準備的發言稿由於「太高調」而直接被他斃掉了。

但低調的態度卻掩藏不了長城正在獲取的巨大優勢,屬於品牌與技術的疊加優勢。靠補貼起家的新能源車企,品牌和技術是兩大頑疾,也是自主品牌短時間難以跨過的鴻溝。

但BMW偏偏就選了長城。首先是品牌賦能,在此不必多言。而在純電技術方面,BMW通過 i3和i8的研發積累了長達十年的技術和經驗,也是最早把成熟產品帶到中國來的唯一豪華品牌。目前BMW的新目標是用2億歐砸出新電芯,完成700公里的續航里程。未來的競爭,誰掌握了電芯技術,誰解決了超長的續航里程,誰就是大贏家!

這就是長城的轉型!這就是魏建軍的風格!絕不當帶魚放空炮,說不如做,做不如做最好。現在轉型之聲不絕於耳,轉型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最高決策者對全球化資源運籌帷幄、資源互補的戰略布局能力。就象當年的李書福收購沃爾沃一樣。

長城新的聚能剛剛開始,但前景可觀,兩三年之後,只要雙方不出現大的合作問題,今天它所跨出的這一步將決定長城後十年的命運。

寫在最後

邦主寫這篇文章只有一個初衷,那就是為自己曾經誤解長城太多年而致歉!作為一個沉浮車圈二十年的媒體人(至少以前是標準的媒體人)對它尚存偏見,何況是外界呢?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長城自己的原因,或許在以後,它應該更開放一些,還原公眾對它更公正的認知。